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增长黑客

李耕开着车回学校,并没有引发什么轰动。

毕竟宝马 3 系这种入门款也够不上上百万豪车的档次,而且他把车停在少有人经过的停车场里,平时在校内又不开,自然没啥相熟的人会那么快发现。

倒是买了个几十万的大件,李耕自己确实兴奋了几天,一开始没事也去停车场瞄两眼,后来才淡定起来。

就这样,不知不觉三月份只剩下最后一周。

这一个月,李耕主要忙于考驾照,除了抽空跑了几趟鹭岛面试员工,其他的事情基本无暇关心,现在终于可以重新将注意力放到工作室上。

高烨和吴光耀一个忙于重构一个忙于移动端 UI、交互设计,都在顺利推进。

按照目前的进度看来,应该下周也就是四月初,重构就能完成了。

两个网站的编辑基本招齐了,内容团队顺利从远程兼职转为全职为主,投稿和兼职为辅。

从结果上来说,在李耕的高要求、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自由的悬赏系统结合下,编辑和作者们保持了不错的产出。

许多文章在没有过多运营干预的情况下,也获得了不错的自传播效果。

好的内容自己会说话。

这是李耕所看重的,也充分说明了比特泡沫的这些新编辑是有能力的。

李耕的任务就是帮他们维持住这股灵气。

为什么强调“没有过多运营干预”呢?

因为比特泡沫终于迎来了专职的运营人员。

这周,李耕精挑细选,终于从小飞线报用户群中招来了个做运营的小伙儿,为人机灵又有做事的热情,虽然经验不是很足,但还比较对李耕的胃口。

人来了之后,李耕没给什么具体的任务,而是给了一个考验,让他自己观察一段时间公司的运转,然后提出自己的运营方案。

没想到小伙子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写好一份详尽的网站发展方案,其中不少想法与他不谋而合,甚至还有些是他所忽略的,算是给了他小小的惊喜。

不过李耕还没有回复,他准备到公司的时候再当面聊。

各方面都在轨道上,然而也不是没有坏消息。

搜索结果聚合终于失效了,三个站直接被 K 掉两个,剩下一个掉得只剩每天两三万 IP,只能说聊胜于无。

泛目录的竞争也加剧了,后面补那些站最近排名和流量陆续在掉。

之所以这么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耕最近几乎都没在这上面花心思。

本来认真抢救一下,还能弥补几分,现在他主观上一放弃,自然就一败涂地了。

值得庆幸的是,小飞线报自身的自然流量已经很大了,主站的排名相当不错,蒸蒸日上的社区让其不再需要依靠黑帽导流。

小鸟下载虽然影响大了一点,但在编辑团队健全后,也在开始正向发展。

黑帽的流量,已经渐渐从不可或缺的唯一,到锦上添花,再到如今,甚至可以说是弊大于利的存在了。

但是,前后不过花费几万块,做了几批网站,其中,泛目录不但给小飞线报和小鸟下载带来最初的种子用户,还帮扶至今。而搜索结果聚合,更是只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让李耕狂赚了将近两百万。

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如果不是有着前知,如果不是自信以后不差钱,李耕又怎么能拒绝得了这种诱惑呢?

窥探和利用搜索引擎的算法漏洞,在永远的 K 站压力中攫取流量,游走在黑与白之间,不懈地为互联网、为这个世界贡献着熵增。

幸运的是,他不用再赚这种钱了。

从急功近利的采集和黑帽 SEO 起家,顺利过度到了依靠平台内容、社区和规则内的运营推广发展壮大。

七个月的时间,李耕有惊无险地完成这一转身。

现在,他决定让这些作出巨大贡献的手段寿终正寝。

既然要把黑帽停了,那么运营和推广自然就更应该下心思了,正好现在也有了为他分担了。

不做黑帽肯定不意味着小飞线报或者小鸟下载不推广了。

互联网公司对流量、对增长渴求是永不停歇,永远饥渴的,只不过是时候换一些比较体面的玩法了。

江湖前辈金盆洗手,不是他从此不吃饭,而是洗白上岸了,讲武德了,有事弟子服其劳了。

李耕也是如此。

于是周五李耕一到办公室,就特地把运营小伙叫来聊聊。

小伙名叫王江平,是个皮肤黝黑,瘦瘦小小,但是眼神活泛的小青年。

见到他,李耕夸道:“你的方案写得很好。”

王江平嘿嘿笑着:“我也这么觉得!”

