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南下寻梦第二篇第四十八章

农村可不比城市,四人左拐右拐,胡同连着胡同,一路乡村岔路,绕的宋岩晕头转向。

宋岩说:“农村的建筑好似迷宫一样,没有向导的话,怕走不出这样的迷阵。”

武刚说:“南大的高材生要是在农村迷了路,那才叫什么呢?”

宋岩接着说:“巷不迷人人自迷。”说完拾起一块土块儿,投向树枝上的一只麻雀。麻雀“呼”的一声飞了,土块儿落下来打到一只趴在门口晒太阳的狗身上。那狗呲着牙冲它们干吠了几声,便跑家去了!

只听院内的主人大声说:“谁家熊孩子有事没事的逗狗呢!大过年的。让他咬着着可没钱赔!“众人大笑着赶紧跑过去了。

红艳说:“哥,到了集上,咱们四人手拉着手,不要走散了!”宋岩姐第一次来农村赶集,没经验。”

晶说:“这不还有你哥这位护花使者吗!”

宋岩说:“护我和红艳妹子那是姐妹花,护你那才名副其实的使者呢!”这句话说的晶心里好甜蜜。

转过巷头来到大集上,红的、绿的、黑的、灰的衣服已经满了街。晶说:“咱这是集的中间,这是一条东西大街,先往东转,转了头再往西转。”众人手拉手顺着人流进了集市。

农村大集不比城市商贸市场,小商小贩都将货摆在地下,个个摊前都挤满了人,蹲在那儿和小贩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宋岩像也学他们一样在一个摊蹲下来挑东西。

晶说:“这都是些什么呀,你也不看看就蹲下来买。”

众人挤过来往里一瞅,原来是用泥捏的小人,大人们为了哄孩子过年,专门买些小玩意玩的。宋岩看着这些小泥人,憨态可掬,表情丰满,便说:“姐,咱们买一个吧,从小到大还没见过呢!”

武刚等人只得蹲下陪着宋岩挑泥人。

摊主说:“8毛一个,1块5两个。”

宋岩一听,回头对红艳说:“这么好的东西,只卖8毛钱,太便宜了!”

红艳说:“平时只卖5毛钱,一个到年底了涨价了。”

宋岩看着小泥人个个精彩,便一样挑了一个共20多个,摊主就用塑料袋子给装上,武刚拎在手里,挺沉的,摇了摇头,心里觉得好笑,这边宋岩掏出一张百元的钞票。摊主说找不开,晶随便掏出两张10元的递给小贩。小贩把百元大钞还给宋岩,直说够了够了。

武刚背着泥人领着三人,在拥挤的人群中,看着满街的年货,听着不同的吆喝声,兴奋的看着不一样的笑脸,在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中,继续往前走。忽一声:

“冰——糖——葫——芦——”

一声长长的吆喝声,引起了宋岩的注意,她看着这一串串诱人的冰糖葫芦,试探着问:“多少钱一串?”

摊主是个50多岁的中年人。和蔼的说:“姑娘,好吃又甜的冰糖葫芦,两毛钱一串!”

宋岩怕听错了:“惊讶地问到,两毛钱一串?”

“对呀!”

“那给我装上十块钱的!”

武刚赶忙过来说:“太多了,吃不了!”

宋岩说:“今天吃不了还有明天,要知道这种冰糖葫芦在南疆要好几块钱呢!”武刚没办法,只得由她。每人拿出一根外,其余的用方便袋装着。四个人吃着冰糖葫芦,在这拥挤热闹的大街上整整逛了一上午,武刚给女儿买了衣服,又给老人买了最好吃的蛋糕,晶买了些糖果,水果,每个人大包小包的提着,到家是12:00多了。

中午吃完饭,红艳、晶帮着父母收拾碗筷,宋岩说:“武刚哥,农村的大集让我感受颇深,趁我对大集的印象有感觉,我要写一篇赶集有感,也不虚此行。”

武刚说:“既然大美女有感而发,就动手写吧!我们也好领略一下,司空见惯的农村大集的风采,看一看城里的大小姐,眼中的大集是什么样的。要真实的农村大集啊!”

宋岩冲他做了鬼脸,说:“给我找纸和笔。”

《北方农村大集》:

我来自南方的都市,偶然的机会,与武刚哥去了一次他们家乡,赶了一次他们家乡的大集。

它不同于城市的农贸市场,有别于城市的地摊、小贩儿,这里的物品应有尽有,价格公正合理,农村人朴实憨厚,买卖童叟无欺。人流如拥,不分贵贱,笑容真诚,货真价实。人人高兴而来。个个满意而归。

这里的集市,自东向西,摊贩分别在路的两旁,中间留有三米多宽的空路供人们行走,摊与摊之间毫无规律,没有专门的分类,有的只是自然天成的排列。

各摊主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帮衬。一个集下来,熟识的、陌生的在集的大气氛里都成了好朋友,黝黑的脸庞下都有一副纯真的笑容

年集为自东向西一条街,两边全是满满当当的货物,物品以农货为主。而且都是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家家摊前摆满了货物,赛着劲的比品次。各种小吃应有尽有,都是自家的手艺。满大街的笑声:豪爽的夹杂着娇羞的,粗犷的混着温柔的;慈祥的招呼着叽叽喳喳的。笑声如同一条缓缓流动的河,从四下里传来,汇在一起,随着人流又向前涌去。满大街的香味混在一起,浓浓的在人群中散开来,随着不寒不暖的轻风被送到大集的角角落落。深深的吸上一口,顿觉五脏六腑满了香味,又从每个汗毛孔里散发出来,随即觉得满身的香。吆喝声此起彼伏,像一首首优美的歌。时尔急促,时尔缓慢,时尔清吼,时尔慢吟,虽噪杂却提神悦情,无音律却字正腔圆。

