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南下寻梦第第四十三章

当时的农村大部分人穿的都是自己家地里产的棉花做的棉衣、棉被。每家每户都是八亩、十亩的棉田。一到中秋过后。棉花地里白花花的一片。拾到手里软绵绵的,暖农民的心。因为农民的棉花都被国家按级别回收,用不着自己去卖,每家每户卖完棉花后数着手里哗哗响的票子,脸上那份喜悦是从内心发出来的。

齐鲁大地就这样发生了变化,农民手里有了钱,新房一栋接着一栋的盖,喜事一桩接一桩办。不盖新房子也要把自己的老房子扒掉,重新盖上几间新房,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心里亮堂,干起活来也有劲,那时的农村开始有了摩托车,小伙子骑在上面格外精神。

农村的攀比绝不比城里人差,如果村里有一件什么新鲜的电子产品,那么马上就会成为人们效仿的目标,只要你家有的,他家也得有,不然的话说明生活不如别人。就这样在农村都赛着劲儿的过日子。

秀和刘强结婚后,户口迁到刘强家,而刘强的责任田加上他她父母的全部承包了出去,所以她在娘家也没有什么责任田,也就方便了她两头跑,把公公婆婆伺候得壮壮实实的。

有一天,秀的父母问秀:”您若不去找刘强,孩子有娘看着,你自己在家开个小商店也行啊,一来忙活着心里也不空落,二来还能挣点孩子的费用,听说现在允许办个体了。”

秀一听对,反正自己的房子靠街,盖上几间房就行。晚上秀和她爹一商量,她爹非常高兴。第二天便招集瓦工,木匠等筹算一下费用,那时农村盖房很方便,只要搭上几顿饭,邻里帮忙的有的是,没有人和你要工钱去,谁家没有个事儿!

没几天房子就盖起来了,秀在房子里放了几个货柜,一张柜台,到县城让他叔帮着进了货,帮着办了执照。就这样,秀的”秀强”商店开业了。秀也有了忙活的理由,不然的话秀她娘可舍不得女儿干地里的农活。

晶在家看秀开了个商店,便抱着孩子过来玩儿,这样两个孩子在一起也有逗乐的。秀不忙的时候便教两个孩子背唐诗认字,晶帮父母干活时就把孩子扔给秀,秀去城里进货时就把商店交给晶儿。两人如亲姐妹一般,两家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秀一天下来也能挣个10块20块的。一个月也是五六百元的收入呢!能赶上叔婶他们的工资了。想到这儿,秀有了主意,第二天她把孩子交给晶,去了县城她叔家。

秀她婶在家,一看秀来了,赶紧让进屋说:“你咋有功夫,商店谁看。”

秀说:“晶给我看着呢,我就是为这事来的。自从开了这个小商店,我算过,每天也有近20元的收入,这样,每个月下来就有近600元的收入,比你那点工资多多了!何况我还是在农村开的。如果你在城市里开一个小商店肯定比农村强,再晚了恐怕在这个地方就有人干了,再说你又懂得百货这一行,盈利肯定多,卖服装也行。”

“农村现在有不少人到南方去进服装,回农村卖都赚了钱,就是赶集摆摊儿的,也都见了利。自己干吧婶子,别在商场里耗着了,看这苗头,国家的形式真是放开了。”

秀婶儿说:“秀,你不知道,这两天我正发愁呢。”

秀说:“发什么愁呀现在?缺钱我这儿有,不够的话我去给你借。”

“不是这事,是你叔。你叔的单位现在有一个政策,针对越来越不景气的商场,上级要求,把商场承包给有能力的个人,转换经营体制来挽救商场,干部优先,你叔打算承包一百货,资金问题由他通过银行解决,如果能承包这一百货,我得继续在里面干!这两天就等他的信儿了。”

晚上秀她叔回来了,她婶忙问:”怎么样?”

她叔高兴的说:“办成了,秀以后过来跟叔干吧,叔承包了一百货,每年上交一定的利润。剩余的就是咱自己的。二百货有副局长的老婆承包的,明天局里公布消息,从此一百货就属于咱们的了,我任总经理你任会计,比开小商店强多了,人员统一调整安排任务,实行多销多得。从今以后我们给他们发工资。

早就看出了国营商场滞销的原因和弊端,但政策不允许,我也不能强出头,如今有了政策,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他决心把一百货搞的像先前一样红火。第二天局里开会正式通知一百二百,从今以后由个人承包,每年需向上级交一定的利润。按当时来说,这只能算是小包,经理没有多大的决策权,对工人的去留做不了主。

仅仅说明在这样的承包下,如果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那么利润就可能高一些,自己还有些利润,否则,利润挣不到还挣包袱,其实这样也说明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下,一些企业脱离了政府,已成为必然。总之在农村,在偏远的县城,条件上达不到完全自主的程度,也只能说是一种承包领域的又一块试验田而已。

