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恩公令

久旱逢甘霖,这场雨整整下了五天五夜。

入夏以来,这场雨下的最为通透。肥沃的土壤得以充分的滋润,今年必是好收成。

想当初,八里庄的那个刘半仙说今年大旱、颗粒无收,那是多么的讽刺。

这日,天放晴后,陆铮便再次来到谷楼。

心情不错,只是不由的打个哈欠,看上去似乎有些疲惫。见到公孙信后,再次请他落座品茶。

“听小刀说这几日,你有要事要办,办的如何?”。

公孙信问了这么一句,顺手取来一只新杯,他不习惯一大早喝茶,自己换了白水。

陆铮微微道:“既是要事,岂能随意告知?并非不信公孙兄,实乃私事、私事而已”。

如此一说,公孙信立刻回到主题,上次说的拜访谭大师的事,我们何时去?随行的都有谁?

凭心而论,陆铮对‘大师’这个称谓实在不怎么待见,但公孙信多次提到此人,而且公孙信的父亲也对此人极为推崇,想必确有过人之处。

“不知这位大师在哪?我们是不是又要三顾茅庐了?”。

陆铮这么说着,不由的舒展舒展筋骨,出去走走也好。

公孙信见状急忙回道:“据可靠消息,说谭大师在苏州,但他不是每日都见客,故此,如果我们要去苏州的话,恐怕要呆上些时日”。

苏州?陆铮笑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位大师确实会挑选地方,既然要去,多呆几天又何妨,就当玩了。

陆铮原本打算是要去大名府的,但戴竹儿说她们家在大名府没有亲戚,其父戴忠是绝对不让去的。

现在公孙信提出要去苏州,想必那里也没有戴竹儿家亲戚吧。

“除了你我,小刀也是要随行的”。

想到这里,陆铮突然想起两个人,鸽子和蝎子。此次去苏州是找人的,这二人或许用得着,也是一种历练。

二人正说着,却听得门外传来陈小刀的声音,说曹操、曹操就到。

“小郎君,你快来看啊,有人给咱们送钱来了”,陈小刀进门便说道。

陆铮与公孙信走了出去,却见酒楼门口已围了一群人,细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前几日才在这里吃住过的乞丐们。

“陆衙内,咱们借一步说话?”,见门口还有人围观,那名老乞丐便要陆铮上楼再说。

来到房中,几人立刻向陆铮拜道:“实不相瞒,我们是丐帮的,上次遇到一点意外,当然这是我们的帮中的事……,但感谢陆衙内相救,否则我们二人恐有性命之忧……”。

陆铮惊讶的望着眼前的二人,旁边的乞丐介绍,两名老者其中一人竟是九袋执法长老、另外一名则是什么分舵的舵主。

人,不可貌相啊。

“区区小事何须言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谷楼就为结识四方豪杰”。

也就会这么几句词,陆铮再次摆摆手,至于钱的事,就别再提了。

那名老者笑道,有恩不报如何在江湖上立足?说着一旁的年轻乞丐立刻将银子端了上来。

真是的,不要钱非要给,才起来的豪气和义气感,瞬间没了。

“若我们再晚回去几日,帮里就会有灭顶之灾,为感谢衙内……经过我们帮里几名长老商讨,前几日又与帮主、副帮主决议……”。

老者顿了一下,从包袱里取出一个小木盒,打开木盒,却是一个小布包,再打开布包。

陆铮看的有些着急,不会又是像上次那样的木板?

“大恩公,你是我们丐帮的大恩人,这个……你就收下吧”。

那老者终于将小木盒里东西取出来,原来是一根墨绿色的小棍。

陆铮接到手中,估摸着着大约十几厘米的长度,材质嘛,像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做工十分精巧。墨绿色显得有些温润,如同软玉一样。

再仔细端详,陆铮看到上面写着三个字“恩公令”。

老者介绍道,这是参照丐帮打狗棒的外形而制。执此棍者,但凡有吩咐,只要不干涉丐帮的帮中事务、不违背王法、不伤天害理,丐帮任何一个弟子都会全力照办。

陆铮瞪大了眼,这东西似乎可称作‘小打狗棒’,可是,它真的有这么厉害?

老乞丐郑重其事道:“这是我们丐帮的帮规之一,为的就是树立丐帮讲义气、重恩情的江湖名望。据老朽所知,当年遭了大灾,一位中原义士曾救过不少丐帮的兄弟,帮主就赠他一支恩公令,还有……衙内这个是第三支……”。

既然是帮规之一,那么所有的弟子都知道此事,不用担心他们不认这东西。

几名老者又说了一会儿,还是感谢之类的话,之后便告辞,陆铮立刻让伙计安排酒菜,既然来了,岂能不招待?

送走他们后,陆铮便立刻回到屋中,再次开始把玩小打狗棒。

丐帮的人不一定都是乞丐,而乞丐也不一定都是丐帮的,这个还真不好说。

陆铮还是觉得,拿出这玩意儿就让别人听话照办,还是算了吧,想想就行……

马上就要去苏州了,手头的事还需要安排一下。

陆铮突然想起,应该要去趟县衙和书院,或许这算不得道别,但至少要向欧阳修和山长说一声。

县衙门口的几个衙役在闲聊,想必今日也无甚重要的公务。

一个小木亭下,欧阳修正与人下着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夷陵书院的山长。

如此也好,省的再多跑一趟。

二人停下手中的棋子,听陆铮说明来意。

“这么说,你真打算开百家酒楼?”。

山长对城中的这个茶余饭后的说法也略知一二,他感觉不可思议,不就酒后失言打个赌嘛,至于吗?

陆铮笑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虽只是夷陵书院的旁听生,但毕竟相处过一段时日,山长还是以一个师长的口吻对他说,人要立世,是要言而有信,但……

说到这里,山长略顿一下,而后继续道:“还是让欧阳知县说吧,记得常来书院看看”,说完他便起身告辞。

欧阳修并未接此话题,而是示陆铮先坐下,继续山长未下完的这盘棋。

能与如此高人对弈,实乃人生一大幸事,只恨没电没网络,不然可以发一个朋友圈:不知此人棋艺如何,与他对弈胜算有多大?

最关键的是,在这句话下面再配上一张照片。

不过陆铮立刻觉得此举完全是多余:在很快就输、而且输得很彻底这方面,他被自己拿捏的死死的。

“你既是要去苏州,倒正好可帮本县捎去书信一封”。

欧阳修已到书房,再次开始动笔。

既是书信,自不便观看,陆铮说他口渴,在一旁独自品茶了。

如此熟悉的场景,倒是让他不由的想笑,想必今日又能拿到一副他的真迹了,而且还要落款。

不大会儿的功夫,欧阳修已将书信装好,嘱咐道:“你到苏州城后,去知府衙门找一个叫阿福的人,将信交给他”。

陆铮接过信封,封面什么也没写,口已封好,如此倒也省事,省的被别人看到。

“方才书院的山长对你有话要讲,倒不如将这些话写下来,你也可常看常思”,欧阳修笑了笑,就算是对你此次捎信的答谢。

陆铮急忙开始磨墨……

回到自己住的那个小独院,陆铮看到戴竹儿正与陈小刀母亲说着话,似乎向她讨教腌制番茄的方法。

不用说,一定是陈小刀,将他们将要去苏州的事告诉她。

“听小刀说你们要去苏州,赶巧了,我姨母就在苏州”。

真是赶巧了,不过他喜欢这个巧合。

回到屋中,陆铮现将欧阳修的书信放好,思绪不由的飘到更远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