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之前在殷玉瑶家吃饭的时候, 陈淑华和玉瑶跟秋丽两个人略微提过她婆婆几句,没说太多细节, 只是说自己若是按照婆婆的要求把晓慧送去给她养,只怕孩子会夭折。也正是因为如此,陈淑华生了晓慧后一直没要第二个,一是不想晓慧受委屈,二是也不再想经历一次养育婴儿时无人帮衬的无助。

听着屋里面激烈的吵架声,王晓慧松开了殷玉瑶的手,愤怒的小脸紧绷着, 像小炮蛋一样冲了进去,直接把正要伸手抓陈淑华的老太太一头撞了个跟头。

“哎呦我的屁股!”王老太太坐在地上直叫唤。不过她身子骨看样子是挺好的, 摔了一个屁股蹲腰愣是没事, 只是屁股有些疼。

王老太太的小儿子王国发和媳妇张爱月手忙脚乱地把老太太扶起来, 回头就指责陈淑华:“大嫂, 你怎么教育的孩子。这晓慧一进门不叫人不说, 还把咱妈撞到了, 这可不行,我得和大哥说说。”

“说说?好啊!”陈淑华慢条斯理地捋了捋晓慧的头发,不屑地撇了眼王国发:“我正想问问你大哥, 你们王家到底是什么家风, 弟弟弟媳到哥哥嫂子家来一进门就骂街, 一点规矩素质都没有,你们王家就是这么教育你的?你妈要是不会教育你, 我不介意替她教育教育!”

王国发梗着脖子不说话,王老太太不乐意了,护着小儿子瞪陈淑华:“老二说的也没啥错,老大媳妇你这些年做错啥你不知道?当初国庆单位分房子, 你不让他申请,非得从你单位要房子住。你说,你是不是防着我们呢?”

“这话说的,您不是早就知道嘛,自然是防着你们的!”陈淑华笑眯眯地说道,可是说话的内容让老太太气的肝疼:“他的房子要是批下来了,只怕那个房子你们家老老少少都得住进来。我就知道您打的算盘,所以我才不让他申请。如今这套房子是我们医院分的,你们眼馋是不是?想住是不是?只可惜不行!别说是你们,惹急了我,连王国庆我都给他撵出去。”

王老太太气的直跳脚,撸着袖子继续说道:“好,咱不说房子,咱说孩子。你们两口子结婚七八年了,晓慧也有六岁了,你到底什么时候给我生个孙子?”

“老二家不是有个儿子了吗?怎么你还缺孙子?”陈淑华看了眼张爱月,朝她努了努嘴:“那你再努力生俩吧。要是觉得家里香火不旺,妈再找个老头自己生一个也行!”

“我这么大岁数生什么生?还找老头,这是你当儿媳妇说的话吗?”王老太太就差指着鼻子骂了:“你别不知好歹,我这是为你们好。连个儿子都没有,往后都没人给你撑腰,死了也没人给你摔丧盆烧纸。”

“撑腰?”陈淑华不屑地嗤笑了一声:“我可没瞧见你好儿子国发给你撑什么腰,倒看见你累死累活的替他当老妈子,还得厚着脸皮替他来哥哥嫂子家打秋风。我这辈子又没做什么孽,这种儿子给我我都不要。”

“至于你说的什么摔丧盆和烧纸……”陈淑华意味深长地笑了:“怎么,你们村的宣传这么落后吗?封建迷信思想还这么根深蒂固,要不要我替你们往县城革委会反应反应,让他们派工作人员好好去村里给你们破破四旧。”

王老太太缩了下脖子,硬着头皮说:“你别拿革委会吓唬我,我是你婆婆,我让你生孩子有什么错。说破大天去也没人敢管这事。”

“肚子是我的,我想生就生,不想生别说是你,就是王国庆他祖宗从地里爬出来找我都没用。”陈淑华抱着肩膀居高临下地看她,声音淡漠:“要不你让你儿子和我离婚,你从村里给他找个好生养又听你话的,再给你生一个。”

“你别以为我不敢,陈淑华,就你这样不贤良淑德的,我家国庆早就该不要你了!”王老太太指着陈淑华鼻子骂:“这也就是新社会,要是搁过去,我都能打死你。”

陈淑华轻轻笑了一声:“呦,您还知道这是新社会啊?那你的脑子怎么没从旧社会带过来呢?”

