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三问三才完

与颜回一起用过饭后,颜回在净手后,方才正声道:“龄君遣回为公学夫子,会自知学识不足,无法胜任,可龄君仍托以重任,只是回一直在想回的德行不如夫子,才华不如子路、子贡,何以使为师,能教授他人?倘若因回才德不足而误人子弟,这不是回的过错吗?”

“子渊不必过谦,也不必担忧,按说有夫子在龄应请夫子广收弟子、教学才是,但夫子之才实不该如此,山间顽童过于顽皮,需要子渊多多调教才是,等他们启蒙后,知晓礼仪后,介时便在是山间草莽。

我知此种小事,本不该劳烦子渊,以子渊之才,入则为国之栋梁,出则为一代贤士,今为乡学夫子,实在是委屈了子渊。

只是教化百姓,培育人才,这是事关华夏千年的大计,若我们不去培养孩子,那么你我百年之后,天下将再无知礼守正的君子栋梁,朝堂也将被目光粗浅,心术不正的奸臣了。

我观诸位师兄之中,唯子渊师兄天资极为聪慧,又虚心好学,勤奋踏实,可为师亦~”

颜回拱手行礼:“回,受教了,必不负君子之托。”

颜回又问道:“只是回令有些不解的是,以往授人学问,不过一师一徒,夫子教什么,弟子便学什么,何故长垣乡学以书为准,教授弟子呢?”

“子渊有所不知,早在长垣创立之初,长垣有学识之士,不过数人,而学子们又到了适学之年,龄迫于无奈,只能让识闻懂字之人教授学子们学问,因无法一一分辩他们的学问品行,故而只能让他们以书教学。如今子渊来了,自然不必如此。”

“那楚国淑女呢?”

姬龄道:“楚国淑女与我有恩,擅音乐,且为人淑良,故龄大胆聘其为乡学夫子,使其为师。”

颜回不由问道:“女子怎可为夫子?”

姬龄辩道:“孔夫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渊何故以楚国淑女是女子之身而轻视其学识?

楚国淑女虽是女子,可她为人善良、敦厚在教导孩子们时,不禁不以自己的身份高贵而轻视他们,也不以他们的顽皮无知而惩罚他们,而是细心教诲,时时以孩子为先,光这一点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许多夫子没有的。”

颜回道:“但乡学之中多为男子,且男女同处多与礼不合。”

“回应知道乡学分为小学、中学,入小学者多为懵懂幼童,且不说他们不通男女之事,况且在年纪稍大之时,他们便会面临升学大考,或升入中学,或出学为吏。”

姬龄想了一下,又道:“龄也并不是不知此举有违礼仪,故而只让淑女在小学每三日授一次课,且一次授课仅为一个时辰。”

颜回勉强算是同意了这个回答,但对于女子为夫子之事还是心有芥蒂。

此时的好奇心极重的颜回目光炯炯地问道:“子贡曾言,龄君为人不仅正值、仁厚,而且其学识更是让人敬佩不已,听闻诸学之中,龄君最善数、农、工、史,听闻龄君能用不同寻常的算术法则来计算。大到日月星象,小到一国之财货,皆可计算。回无意间曾翻阅学中书册,发现龄君将数列治学之基,更曾言:此为万学之本,不可不重。

回细细打探后,又听闻数学授课之时,龄君曾列举日高之算,故回在想,龄君之数学,莫非已经能达到天可不得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这种经天纬地的境界了?”

姬龄目光转向颜回,他知道这位眉直眼阔,神情朴实可亲的二十余岁青年是孔子唯一的入室弟子,被孔子称赞为“敏于事而慎于言”。

姬龄认为已经极为聪明的子贡也曾无奈地称之为“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也就是说子贡学习时闻一而知二,颜回则是恐怖的闻一知十,甚至连孔子都对子贡说过:“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承认连自己都不如颜回。

颜回是个学霸型的人物,如今是孔子之学最有希望的接班人,据说他对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特点是好学和聪慧,不管什么都喜欢往脑袋里装。

但因为为人低调却不显山不露水,并且不打算为政,一心侍奉孔子和研究学问。

颜回的目光里带着好奇,他已经被姬龄展现的种种才华吸引了。

姬龄答道:“尚未,不过龄相信若是有人能继续发扬此道,迟早有一天能实现!”

面对姬龄曾对学子提过的测日地距离长短,颜回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姬龄怕颜回又追回许多,故意转移话题,笑着说道:“听闻,夫子曾在孟氏阔陪伴下入洛邑求学问礼。在洛邑遇到了老子,向其求学请教,不知老子其人如何?”

颜回沉吟不语,稍微思考后,又道:“夫子曾评价老子说,他是一位如龙一般的人物,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子,真吾师也!

夫子与老子先生求教时,回正好在一旁,有幸目睹过老子之风采,老子其人犹如圣贤之士!”

姬龄与颜回聊了许久,期间二人对学问、治学、为人的理论探讨了许久。

姬龄认为学问就像是一笔无穷无尽的财富,世人每学会一点,研究出一点,那就会后人多下留下一笔财富。

颜回同意了这个观点,并还补充道:“对于君子来说,增加学问,就是增养君子的品德;对于小人来说,增加学问就是增加奸邪之能。”

对于治学,颜回讲治学在于明德,效仿圣贤。

而姬龄认为治学在于增加道德修养、检验自己的才学,是否能造福人类,使国家进步,如果不能还继续学习,如果所学的知识,阻碍国家发展,就是证明是错的,需要作出修改、增补、调整。

颜回还对当下的诸侯作出了一一点评,又对卫国的形势作出了分析。

姬龄与颜回的此次谈话,对他们二人都有很大的启发。

事后颜回对孔丘说:“龄若非要饮水、吃饭,我都要以为他是一位如同天神下凡的人物,正如齐桓公评价管子一样,龄正乃当世贤管子啊!”

受冉耕、颜回启发姬龄将长垣布防御的固若金汤之后,长垣郡上下就开始着眼政务处理。

自进入春秋乱世以来,天下已战乱经年,可谓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芜弃置。

公孙氏叛乱,姬龄依照“首罪者诛,从者轻罚”的原则处置了大批的公孙家臣。

待姬龄接收公孙氏的封地,便任命冉耕为田曹掾史,主持全郡土地厘清之事。

如今长垣外,另设沫郡,暂不设郡守,冉耕赴任立即下令百姓申报田亩,家业多者,郡县奖以耕牛,此举导致百姓虚报者甚多。

当郡县统计完总田亩数,冉耕又下令核验领到耕牛之家田亩。

凡其中不实者,皆需垦荒田已充之。

若明年春,未能充实所报田亩,郡县收回耕牛,且全家出一人服徭役,参与县中兴修水利之举。

如此全郡一冬累计开垦十万亩荒田,百姓却尤感其恩。

随后冉耕又下令郡县统计耕牛数量,详细登记造册,重申律令,伤耕牛者充以徭役。

田曹掾史主垦殖蓄养,冉耕又下令百姓蓄养猪鸡狗,由郡县出面收购,统一向其他国家更换耕牛。

购置的耕牛的事很快便上报到姬龄这里,姬龄当即让子贡拨调五千金,筹买耕牛。

子贡深知此事事关重大,亲自奔往晋国、鲁国、宋国购买耕牛。

子贡不负众望,果然购买来了大量耕牛,于是沫郡,耕牛与日俱增。

姬龄见其政绩斐然,便将治粟都尉所治农桑之事剥离,划归田曹掾史冉耕治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