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突击步枪

董时进三人乐呵呵的离开了于文志的办公室。

于文志立即给沪城的哈特去了电报,让哈特用德意志国的船只为自己运送这批棉布与棉花。

其实德意志国与中国原本的关系不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小鬼子攻打德国控制的山东胶东半岛,当时的德军缺少武器。

当时岛国与中国的矛盾已经很深,相对于岛国,更多人喜欢与德意志国打交道。

很多军阀公开声援德意志,为了消耗日本的实力,北洋军阀徐树铮更是答应德意志国武官,借给德意志国2000支步枪,以及足够的弹药。

患难见真情,徐树铮支援一事传到了德意志国统帅部,让德意志国人非常感激,以至于在战后邀请他访问德意志国。

1925年,徐树铮访问德意志国,德意志国总统兴登堡亲自接见了他,还派出外长斯特莱斯曼无偿赠送给徐树铮克虏伯兵工厂自制大炮的图纸,以帮助中国军队尽快走向军工现代化。

抗日战争爆发前,德意志国为中国武装了7个德械师和一个教导总队。

可惜,这样的美好只是短暂的,国际社会上的秩序向来建立在大炮之下。

德意志虽与中国交好,但随着岛国与中国开战,德意志国执政的法西斯领袖想要找到一个好帮手,他必须在中国和岛国之间选择一个盟友。

远比中国强大的岛国自然成为了德意志人的首选。

所以,德意志人选择了岛国做为盟国,与中国成为了敌人。

但由于以往的情分在,德意志人并没有进攻中国,相反,他们虽然与中国断交,不再签订新的军售合同,但还是忠诚的将履行之前与中国签订的一些军售合同。

对于德意志人对中国的背叛,于文志不但不生气,反而很是高兴。

幸亏德意志人选择了岛国做盟友,而没有选择中国,这样才使得中国得以成为日后二战的战胜国。

如果德意志人选择了中国做盟友,那么二战过后,等待中国的必然是暗无天日。

现在德意志与岛国是盟友,所以德意志人的船只可以自由航行在长江之上,而不需要接受鬼子的盘查。

于文志就是利用这个机会,让哈特将武器运到皖东,这一次更是将自己在沪城购买的棉衣和棉花运到皖东,以解燃眉之急。

由于之前的合作关系,哈特接到于文志的电报之后立即同意了于文志的请求,派出一艘德意志货轮为于文志运输货物。

与此同时,哈特还对于文志回电,他从德意志搞到了一种新式武器,如果于文志需要的话,他就一同运到皖东。

于文志当然不会错过得到新式武器的机会,一口应允了下来。

一个星期之后,一船德意志国货轮来到了全椒江面上,随后,大量的棉花、棉布从轮船上卸下,于文志让人清点了一下,这些棉花和棉布,足以做十几万套棉衣,一下子就解决了巢湖农场和皖东根据地缺少棉衣过冬的窘境。

哈特乐呵呵的下了船,与早就在码头等待自己的于文志见了面。

“于,我们又见面了。”

哈特立即给于文志来了一个熊抱。

“哈特,你怎么越来越胖了?”

“能不胖吗,在沪城的租界,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要不就是玩,哪里会瘦呢?”

于文志哈哈大笑。

“哈特,你这次来给我带来了什么新式武器?”

“你看看这个!”

哈特从身后取出一支模样有些怪异的枪来。

“于,你知道,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均不超过150米,实战中还不到100米。”

“虽然在100米内,冲锋枪有着不错的射速和火力压制。但是冲锋枪使用的弹药是手枪子弹,冲锋枪超过150米距离无法作有目的的射击。”

“从一百五十米到五百米之间,就是步枪和轻机枪的天下。”

“冲锋枪需要大量的手枪子弹,步枪、轻机枪也需要大量的步枪弹药,基层步兵同时装备冲锋枪和步枪,这也就是说后勤人员必须同时准备两种弹药。”

于文志点了点头。

“你说的很对,但目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特一指手中的枪。

“这支枪就可以有效解决装备两种子弹的问题,实际子弹统一化,一种把步枪和冲锋枪的特点合一,能够代替现有步枪、冲锋枪,甚至轻机枪的一种武器。”

“它即可以拥有冲锋枪的射速,又可以拥有步枪的射程和精度。”

一听这话,于文志眼睛一亮,不由脱口而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