王老太太这么多年想拿捏陈淑华就没成功过,现在更是说不过她,一急眼就拿想拿婆婆的地位压她:“你怎么和我说话呢?我是你婆婆?”

陈淑华冷哼一声:“想让我把你当婆婆敬着,你就别为老不尊。”

俩人正吵着,王国庆已经接到邻居报信,急匆匆地从厂子赶回来了。

在门口看到殷玉瑶和殷玉磊站在那里,连忙一个急刹车站住了,急匆匆地叮嘱他们:“回头要是我家老太太赖着不走,你先带你干妈和晓慧去你家住一晚。”

殷玉瑶抿了抿嘴,没吭声。

这里面老太太若是自己的婆婆或者奶奶,殷玉瑶有一百种方法治她。可偏偏这老太太和自己没啥直接关系,而且王国庆一直对自己姐弟俩不错,她也不好太不给王国庆面子。

姐弟俩跟着王国庆身后进去,老太太一看王国庆就来了精神了,立马找他要说法:“国庆,你看看你找的好媳妇,我说一句话她有一百句顶我。我让你们再生个孩子是为了你们好,她居然还威胁我说让你离婚再找个去。好啊,那你就离婚,妈在乡下给你找个听话又好生养的给你生个大胖儿子。”

王国庆这几年已经习惯自己亲娘时不时的胡搅蛮缠,甚至已经懒得讲道理了,只是轻飘飘地应了一句:“好啊,我明天就把工厂的工作给辞了,然后跟淑华离婚,和你回乡下去。老二,你回村收拾收拾你家的东西搬回老房子去,我搬回去不好住一起,毕竟都分家了。家里的房子是我出钱盖的,我不在家时你说伺候妈方便住那就住那了,既然我回去你该搬走就搬走吧。”

王国发的脸都绿了,连忙拽了拽老太太的衣角。

王老太太偏心小儿子,一听王国庆又要辞职又要撵小儿子走,面上先矮了一节,底气不足地说道:“那么好的工作一个月好几十块钱呢,哪能说辞职就辞职啊。你在这好好住着,我帮你相看了跟着你在县城住也一样。”

王国庆冷笑了一声:“跟我住哪儿?妈你别忘了你现在站在淑华的房子里。离婚,卷铺盖走人的是你儿子。”

王老太太立马说道:“你再跟厂里申请一套,那年不是说给你发房子了,就是陈淑华捣乱没让你要。”

“妈,你以为那厂子是我开的,我说要房子就给我房子?”王国庆轻笑了一声:“妈,您不知道,工厂对职工的作风问题管的相当严格。我要离婚回家再娶新媳妇一个生儿子,就这件事让厂子知道了,我就是不辞职我也得被开除。”

老太太嘟囔着:“我怎么这么不信呢?厂子还管人家生孩子的事?”

“不信咱来直接去问问,正好直接辞职了,今晚我就和你回去。”王国庆作势拽着老太太要去厂里的样子,还不忘朝老二两口子吩咐了一句:“你们先回去把你们东西搬出去,我和妈晚上就能到家。”

王老太吓的赶紧把王国庆的手挣脱开,气急败坏地说:“行了行了,我不管你生孩子的事行了吧。”

王国庆有些惋惜地松了手:“其实我倒是愿意回去的,回家种田也挺好,虽然一年剩不下几个钱,但是您能天天看到我是不?要不我这一年到头也没多少时间回去看你,倒累的您老总是跑来看儿子,我心里不落忍。”

殷玉瑶拉着殷玉磊坐在角落里努力地憋笑,她没想到自己这干爸倒是个妙人,顺着老太太的话,说的又都是孝顺的事,可偏偏把老太太憋的死死的。

王老太太看着王国庆,张了张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甚至自己为啥来的都给气忘了。

王国发拽了拽老太太的胳膊,指了指靠墙坐在一边的殷玉瑶姐弟俩,老太太一拍腿,想起正事来了。

其实前面说的什么生孩子分房子的事都是老黄历了,婆媳两个每回见面都得吵一回。老太太提这些事不过是为了打前战,她这回来的重头戏是为了要给殷玉瑶的那辆自行车。

其实王老太太和王国庆陈淑华一家早就离心离德了,陈淑华刚结婚的时候王老太太就想了各种法子想压这城里当医生又有学问的儿媳妇。偏偏陈淑华这人吃软不吃硬,她有文化思想又独立,不是过去那种任由婆婆揉捏的儿媳妇。

