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求教

马淳对陆凯很是感激,毕竟自己和他并不熟悉,能够出言指点等于抱住了主公甘瑰的仕途,甚至还救了自己的命。再次下拜道:“多谢都尉指教,淳与主公感激不尽,将来若有用到马淳之处,马淳定然全力以报。”

陆凯摆摆手道:“吾出言指点并非图子厚的报答,而是为了那些受苦的百姓,为了你能够善待百姓。汝要谨记本心,我等皆为一地官长,百姓父母,切记要施之以仁,立之以道。道在我手,也要运用手段,切莫莽撞行事。”

马淳知道陆凯这是在指导他为官之道。确实,冶县这伙领导团队,甘瑰武将家庭出身,就看他为啥获罪流放就知道这货并不擅长官场争斗。

只是来到山阴后收敛了很多,不再肆意行事,给人感觉有了很多城府。但本质上还是武将,一门心思上战场立功,说实话可能不是一个好的主公。但马淳没有选择,如果不跟随甘瑰离开山阴,将来自己的归宿或许更差。

其他的那些人,不是甘氏部曲,就是跟着自己一起出来的农家子弟,就算加上冶县本地招募的那些所谓的读书人,也都是些认识几个字的底层士人,官场经验几乎为零。这就是为何马淳在冶县出台了那么多和朝廷南辕北辙的政策却没有一个人反对的根本原因。

他们不是马淳的学生,就是底层出身,对马淳平等思想极为推崇,根本就不可能反对他。还有一些感觉不妥的本地士人,因为得到了县寺任用,获得了生存的保证和地位的提升,就算没有甘瑰武力的压制,这些人也不敢提出异议。

这些因素的综合,催生出了冶县怪异的政治模式,而所有人却习以为常。如果没有陆凯的提醒,真的可能有朝一日朝廷缇骑和校事府校事雷霆天降,冶县上下一体锁拿入京,以抗旨的罪名砍头示众。

归根到底就是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僚来指点自己啊。马淳心中感叹不已,转而向陆凯虚心请教官场之道。

陆凯对马淳颇为欣赏,这个十八岁的少年,不仅诗才了得,少年成名却也不骄不纵。为了赈济受雪灾的山阴灾民,不惜献出增产之法,要知道那可是年产能增长三四倍的无上妙法,他就那么不求回报的献了出来。

陆凯知道,如果马淳直接献给至尊孙权,一个六百石郎中的官绝对跑不掉的。在朝中混个几年,下放当个大县的县令也毫无问题。可他又随手把功劳让给了甘瑰,虽然郡府没说是马淳让出来的,但陆凯是何等样人?几年前在诸暨当县长又不是白当的,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了。(可他却不知道,就算马淳不想让功,他的老师谢赞还有那些与甘氏息息相关的豪族能让自己顺利把功劳领到手吗?)

这个十八岁的少年不仅让功给甘瑰,还心甘情愿的拜入甘氏门下,成了甘氏家臣。就为了甘瑰信任他,把冶县的政务都交给他。而他也不负甘瑰之托,短短一年就把冶县治理的蒸蒸日上,丝毫没有一年前兵祸后的乱象。更何况他听说就连智擒随春之策都是出自这个少年之手。

这少年虽然治理手段稍显粗糙,不懂变通之术,但明显是因为受出身所累,没有谙熟官场的老手指导他。如果经过老手指导,陆凯相信不出十年,这少年必将脱颖而出,成为东吴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而陆凯也相信,凭着这少年仁厚待民,忠义侍主的秉性,将来收益的必将是东吴的百姓和整个吴国。基于这些原因,陆凯真心诚意的教导马淳为官之道。

接下来几天里,马淳一边向陆凯请教为官之道,一边又和他讨论自己民生百业皆为道的世界观和知行合一的人生准则,还有爱民的为官座右铭。

陆凯家学深厚,尤其擅长《太玄经》,甚至为其作注。《太玄经》,先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扬雄撰《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不过陆凯有些奇葩,他不仅仅接受玄学思想,还推衍该书的含意,用蓍草卜筮,所作的注简直就是一本算命卜卦的相书。马淳心想扬雄费尽心力写的这部号称道家思想集大成者的哲学书居然能转化成一本相书,不知道躺在棺材里几百年的扬雄扬子知道了会不会跳出来千里追杀这个胡说八道乱写注解的家伙。

两人的学术方向有些不太一样,不过不妨碍陆凯对马淳观念的兴趣。他本身就比较同情底层百姓,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并不太歧视,所以马淳提出的民生百业皆为道的世界观虽然表示不太认同,但对于道的理解还是跟马淳探讨了许久。

他深厚的知识底蕴让马淳大为受益,许多自己学说中的漏洞缺点都被陆凯一一指出,并加以指点。马淳和他相处,比和老师谢赞相处自然多了,也放松多了。许多以前不敢问也不敢说的言论,在陆凯这里尽可以畅所欲言。

陆凯对马淳的知行合一表示赞同,对于格物致知又提出不同意见,不过马淳知道,道家讲究无为而治,以不碍民而治民,只要百姓不违法,官府对百姓尽量少去打扰,这样才能让百姓安心生产积累财富。但马淳的思想是要格万物而知其理,治理百姓也是一样,官府只有深入百姓之中,研究透彻治理之道,积极带领百姓生产生活,才能让百姓获得更好的生活。

就这样,马淳既跟陆凯学习为官之道,又忍不住和他辩论治政的方法,一路下来竟然连原先想要钓些海鱼尝尝无污染刺身味道的想法都给抛之脑后了。而柳荣和彭志在一边也听得入神,时不时记录二人言论,一副好学生的模样。

幸好毛大对这些讨论没有多少兴趣,在晕船症状过去后没过多久就跟那几个甘氏部曲混在一起用渔民特有的渔网下网捕鱼,每日里也能捕到不少大鱼。

汉时的厨艺当中,脍和炙可是两种最受欢迎的做法,后世熟知的成语脍炙人口就是出自这两种美食的做法。炙是指烤肉,脍就是指切成细细薄薄的生鱼片。

新鲜的海鱼切成薄片之后,蘸上豆豉酱料,美味的简直连舌头都要吞进去了。马淳好多年没有吃到这么新鲜美味的生鱼片,终于再次吃到后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心道难怪当年陈登宁愿英年早逝也不肯戒掉吃生鱼片的嗜好,即便是吃寄生虫众多的生脍河鱼,原来两千年前的生鱼片真的比后世好吃几百倍。

马淳的异样引得陆凯奇怪的看着他,以为马淳出身贫寒从未吃过如此美味,所以才激动不已,还好生安慰了几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