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押中1题半

看完两题,他原本的所有忐忑全部消失,第一题只押中半句原题,第二题完全押中。

这场县试稳矣!

第一题,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意思就是说,孔子老人家说了:“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不清明的时候,这一切都是诸侯们来做了……”

他的题库和所记范文虽没有一模一样的原文,但题库中有“天下有道”半句的范文,乃是昌武九年的会试题。

周存阳给的范文里有“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名家范文,乃是以前的学政孙宗师整理的范文。

从这一点来说,这周存阳虽然没多少真才实学,但人家这范文质量还是可以的。

而萧华在与卫惊鸿读书时,曾做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整段话的破题练习。

因此这题哪怕没有范文,他也能写出一篇文章来,水平算不上多好,至少能过县试没问题。

而现在,他只需结合两篇范文,整理一番表述,这文章就算成了。

他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先把题库里的三篇范文在心中默读了几遍,思索着如何取舍,过了许久,他觉得还是采用卫惊鸿当初给出的破题。

因为她的破题与一篇应试考卷中的立意是一样的,将这破题的换一下,毫无违和感。

其实哪怕不换也没啥问题,考试中只要不是带小抄抄的文章,哪怕全篇背写的范文,也会给过的。

当然也是有弊端,如果考官们看过这篇范文,不会给好名次。

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同考场,两考生写出一模一样的范文,遇着较真的主考官还是容易引来麻烦,因此大多数少考生都会稍微修饰一番。

他润了润墨,先在素纸上,写下破题。

“治道隆于一世,政柄统于一人,夫政之所在,治之所在也。”

接着写承题、起讲,他简单改了几个字词,并不影响原意表述,后面部分,直接照抄,略微替换下同意表述。

洋洋洒洒三百多字,不过一刻钟就写好,中间有三处错字,圈划了出来,他重新拾起来,又通读了数遍,检查有没有需要避讳的字,以及错漏。

有几处感觉改的不好,提笔又修改了两处,基本这篇文章就定了下来。

待稿纸墨字吹干,折好放在一边,用佩玉压着,防止有妖风把它吹跑。

此时,隔壁的一位见不到人的书生,正在唉声叹气,听这语气年岁不算小,一叹刚结束,一叹又起,而且这声音还不小。

萧华听的心烦,但也是无奈,也是同情。

一个衙役在面前的回廊里来回巡视,也听到动静,特地站在那人的棚号前咳嗽两声,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这些衙役也不想把事情搞大。

能来考试的都不是穷苦人家的,就算偶尔一两个穷苦人家的,万一人家以后中了呢?

都是同乡,没有利益纠纷,没必要给自己找事。

那书生见引来警告,这才噤了声,将棚号前的牌子一翻,“出恭”。

衙役上前领他去棚号底的毛坑,他甩着头,左右打量着,这考生凭着极好的视力,路过萧华的棚号前,见萧华那边将稿纸压的结实,撇了撇嘴,小气!

这人是萧华见过的,是和卫元一起的考生,总是被卫元他们围在中间,看样子像是个头脑人物。

只是大家都有防备,再加上书桌的高度远比走廊高,有视野差,根本什么都看不见,走到尽头,吕敬武从茅坑里出来,路过衙役时,自己的手里多了两个小丸。

吕敬武顿时心中一喜,衙役那双鹰眼扫了他一眼,对方的意思很明显,别出妖,然后一言不发地站在远处。

他赶紧赶紧收敛笑容,不敢造次,走回自己的棚号,趁没人注意,偷偷打开腊丸,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两篇蝇头小字。

大喜过望,这六千两银子没白花,买一个案首,直接取秀才。

童生试三场,有个隐性规则,县试、府试的案首,只要不犯低级错误,下一场考试都会给过,主持院试的学政,也会给中秀才。

因为案首都是知县和知府特别看中的人,作为地方学政要给这些地方官一点情面,而地方官也要为学政在地方上开展儒学教导工作进行大力配合,让学政能得到功绩。

买一个秀才的价格是五千两到一万两之间,主要是看地区,一个童生却只需要几百两。

每年仅这项收入,都是知县官奉的好几倍,因此历任知县极为重视县试,将之作为头等大事来办的,一点也不含糊。

之所以给他小抄,也很简单,为了向考生以示公正,案首以及前三名的答卷是要公开的,担心他自己作的文章水平一般,提前准备好小抄让他抄上,这样便万无一失。

吕敬武并不是本地名门望族,家里是这些年因经商大兴,有些钱财,吕父因每次宴请官老爷,总是受人白眼,甚至许多进士甚至不愿与他同席,因此吕父高低要给儿子整一个功名回来。