陈淑华对婆婆一开始是以礼待之,但婆婆不讲理,那她也就不客气了。尤其是在陈淑华生了王晓慧后,婆媳两人基本算是撕破了脸,从那以后陈淑华就没带孩子回老家去过过任何一个节日。每回王国庆也只是提前回村把节礼送回去,呆个半天就回来,晚上还是跟老婆孩子团圆。

可以说,除了婚前王国庆自己在老家盖房子的事她没参与过以外,结婚后和婆婆的针锋相对,她就没输过。

当然王国庆在中间也是拎得清的,他从小就在母亲的偏心中长大,自己都有些意难平,再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追求来的媳妇对母亲这样对待,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现在在他眼里,淑华晓慧才是一家人,母亲住着自己盖的房子,每个月给她五块钱养老钱,过年过节送一份节礼,已经算全了自己孝心了。

王老太太自己也对儿子儿媳对自己敬而远之的态度心知肚明,不过她仗着自己王国庆亲娘,总觉得这俩人不听自己的很不甘心。再加上有小儿子小儿媳时不时的挑破,唆使她问大儿子家要这要那,这几年双方的关系越来越不好。

这回是王国庆的一个同事叫赵大民的惹的事,他恰好和王国庆是一个村的,赶上休班又恰好要中秋了,就拎着节礼回村了。正好娘俩在家门口遇到王老太太,这赵大民顺口就问了一句:“大娘,国庆新认的干闺女干儿子过节来村里和你见见不?”

王老太太一脸懵逼:“什么干闺女干儿子。”

赵大民惊讶地问:“国庆还没和您说呢。就是他媳妇朋友的孩子,没爹没妈了,国庆媳妇觉得投缘认了当干闺女干儿子,还送了一辆自行车当认亲礼。”

王老太太一听就炸了,那两口子连续得了两辆自行车的事她是知道的。当时她还找王国庆说两口子骑一辆就行,把另外一辆给他弟弟,王国庆一口拒绝了。说自己得的这辆平时上班得骑,陈淑华的是自己买的,人家真金白银花了一百多块钱,还用一张昂贵的自行车票,凭啥给王国发。

王老太太知道自己从儿媳妇手里抠不出这种大件,回家和小儿子嘀咕了几回就拉倒了。没想到这才过去了不到一年,自行车居然送给外面认的干儿子干女儿,难道干儿子干女儿能比弟弟亲的吗?

王老太太越想越生气,回家和小儿子小儿媳好骂了一顿王国庆两口子。王国发听了也觉得闹心,仿佛是这两人把自己的东西送出去了一样,立马撺掇的老太太到城里找陈淑华要说法。

王老大确实领着儿子儿媳妇来了,一见面也确实就开始吵架了。不过吵了这么久都没吵到正题,连陈淑华都莫名其妙老太太这回来是要闹什么幺蛾子。

王老太太看着殷玉瑶乖乖巧巧坐在凳子上,撇了撇嘴,一副嫌弃地表情:“你们就是我儿子认的干闺女干儿子?见了我和你叔叔婶婶也不知道叫人。”

殷玉瑶笑了笑,声音温温柔柔的,可说起话来却毫不客气:“这位老太太,我和干爸干妈投缘就认了个干亲。可这干亲可没听说还要连宗的,咱就是陌生人,凑巧在我干妈这屋子碰见了,您可别和我套近乎。”

王老太太被堵的哑口无言的,她气的心里直骂街:不愧是陈淑华认的闺女,这嘴和她一模一样,说话能把人噎死,一看就不是善茬。

王老太太本来想在殷玉瑶这里占个上风再说事,甚至想着压一压殷玉瑶。通常这样,一般面软的小姑娘见因为给自己的自行车吵架,会将车子让出来,免得引起争端,惹的人家家里不安宁。

没想到殷玉瑶压根就不吃这套,那老太太也不拐弯抹角了,直接了当地说道:“国庆,上回妈和你提过自行车的事。你们两口子骑一辆自行车就行,那辆自行车我做主了,给你弟弟。”

