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也需要你去“投资”

由于我们很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是存在多种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个层次是以情感为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说亲情、友情、爱情等;另一个层次就是以功利为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我们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而进行的交往。

现实中人们总是会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将这两种需求交织在一起。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让人彼此产生感情的沟通和反应;而有的时候虽然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利益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

在人的各种交往当中,有的时候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有的时候则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换句话说,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当然,这种满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

所以,按照人际交往的互利原则,人们实际上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社会交易或者分配社会资源主要有公平法则、均等法则、需求法则三种法则。

公平法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其贡献比例的大小,获得相当的报酬。

均等法则:不管每个人客观贡献的大小,要求大家一律平等分摊利润及损失。

需求法则:认为利润、成果或者其他利益的分配应该满足接受者的合理需求,而不管他们个人的贡献大小。

以上三种法则除了公平法则之外,均等法则、需求法则都有可能发生有利于交易某一方的情形。

所以,交易双方的感情纽带是紧密还是松懈,就会影响到以何种法则来进行交易,进而最终导致交易成本的多少。显然,掺杂了情感关系的交易行为往往会比单纯的交易行为付出的少,而得到的多。

不管是感情交换还是功利交换,既然人际交往是互利的,是为了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那么人际交往的延续就有了一个必要的条件:交往双方的需求和需求的满足必须是保持平衡的。不然的话,人际交往肯定就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不必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也没有必要轻率地抱怨别人没有“友情”。我们只需要坦率地承认: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既要感情又要功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常规策略,需求平衡、利益均等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