因不是地方士绅,因此对官方没有影响力,不像当地刘氏,汤氏两个名门大族,在官场都有族人为官,因此每年只要汤刘两家的子孙参考,不仅能中,这名次还不低。

而吕敬武又不喜读书,八股制艺水平一般,他父亲索性给他买个秀才,有份功名傍身,见着那些举人进士多少还能以晚辈自居,至少还能陪个末席斟个酒,不像吕父连席有时都上不了。

萧华没去理会这些,开始写第二题的文章,这题有一模一样的原题,“生财有大道。”

这道题出自《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意思就是,生财之道是,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创造财富的人勤快一点,使用财富的人慢一点,这样,财富就会长久地保持充足了。

这题只取了首句,在大周朝的科举史上出现过两次,共有六篇范文,一次是隆安五年荆南省乡试题,另一次是嘉禾二十六年的会试题。

其中还有一篇范文是名相白进忠的会试亚元答卷,这白进忠可是曾经宰执天下的人,他主政期间,改财税,考核官员,将大周那年年亏空的国库扭亏为盈,算是一代强人。

想了想,直接将他的文章与另一位的范文进行搭接手术,将几篇文章通读数遍,思索了会,然后直接在稿纸上落笔。

“善理财者,得其道而自裕焉。

盖务本节用,生财之道也……”

奋笔疾书间,一篇文章成。

他又修改了几处错字与表述不到位的地方,最后特地检查是不是有避讳的字。

这是罗胜叮嘱的重点,千万别在这个小细节上犯错误,一旦有避讳的字,只要有,那就是直接落榜,没得商量。

这才吹干稿纸,折好压实,然后将棚号前的“入敬”牌子翻过来,过了会,衙役巡视过来,领着他去上毛坑。

他扫了两眼,见大多数考生正在闷头书写,走到棚底,撒了泡尿,坑里的粪水还算多,气味也没多少,而且现在有些春寒料峭,这味道倒是起不来。

再者只考一天,坐在底侧的考生还算能忍受,尽管如此,这挨得最近的两位考生都是侧着身。

他回到棚号里,将写着“出恭”的牌子再翻回来,将刚才写的两篇稿纸拿出来,又读了数篇,检查了数篇,再次修改了几处,确认再三,他铺开答题专用的卷纸,开始誊抄。

这次他写的比较慢,防止自己写错字,县试府试虽糊名,但考官是可以看到墨卷的,也就是原卷,因此这错字与字体不工整,一眼就能看出来。

甚至卷面脏污太多,还会直接判落。

抄写了半个时辰,两篇文章全部抄完,没有一处错字,手都写酸了,真是一字一字慢慢刻上去的,不敢不认真呐。

这次不敢用嘴去吹干,生怕把口水吹上去,若是弄糊了字,就不好了。

只得慢慢晾干,确认干了后,捧起来通读了一遍,欣赏了一下,两篇赵体小楷,看起来还挺赏心悦目的。

他将试卷折好,再用素纸包好,然后放进考篮里。

此时上午已经过了大半,小部分考生没有带吃的,大部考生都只带一些糕点包子什么的。

他再次翻了个牌子,在衙役的带领下去,去大水缸里取了一碗水,先喝了两口,这是新打的井水,带着甜味。

端回来,从考篮里拿出几块甜糕,就着井水,简单吃了两块,因都是生水,没有烧开过,他也不敢多喝,生怕拉肚子。

吃完喝完,将余下的水倒了,以免不小心湿了衣服或是答卷。

他丝毫没有提前交卷的意思,按照罗胜跟他讲的,这些县试府试的传统,想要搏个好名次,最好是提前交卷,到时候会有知县与知府大人当场看卷。

若是被主考大人看好的,还会再出些小题来考考,诸如,背诵部分原文,出个对子,当场写半句诗等等。

只要能答上来的,往往都能拿个好成绩,得主考大人的赏识。

他对这些没有兴趣,对对子他哪里会,还有什么整半句诗,更是不会,他不求高名次,只求能过即可。

再者从这胡知文的眼神中,他也看得出来,跟刘承远当初的表情差不多,都是一幅懒得搭理他的样子。

只等傍晚最后开龙门时,跟最后的考生一起走人。

闲来无事,他检查好试卷,然后趴在桌子上,开始睡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