陈淑华嗤笑了一声,直接懒得搭理她:“还有别的事吗?没有您就回去吧,趁着天亮早点走还能赶上回家做晚饭吃。”

王国庆见老太太知道自己认了干亲的事,又听她提了自行车,心里立马把这事的来龙去脉整明白了。他朝玉瑶和玉磊安抚地笑了笑,转头对老太太说:“妈,我和你说过,我家的事你不要掺和。自行车是我和淑华商量后送给玉瑶的,是我们两人的决定。”

王老太太指着王国庆的问:“外人家的孩子比你弟弟还亲?”

“是!这俩孩子是我的干闺女干儿子,从这段时间对两个孩子的接触和了解,让我很认可他们的人品。他们在我心里他们就是比国发更亲。”王国庆坦然地看着老太太:“妈,你也知道国发是我弟弟,不是我儿子,我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让他无休无止的从我这索取。你愿意惯着他是你的事,但是我不愿意。我让他住我的房子已经是看在您的面子上。若是真要我较真起来,我能和他算的帐太多了。”

王老太太气息有些不稳:“你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亲兄弟不就是互相帮趁的吗?”

“互相帮衬?”王国庆笑了:“可是从小到大都是一直我在付出,他在索取,我怎么不记得他帮衬过我什么?要不娘你替我回忆回忆?”

王老太太底气有些不足,顾左右而言他地说道:“你弟弟不是过的不如你嘛,等他好了就能帮衬你了。”

王国庆神色淡淡地:“我日子过的好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他过的不好是他总想从别人那占便宜所以才越过越不好。我也不指望他帮衬,他也别找我帮衬。妈,说句不好听的,等您老没了,我和他就是在马路上面对面碰到,我都不带搭理他的。”

王老太太震惊了,她知道自己偏心,她也知道自己是故意作闹想替小儿子问大儿子讨好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大儿子居然存了这样的心思。

“国庆,你怎么能这么想呢?”

王国庆这些年受够了老太太一次次的闹,尤其是这次还当着殷玉瑶姐弟俩的面,心累的他觉得索性把话说清楚,省的每年自己家都要上演一两场闹剧。

王国发见状又扯了扯老太太的胳膊,王国庆轻哼了一声:“王国发,你有话说有屁放,都快十岁的人了,别整天躲在妈后面让老太太替你当枪使。你哥不瞎,更不傻。”

王国发缩回了手,讪笑道:“哥,你误会了,我只是想劝劝妈而已。咱俩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呢。哥你可不能这么绝情。”

王国庆看着他,眼睛里没有一丝的感情:“绝情?国发,我一直觉的绝情的不是我。当初我初中毕业出来到厂里当临时工,你撺掇妈分家,趁着我不在家领着妈到村长那把爸留下的房子过户到了你名下,我就带着身上穿的衣服被分出来了,这事你干的吧?”

王国发张了张嘴,半晌才干巴巴地说道:“妈是心疼我没上初中又在家干活,怕我娶不上媳妇才这么定的。”

“你没上初中是因为你上小学时候天两头就不去上课,你考不上初中才不上,是我拦着你不让你上了吗?”王国庆看着王国发,冷笑道:“你说妈担心你娶不上媳妇才把房子过户给你,可是村里的汉子没文化的多了去了,有几个认识字的,都娶不上媳妇吗?反而我那时候一个人在县城住员工大宿舍,回家连个炕都不给我留,妈咋不担心我娶不上媳妇的事呢?”

王老太太心虚地眼神直飘,半晌才喏喏地说:“这不想着你有出息,也不会回村嘛!而且你有工作,挣工资容易,盖房也容易。”

“盖房容易?”王国庆苦笑了两声:“你不知道我吃了多少苦才攒了盖房的钱。别的工人班倒,只有我干十八个小时只睡四个小时。你知道我为什么吗?因为我想有个自己的房子,不想回家的时候被人撵到院子里睡。”

王老太太连忙辩解道:“那时候不是国发娶媳妇了嘛,你们兄弟俩的房间就给国发当新房了。我睡觉又轻,你打呼噜我睡不着,才让你睡外面。当时又不是冬天,天不冷的。”

“我当时是真傻,你们都那样了,我还回家盖什么房子啊?可能我太想出口气了,所以才回村申请了地,盖了房子。”王国庆嗤笑了一声:“我盖了房子您老就住不惯旧房子了,非要住进来。也行,你是我妈,住我的房子理所应当。后来我钻研技术,越干越好,我转正了,又遇到了淑华,我们在县城结婚了。国发见我们在县城不怎么回去,就先打发孩子去我房子里住,美其名曰陪奶奶,后来干脆自己也都过来住,鸠占鹊巢这么多年,你觉得我不吭声就是无所谓吗?”

