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吴太后一语破天机

欢宴结束,赤珠等人嘻嘻哈哈的离开。

羞月这才撅着小嘴来到刘永的跟前。

“陛下这般任由其胡闹,以后这皇宫还不被其掀翻过来?”

刘永也已经有些醉意,思维却依旧极其清晰,笑道,“你等不喜其在宫中胡闹,而朕又不想使人不快,不出此下策,如何要她们满意回到南中去?”

“这么说,陛下不打算留下这些人?”

“朕何时说过要留下她们?”

羞月满脸欢喜,小声嘀咕了一句“还以为陛下这次归来,专喜欢这等粗野货色。”

刘永看向了刚刚在宫女搀扶下走过来的张皇后,笑道,“朕有爱妃如斯,此生还有何求?”

众宫女一时间羡慕的目光投向张皇后。

张皇后也是俏脸绯红。

“陛下醉了,你等伺候着去休息。”

刘永却走过来扶着张皇后的肩膀。

“若绮儿没有这等羁绊,正可与朕同乐。日后有暇,朕当携绮儿去南中,也去做一做这等逍遥自在的南王,岂不强似这宫中诸多约束?”

张皇后见刘永果然有些醉意,担心他再说出什么和身份不匹配的话来,急忙拉了一下他的衣襟,小声道,“陛下不可胡言,随臣妾回去,稍事休息,还要去见过母后,这多时日不归,母后也是记挂得很。”

刘永这才点了点头。

慈宁宫

小翎儿走进吴太后的寝宫。

“陛下和皇后娘娘正在大堂候见,太后娘娘可否要略作收拾。”

“皇儿回来了?”吴太后喜上眉梢。

“奴婢听闻陛下昨日午夜方归,想是旅途劳苦,这般时候才来问候太后。”小翎儿回答道。

吴太后点了点头,站起来。

“速陪哀家去见皇儿。”

大厅里,张皇后果然陪着刘永一同到来。

自从知道张皇后的身体不便之后,吴太后一直非常关心,不仅经常要人前去探视,还特意叮嘱,没有大事不必前来问安。所以,张皇后也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吴太后了。

吴太后对张皇后也是极其恩待,一见面就要人给她搬来了椅子,还特意询问了几句身体的日常反应,对刚刚回来的刘永倒显得没有那么亲切。

刘永自然也是乐在心中。

“绮儿这段时日不可少了人照顾,皇儿若是没有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不可轻易离去。”吴太后看着安置好了张皇后,这才转而看着刘永说道。

“儿臣遵命。”刘永回答,心里却在想着,母后的话似有所指。

果然,没多久,吴太后提到了心里所虑的事情。

“哀家听闻那司马炎已有废帝之举,皇儿是否要趁此机会北伐?”

刘永一惊,这个消息自己也才从陈祗口中得知,身居宫中的母后怎么会知道得这样快?还猜到了自己的心思?

“回禀母后,儿臣正有此心,只是正如母后所言,绮儿亦离不得儿臣,故而还在为此踌躇。”刘永回答。

“哀家之言自是为了皇儿好,我蜀汉若想长久,自然缺不得后辈子嗣。只是机会难得,皇儿还需谨慎处置,待消息落实之后,在做打算。决不可轻信任何一人之言。”吴太后又说道。

这一次,连张皇后也听出了吴太后的话似有另外的含义。

“母后可否明言教儿?”刘永说道。

“皇儿乃是聪明之人,何须哀家多说。”吴太后却不肯直言,随后,一摆手,要站在一边的宫女们退出去。

大厅里只剩下她和张皇后、刘永三个人,吴太后这才继续说道,“昔日你家皇兄信宠黄浩等人,凡事多交予此人处理,致使得日后大权旁落,群臣皆有怨言,始乃有日后之祸。如今,皇儿这般轻易离京,且一去数月,朝中之事皆赖陈祗大人,哀家深恐皇儿日后重蹈你家皇兄覆辙。”

刘永和张皇后对视了一眼。

难怪吴太后刚才提到了不要刘永离开的事情,却原来是担心陈祗的权势过重。

刘永迅速思索了一下。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日后,尽量减少离开就是了。”

吴太后这才笑了笑说道,“哀家必定只是一介女流,所言未必全对,此等大事,还需皇儿自行决断。”

“母后之言甚善,儿臣明日便召集众位大人商议此事,即便发兵,儿臣也不必御驾亲征,只要在外的几位将军同心协力,加上东吴作为外援,也可破敌于千里之外。”

“皇儿还需谨慎动兵为好。可使人再往洛阳探听消息,随后决定。”吴太后叮嘱道。

“儿臣遵母后谕旨。”

回去的路上

“母后的话不可轻信,但也不可不信,臣妾昨日亦发现陈祗大人与以往不同,似乎很希望陛下即刻起兵。”张皇后对刘永说道。

刘永若有所思。

第二天一大早,刘永升坐怡心殿

“朕昨日归来,即得到一个消息,司马炎已经在洛阳大兴土木,意在废除曹奂。曹奂小儿软弱无能,无法保其宝座,禅位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司马炎虽然清除了朝中很多的曹魏旧臣,却一时间难以清除所有地方上的拥曹者,定会引起一些动荡,故而,陈祗大人建议朕立刻举兵北伐,趁此良机一举收复中土,还我大汉江山社稷。众位大人以为如何?”刘永对众人问道。

大殿里沉寂了片刻。

一名官员走到了台阶下面。

“启奏陛下,微臣亦曾有亲眷在洛阳城里,前几日还曾在微臣家中逗留数日,据他说,司马炎确实使人在城里修建一座弘大的建筑,只是不知何用。不过,据微臣推测,此绝非受禅台。想司马炎并非昔日曹丕,篡逆还需找一个掩人耳目的理由。此人继承父亲爵位,且极端聪睿,做事也从不会这般拖沓,若想称帝,只需一句话而已,何必要这等劳民伤财?据此,微臣以为,陈祗大人消息不确,还望陛下继续使人探听。”

另一位官员也走出人群。

“陛下,微臣亦有此样想法。想我蜀汉地处偏安,这几年虽经过陛下苦心治理,有了些许国力,但与曹魏相比,亦如江河比之大海,若出兵北伐,还需多多借助东吴国力,而此时,东吴刚刚经历了动荡,孙綝之牙爪尚未全部肃清,恐难以与陛下同行。故而,此时出兵,实非最佳时机。”

另外几名大臣也表示了相同的想法。

刘永微笑着不语,随后,把目光投向了面色阴沉的陈祗。

“陈祗大人可曾听清了,你可还有何话说吗?”

众人的目光看向了陈祗。

忽然,陈祗猛然一挺身,手里的象牙护板竟然被他扔在了地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