明确关系后,秀她叔对一百货实行了改革:

1,劳动纪律方面。

2,作息时间方面。

3、从对顾客的服务态度方面。

4、销货方面。

但重点还是消货方面实行了多劳多得制,按提成拿利润,谁卖的多,月底分红就多,钱拿的就多。诺大的一项整改,最后就只有这一点,他这个经理说了算,其他方面一点权力没有,工人照常拿工资,上班照样织毛衣,对顾客还还是那个硬邦邦的态度。

只有一名姓刘的服务员是开完会后领会了精神,一改过去的作风,从对人的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刘售货员负责油盐酱醋之类的日用品。

这天,来了一个老太太想打5毛钱的酱油,刘售货员一看认识,马上和颜悦色的叫了一声:“大婶,你需要什么?”

弄的老太太站在那里东张西望,在确定没有别人的情况下,才小心翼翼的问:“同志,你是叫俺吗?”

刘售货员说:“是啊大婶,是在叫你,你打醋还是打酱油?”

其他的售货员听了刘售货员的话,突然大笑不止,有的捂肚子,有得掉眼泪,笑刘收货员几十年来的表情,今天换了这么一副面孔,真是叫人恶心死了。刘售货员被他们笑的脸红一阵,紫一阵,但鸭子到了架上硬装也得装出个会飞的样儿,他动作僵硬的为老太太打了酱油。

老太太受了这么崇高的待遇,两片瘪瘪的嘴唇高兴得都没合上,听得出,这老太太走出商场,那激动的笑声不时的从没牙的缝里发出来,是一种憋在心里的高兴。临出商场的门还没忘记回头看一眼刘售货员,满脸的激动,满脸的兴奋。老太太到家后,按耐不住自己的兴奋,饭也顾不得做了,东一家西一家,把今天刘售货员叫她大婶的荣誉分享给大家。无非也是她这样的岁数的老人们,几十年了到商场买东西,从没有正眼看过他她们,更别说叫大婶大妈的了。

其它的售货员在她们笑声里满是讥笑与讽刺,好像在说,买东西的比他们卖东西的人高贵了?真是世道变了,一个红二代低声下气的问顾客。他们觉得刘售货员犯了什么路线主义错误,把刘售货员看成一只正在变化的怪物。

有的人不到下班,就向郭经理回报了此事,非要把刘售货员这种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工作做法,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免越陷越深。为了她以后的前途,毕竟共事这么多年,不提醒她一声,感觉都对不起良心,所以几个人下班后。专门找了刘售货员进行了一番马列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论教育。愣是把叫了一声大婶,上刚上线。刘售货员心想,改革已经近十年了,难道真的因为叫了一声大婶就犯错误了吗?难道真的不应该叫顾客一声大婶吗?

他一个女人,了解不了那么深刻。同事这一提醒,觉得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堵住其他售货员的嘴,刘售货员特地买一些好菜,把她们叫到家中招待了一顿,免不了又是一场教育。

说来也怪,自打刘售货员的这一声大婶叫出去以后,打酱油的、打醋的,买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的络绎不绝,忙的刘售货员一天到晚的跑来跑去。大伙以前买东西板着脸,憋着气。现在敢有说有笑了,刘售货员不敢再犯错误,只是偶尔对他们抱之以笑。

经老太太的一传十,十传百,都说一百货的刘售货员,真叫大妈大婶儿的。纷纷前来买她的货,有大胆的顾客,直接叫嫂子,大姐,老太太们叫闺女,都把刘售货员当自己的亲人一样。一百货两年来没有销售出去的日用品。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销售一空,郭经理非常高兴,月底发工资刘售货员除了工作外另外多拿了80多元的奖金。

这可把其他的售货员气坏了,都是八个钟头的班,为什么她拿这么多的奖金,我们一分也没有,便联名投诉将郭经理告到局里。局里问怎么回事?秀她叔一五一十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局里最后说都在一个单位上班,照顾着情绪,搞好团结。

秀她叔回去后,真想把一帮吃闲饭的人辞退掉,重新招聘人员,但他没有这个权利,因为人家都是国家的正式人员,在编的。秀她叔虽然生气,但没有办法。晚来的、早走的、请假,旷工的,考勤表清清楚楚,一到发工资,人人不少。

运作半年后,也只有刘售货员的柜台上有些生意,其他柜台上依旧如此,半年卖不出一件东西,但工资照拿不误,这时秀和他叔才觉得问题的严重性,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年下来,他便上交了承包权,不但没挣钱,还搭进去不少费用,最后弄了个鸡飞蛋打。

就这样,一场在各种不成熟的状态下的商场改革破灭了,一个新时代新时期的新思路夭折了。虽然说秀叔失败了。但他的做法为后来的改革和体制上的转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