王国庆看着老太太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说道:“这几年淑华一直替我背黑锅,说是她不让我要厂里的分房名额的。其实不是,是我拒绝了名额,我不会让你们找到一丝能占我便宜的地方,我不想我的家再被别人占了。”

王老太太指着王国庆,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她面上强硬,可是心里开始发慌,她一直觉得大儿子好拿捏,所以从来不把他当回事,一味宠着小儿子。可是如今大儿子把事都说破了,一副和她离心离德的样子,她是真有些害怕了,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是要继续强压他,让他认识到自己错误,应该顺从亲娘?还是应该先转变态度,把他人哄回来,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就在老太太心里疯狂纠结的时候,就听王国庆平淡中带些疲惫地声音:“你们现在回去,我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端午、中午、过年各送一份节礼回家,每个月依然给你五块钱养老钱。若是你们再来一回,五块钱取消;再有第二回,我就回老家把房子卖掉,你们谁都别住。”

这回王老太太和王国发谁也不敢吭声了,娘俩互相对视了一眼,知道这回白来了。

王国庆进屋拿了一份点心两瓶罐头递给老太太,声音越发冷淡:“你来了正好就把中秋节礼拿回去,等过年时候我再给你送。”

王老太太看着比自己高两头的大儿子,心情无比复杂,一旁的王国发媳妇生怕婆婆一赌气不拿,忙不迭地伸手接过来,讪笑道:“这么沉我替妈拎着。”

王国庆知道自己送回去的东西八成进弟弟家孩子肚里了。不过无所谓,反正自己给了,回去喂狗都和他没关系。往后王国发孝顺或是不孝顺,老太太都自己受着就行。

王国发两口子赶紧扶着王老太太走了,王国庆过去把门关上,有些颓废地坐在凳子上,半晌才抬头对着殷玉瑶笑了笑:“让你们看笑话了。”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殷玉瑶理解地说道:“今天干爸做的挺好的,该断不断必受其乱。既然委屈已经受足了,那不如把话都说清楚,起码日子过的消停。”

“希望这回能多消停两年吧。”陈淑华脸色也不太好,揉了揉眉心说道:“这回你干爸是发火了,所以他们才好打发。要是按照以往还有的作呢,今晚都未必能走的。”

王国庆沉默了许久,忽然问道:“淑华,若是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到别的地方去,你愿不愿意离开这里?”

陈淑华愣了一下,似乎不明白王国庆为什么突然这样说。

王国庆也觉得自己的话题很突兀,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我也是胡思乱想的。行了,这事过去了,咱不提了。玉瑶拿了大闸蟹是不是?来,给我,我去洗一洗蒸上。淑华,家里的酒是不是还有半瓶?晚上喝一盅,乐呵乐呵。”

殷玉瑶知道王国庆是在努力调节家里氛围,也配合着把自己的喜事说一说。

“干爸、干妈,我今天也有个大喜事。”她从包里拿出一本崭新地小人书,笑眯眯地说:“我的第一本连环画出版了。”

陈淑华脸上的不开心立马烟消云散了,她连忙过来接过看了一眼,果然封面上有“殷玉瑶”个字,顿时开心的在她脑门上大大的亲了一口:“我家玉瑶真棒!”

王晓慧和殷玉磊也凑了过来,虽然两个孩子知道姐姐是画小人书的,但是看到书出来还是发出了惊呼,看着殷玉瑶充满了崇拜。

王国庆看着围在一起肆意大笑的四个人,也不禁笑了笑,拎起大闸蟹进了厨房。

可是没人知道,其实他的口袋里装着一封信,信里号召技术工人支援东北建厂。

不过王国庆知道,有玉瑶姐弟俩在这里,淑华八成是不愿意走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