在这拥挤而又表情丰满的大集上,人人脸上都堆着真诚而祥和的笑容。笑容里写满了满足,写满了对生活的盼望。那沟壑纵横的笑容里写满了全家人一年的丰收和来年的希望。爽朗的笑声里互相祝福着,任那祝福声在那拥挤的人群里荡来荡去。年轻的小伙子穿着新衣服专门往大姑娘身边挤,姑娘们三五成群的手挽手在一起,娇羞而又大方的接受小伙子们直视的热辣辣的眼神,红衣绿袄在拥挤的大集上如同一团光影在移动。最活泼的是孩子们,一个个打扮的如同上天入地的小哪吒一般,在人群中窜来窜去,挨个摊前热闹一阵子,忽又不知去向。在年集的怀抱里任性折腾,把年集闹腾红红火火,韵味十足。

在充满年味的大集上,有一个高雅而又神圣的摊位,这个摊位前摆着一张长条形的桌子,桌子上摆放着文房四宝,摊主人凝神肃穆,端坐松劲,一只狼豪大笔在手中笔走龙蛇,行云流水。惊诧之间一副精美的行书对联挥笔写就。桌子面前围满了人,人人屏神静气,恭敬虔诚,为得到这样一副对联而自豪。对联的内容涉及士、农、工、商、药,祝福的内容喜庆详和。我忽然觉得毛笔字浸透了中华人的智慧、岁月的灵性。执笔者在50岁左右,鬓角斑白,我心头忽然一惊,当这一辈老人握不到毛笔的时候,传承了几千年的毛笔字不就失传了吗!是的,钢笔、圆珠笔应该说是一种科技的进步。但毛笔字,我忽然发现有独特的神韵,那是凝聚了中华几千年文人的血汗创得出来的灿烂的文化,笔笔都有他们耕耘的身影,这样有内涵的独到的书体,若不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那岂不是中华文明的遗落。

思索间,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的要求写一副对联,药店新年用的。

正文是:但愿人间无疾苦,哪怕架上药生尘,横批是:健康一生。我在感叹毛笔字的神奇文化时,不仅又对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也深深敬服。平铺直叙的两行字,忽然便有了充满天地间的博大爱心。我想在世界浩瀚的文化之林中,能和深厚的中国文比肩着,凤毛麟角矣。

崇拜之余,便按自己的喜好买了几副,也算作为此次北方之行的纪念吧。在武刚哥的等人的催促之下,我们在人潮拥挤的大集上欣赏着人们带来的快乐。品位着敦厚朴实的乡亲在浓浓的年集里体现那种生活上、精神上的满足。

瓜果蔬菜的排成长长的一列,各种各样的蔬菜应有尽有,白的白菜、青的萝卜,红的辣椒、绿的韭菜,五颜六色,供人们挑选。那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甜甜的橘子酸酸的橙;大枣做的蜜饯,流油的烤地瓜,山楂串的冰糖葫芦,玉米粒爆出的玉米花;杏仁果脯,瓜子花生,糖炒栗子满集香。闻着满街的香味,便使我们不辞辛劳的从东逛到西,从西看到东。瓜果菜摊前挤满了购买的人,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说如今的日子好过了,多买些菜回家过年,一张张幸福的,满足的笑容,我感到了他们内心的淳朴与真诚。

往前走,是儿童服装鞋帽之类的,大人们领着自己的孩子,兴奋得为孩子们挑选着各种各样合适的新衣服,成群的孩子们如小鸟般蹦来蹦去,过新年在农村若是少了孩子,年便少了灵性。穿着新衣在自家院子里,跑来跑去,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把一个新年闹得红红火火,把新年闹得灵气十足,再放上一串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享受了自己欢快的时光。相比之下,城市的过年就缺少了这种灵气,虽说城里的生活强于农村,但这种过年的气氛不是有钱就能享受到的,我隐隐的觉得,金钱富足的人们,快乐里少了某种激情,人前显露,人后寂寞,钱成了生命中的灵魂。快乐便远离了生活。农村人虽说有时衣食不富裕,但人人精神饱满,人人可敬可爱。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富裕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远了,曾经熟悉的面孔反而陌生了,我不知道在当代的农村是否也是这样。那份真情是否一点点正在消失,心灵上的距离是否慢慢地越拉越远。物质上曾经以集体利益为中心,慢慢变成为了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随着人流的涌动。突然一股芝麻香气远远的飘了过来,钻入鼻孔。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家百年老磨坊,磨房前挤满了前来卖香油的人。人们在摊前开心的交谈者。我上前问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这么多人买他的香油?老汉说:“这家油坊自建立始己有百年,百年间没赚过一分昧良心的钱,店主人为人厚道,心地善良,遇有上岁数的老人,或没钱买的,能赊就赊能给就给,救济过不少穷人哩。”听完买油的那个老汉的一番话,我隐隐的觉得,那股香气虽由麻油而生,却有人的真善美的调料,使的香气绵绵悠长,顺便买了二斤,同时祝福他生意兴隆

离开油坊向前便是诱人的各色小吃,各摊主都拿出自己的绝活将自己的食品小吃做得色香味俱全,那优美的吆喝声中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对越来越好的生活的满足。虽说城乡有别,差距不小。但农村的变化也是节节升高。秀说:“以前没有几家卖蛋糕的小吃之类的,如今一家挨一家,家家赛着劲的比,整个大集都布满了浓浓的香味。”晶说:“今年的年集是我记事以来的最热闹的一次,真的希望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一集下来对于城市的我来说的确有点累,但内心却异常兴奋,不一样的生活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此次之行,我受益匪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