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真的写了

第二天,来到文渊阁。

朱瞻墉放眼望去,陈济说到做到,自行来文渊阁请任总修官之职,义如陈济,无需签名,他也不敢在永乐大典上动手脚。

再见到朱瞻墉,陈济神色之恭敬,道:“下官有事找瞻墉殿下,虽然下官能担任总修官,但子集两大部类,还需解缙来担任。”

解缙之学识,毋庸置疑。

说起来,

朱瞻墉还不知,解缙究竟犯了什么罪,虽然从他父王那里听来一些,可他父王并没去狩猎,皇爷爷至于连机会也不给。

问当事人朱瞻基?

算了。

那个天资聪颖的家伙说不定在哪求购蛐蛐呢。

是了,琼鼻小千金的信笺,还在他身上,让第三个人去送不放心,对了,信里不会有僭越之类的话吧?

“我不是真的想看,只是想确认一下。”朱瞻墉嘀咕一句,把信拿出来,拆掉蜡封,仔细读完。

虽然见面不多,从信里却能读出她性格。

这是天真孝顺的小棉袄,写给亲爱父亲之信,叮嘱他好好吃饭,早点上床睡觉,娘亲回娘家搬救兵了,府上一切都好……芸芸芸。

这是何不食肉糜啊。

也不能怪琼鼻小千金,估摸她连牢房也未见过。

朱瞻墉转头,向张九看去:“锦衣卫牢里有饭吃吗?”

张九大抵猜到信里写了奇怪之事,摇摇头:“奴婢也没去过,那地方,鬼哭狼嚎的,奴婢帮殿下送了?”

朱瞻墉来到锦衣卫诏狱。

那锦衣卫千户不让进,朱瞻墉态度强势,定然要进,那锦衣卫想了想,让朱瞻墉进去了。

于一片漆黑中,瞧见了浑身邋遢的解缙,不复往日俊美老帅哥的衣着,美髯须凌乱,幸好,没皮开肉绽。

将信递过去。

解缙见蜡封开了,抬头看向朱瞻墉,后者辩解道:“本殿也是一片好心,解公懂的吧?”

“嗯。”

解缙看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也许是想家了。

朱瞻墉时间也不多:“解公为何下狱?”

“那日,汉王奏请陛下让赵王回京,下官劝陛下让赵王留守北平府,汉王说我挑拨太子兄弟关系,陛下气盛之下……将本官下狱。”

汉王坐不住了,想叫赵王朱高燧来京城帮忙,被解缙看破,让赵王来京城还了得?于此,解缙据理争辩起来。

朱瞻墉暗自腹诽,果然,不是因为文献大成。

解缙是个情商极低之人,可也是为太子争辩,朱瞻墉站起身:

“解公,我走了啊。”

从锦衣卫诏狱出来,朱瞻墉打听朱棣下落,听闻在武楼教朱瞻基枪法,此事他见识过,轻甲裙摆摇动宛若翩翩起舞的鹮鸟。

只是不喜被打扰。

朱瞻墉来到文渊阁,随着编修人员越发多起来,想象中鸡飞狗跳场景没有出现,阁外满置书案,人头攒动,皆忙着手上之务。

他注意到,案几上摆着刻字木牌,木牌上分别写着经、史、医卜、阴阳等字眼,这些书案上,有文官在抄录什么。

走进阁内。

书案一字排开,木牌上写着总修官,中修官,小修官等字样。

朱瞻墉还注意到,朱棣夹在披甲巡逻护卫中间,鲜有人察觉穿着一身轻甲的朱棣。

朱瞻墉看到了朱棣,对方也看到他:“孙臣不知您在此。”

朱棣今日有一件重要的事。

那就是检查重修的进度,动用成百上千個官员,他担忧太子之能,无法操持这项浩大工程,又心忧官员知道他来做面子工程。

看了眼文渊阁四周,尽管不想承认,朱棣还是点点头:“不错,将朕的旨意记在心里了,上千個官员不好管治,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劳师动众之弊政。”

“此番一定会做出劳绩来的!给他们发放月米和俸禄,俸数已交给户部核算,望陛下过目后准许!”

朱瞻墉用正式场合称呼,封王后需改口陛下,此时也无不妥。

“嗯,是朕看走眼了吗,为何没有农事?”朱棣凝着眸子,国以粮为本,目光扫过却未见最重要的农事。

朱瞻墉神色之认真,道:“农人不认识字,朝中官员又多为寒窗苦读书生,没下过地……不过,我送来了一份。”

“胡闹,你以为朕要编修一部什么样的书!”

朱瞻墉能明白朱棣如何生气,自己下没下过田,他还不知道?自幼虽不在朱棣身边,可也是锦衣玉食,编修农事,岂不误人子弟。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肆,至于解释从来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可是,我真的写了。”

朱棣一脸诧异接过去,翻开泛黄纸皮书封,入眼赫然乃农桑二字,首篇乃五谷之首稻篇。

字里行间隽秀字迹,仿佛自己化身田间耕种之农人。

心中细细读来。

“种稻,稻种要浸泡过才能发芽,浸稻种日期,最早在春分前,最晚在清明后,浸泡时需用稻杆盖住,待到发芽,将其移至农田中,再待到秧一寸高之时,方可拔起,栽种于水田中,早的七十日可收获……”..

头尾是道。

朱棣也不懂种稻,并未轻易相信,肃着棱利脸庞看向身后宦官:“去应天府,找两个司农官来。”

文官们不知发生何事,垂首等着,这样气氛反而严肃。

两个司农官没有提前被知会,看完相视一眼,迷茫无措道:“陛下,此乃种植稻谷步骤呀?”

朱棣眼底微不可查闪过震惊。

连农桑之事也知道?可瞻墉何时种过农桑,纵然常年耕种的农人,也未必记住了农时。

朱瞻墉怕他想不明白,主动承认:“这是我写的,没想到还是被陛下爷爷发现了,我问有经验的农人,他们虽不识字,却知道耕种方法,就记录下来了,还有经济和工艺文献。”

“经济和工艺?”

朱棣愕然,他想编涵盖天文地理之亘古奇书,他对经济的了解,可以说半通不通,原因在于无借鉴典籍,这朱瞻墉也能编修出来?

未解之事,朱棣心里好奇,前人最早谈论经济之人乃管仲,可内容少之又少:“编出来了吗,拿来朕看看?”

朱瞻墉伸手入怀里,顺势带出一本兽皮封制之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