李耕觉得他的自信并不讨人厌,让王江平落座后,笑道:“你也看到了,我们公司发展得不错,但还很缺人才,你关于社交媒体运营的看法,我觉得挺好,放手去做吧。有什么需要配合的,待会儿周会可以提。”

“好的,谢谢李总给我机会!”

两人又针对王江平运营方案的一些细节讨论了一会儿,搜索引擎竞价广告投放,微博等社交媒体运营等等。

中间李耕谈到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区别,令王江平茅塞顿开,看他的眼神更多了不少敬意。

对小飞线报,王江平此前多是作为一名用户的体悟,这一周下来,他把自己放在一个运营者角度,发现网站的运营有许多做得粗糙的地方,心里对李耕这个老板多少看轻了几分。

但现在他突然意识到,这些问题李耕未必没有意识到,甚至很有可能看得比他更清楚,只是可能是因为分身乏术,才需要招他来做具体的事务。

一想到这里,年轻人原本有了些许自傲的心不由凛然。

看来这份工作可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轻松啊!

王江平尚在走神,又听老板问道:

“知道增长黑客么?”

“不知道。”

他很老实地摇了摇头。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这个词源自硅谷,最早是由互联网创业者 Sean Ellis 提出的。

概念 2010 年就提出了,但是变得广为认知则发生在 2012 年,至于被引进国内,那就更晚了。

这是一个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上砸钱换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SEOer 就是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有一个广为认知的例子,Hotmail 这个被微软斥资 4 亿美元收购的电子邮箱提供商,创业早期用一个不用花钱的推广办法,他们在每一封邮件底部写了一条小广告“我爱你,快来 Hotmail 注册免费邮箱”。

这个看似简单的策略成功地帮助 Hotmail 以几何级数传播。

到一年半后 Hotmail 出售给微软时,其全球用户总量达到惊人的 1200 万——要知道,那时整个互联网网民数量也才不过区区 7000 万人。

国内的案例也有,比如美丽说,他们花钱购买导购 QQ 群获得了很多有效用户,就是一个典型的增长黑客手法,在网上做各种必须分享才能看到结果的心理测试,积累了大量微博关注,也是一个……

增长黑客用到的技术往往并不高深,比如一行难以被忽略的字,被关注或回复后的自动邮件,有信息差的廉价流量,甚至 A/B测试的运用等等,更重要的是思维和运用这种思维的能力。

但是真有这种人,也没那么容易找,只能靠培养。

李耕也不是很有信心搞好这一块。

王江平算是他的一个尝试。

看王江平,其实是有一点技术背景的,他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是学得不好,对运营也更感兴趣,毕业后就跑去广告公司做市场营销了。不过这让他多少掌握了技术思维,很符合一个李耕设想中的增长黑客的需求了。

如果李耕的尝试成功了,会培养出一个能做增长的团队出来。

未来的互联网公司,经常会有一个岗位,叫做广告投手,顾名思义就是在各种广告平台花钱投广告

流量要怎么买才有效率,广告要怎么优化才合理。

无他,唯手熟尔。

只要靠不断地花钱,才能培养出一个靠谱的投手。

而增长黑客也是类似的,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增长黑客。

……

为了给王江平来一场切切实实的科普,李耕回忆起了很多他后来听闻过的案例,当然都隐去了产品名称。

有些案例的真实效果也值得商榷,但是没想到,这激发了王江平的各种奇思妙想。

最后,李耕干脆把所有人都拉到会议室,提前开起周会,将两个人的脑洞大开变成了一场有关两个网站运营推广的头脑风暴。

李耕想到:

以这样一场头脑风暴结束自己的黑帽生涯,那倒是挺不错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