第47章 加入组织

9.18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渗透全方位开始,无孔不入。甚至连手工业纺织业等各方面都受到强烈的冲击。

受此影响,王家的生意也同样受到巨大的波及。

行兰所经营的小手工产品,以及棉纺都是国内的小加工坊或者小工厂手工或半机械制造,鬼子国的产品已经是完全工业化了,所以无论从价格,产品的精细度等各方面都无法和洋产品竞争。

王行兰爱国,相应当时国民政府的号召,开始抵抗日货。抵抗日货就要面临损失,一些不法分子趁此机会纷纷倒卖走私日货,王家的商业帝国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切,行兰回家和老爹商量。父子两个商量的结果是重新梳理自家的进货渠道,发挥自家源头直接拿货的优势,压低自家的利润空间,把一些手工商品的制作人,直接请到自家的店铺分柜台经营,免除柜台使用费。从而让手工业商品无中间流通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

纺织品方面,和消费者宣传自家半手工的布匹是当地资产的棉花加工的,无化学工业品掺在里面,就是在印染方面,也是采用老办法利用熬制一些不同的植物获取相应的颜色。而用于印染。

经过一些列的努力,在抵抗日货这一方面,虽然自家的生意因为牺牲利润点进账少了,但总的说来,也算是暂时稳住了。

面对瞬息万变的发展势头,行兰深知单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力量是太单薄了,便出面联系了县里有名望的赵家,李家等几十家家大户,共同成立了东沂县商业联合会。

商业联合会的第一届会长经过投票表决,由王行兰担任。宗旨就是抱团取暖共度难关。

联合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棉纺织厂,由十几家大户自愿出资,采用股份制的形式。然后去上海采购机器设备。

在县城这边买地建厂房,一切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联合会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把全县的手工从业者发动起来,共同抵制低价倾销,监督打击走私日货行为,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十月份东沂县棉纺织厂正式成立,开业当天,新上任的县长郑三全出席剪彩仪式,他表示一定要全力支持东沂县商业联合会,支持东沂县棉纺织厂以及手工从业者。

郑三全经过研究前任付大维发现,付的升迁,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把县里的商业搞上去了。

动乱年代,商业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环境稳定,没有一个安稳的环境,谈何发展商业。看来哪怕这个郑三全再怎么反动,官场厚黑学还是要学的。就是装装样子都要去装好。

几个月后,东沂县棉纺织厂纺织的棉布成功了,经过综合核算,性价比远超日货的洋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他们的原材料棉花是从当地老百姓手里直接收购的。

老百姓的棉花没少卖钱,没有了中间环节,棉纺厂的原材料成本降下来了。

得知这一消息,郑三全大喜,遂把此事正儿八经的写成报告,递交上级,很快东沂商业联合会抱团取暖的模式,在全省推行开来。

从一个走街窜户的货郎开始,再到赶集开店,行兰具备了一般人没有的从商经历,和老百姓打交道,和同行交往,还有官府的应对,这一切的一切,对行兰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受老婆穆冬青的影响,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便利,从各个方面支持冬青等人所正在做的革命事业,在冬青的熏陶下,他逐渐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得阶级斗争道理,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只要组织需要,钱财物等等需要什么他就提供什么,他在用实际行动向组织证明,他也要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并且郑重的向党组织提交了申请。

组织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经过开会讨论认为王行兰完全具备了一个革命者人的条件。于是便让穆冬青捎信让行兰回到井底村,这里已经成为组织的第八区行政中心,八区的管辖职能包括东沂县委,新泰县委,还有北乡县委三个县组成的。

这里以穆冬青的党组织支部委员会为基础,逐渐形成了群众基础坚实的革命根据地。

八区的书记是上级从省城派来的穆东伟,就是冬青的革命引路人,也是他二叔家的堂哥,不过现在成了革命同志。

接到消息的王行兰回到井底村,第一次见到了穆东伟这个大舅哥,两人一见面就互相感觉亲切。比较聊的来,东伟详细的听行兰介绍,如何成立东沂县商业联合会以及合资开办棉纺织厂的经过,并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你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开了一个好头。

当面考察后,东伟自愿做行兰的入党介绍人,召集支部几个人,在绣着斧头镰刀的党旗下,王行兰郑重的举起自己的右手向党宣誓。

自此,王行兰真正成为党的一员,和老婆穆冬青成了真正的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

离别家乡将近十年的杨春回来了。

杨春是个孤儿,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领着他到处逃荒要饭。

到井底村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也去世了,小杨春被老留信收留,那一年他六岁。

老留信拿着杨春和自家的孩子一样对待,甚至有时比对自家的孩子还要好。

大点后就跟着老二行春一起干农活,因为小杨春喜欢和二哥行春在一起。

后来杨春说要跟着村里人出去找个前程,老留信没有挡他,孩子大了就应该出去闯闯。

杨春一行人出去后先是到了上海,在一家纺织厂打工。在此期间认识了一个上海地下党的人,

受这个人影响,他也加入了革命,后来和这个革命的引路人一起,被组织上调到瑞金苏维埃政府工作,并先后经历五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经过长时间的革命洗礼,成长为一名红军的连长。到达陕北后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失去左胳膊,从此不能再上战场杀敌,于是自己强烈要求回到家乡,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经过研究,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省委报到后,被任命为八区政治委员,回到井底村和穆东伟接头。

两个早期的革命者,在不同战线战斗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有机会相遇。

两人做了具体的分工,杨春虽然说是政委,但是实际的战斗经验多,分管军事。

此时在井底村自卫队的基础上,已经成立八区支队,杨春担任支队长,穆东伟是政治委员,穆冬青被组织任命为八区副书记,兼东沂县大队长。

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好在井底村基本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又有民团这一合法称号,地下工作开展起来便利了许多。

村里的害群之马黄大仙,冬青特地安排人监视着。

自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联合抗日以来,顽固的反动派国民政府的郑三全,摄于联合抗日的口号,也不敢公开的和我党做对,但是私下的小动作还时不时会有。

这天早上,穆东伟拿着一份报纸召集几个人开会,知道报纸的内容后,几个人简直气炸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