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封功列候

第一八四章封功列候

回到洛阳,刘邦琢磨齐、楚两地之事,大臣田肯谏言,说:“陛下捕得韩信,又治理秦地,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持戟百万,地势便利,以关中兵东下制诸候譬如高屋之上建瓴之势。”

“而齐,东有琅邪、即墨之富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三千里,持戟百万。故谓此东之秦也。非亲子弟,不可封为王啊。”

刘邦听后,深觉有理,说:“太好了。”当即赐田肯金五百斤。

之后十余日,刘邦复查韩信谋反之事,却未得实证。但又不敢给韩信重权高位,杀之又恐污了自已圣名,就封韩信为淮阴候,令其永留驻京师。分楚地为二,因将军刘贾数有大功,封为荆王,王淮东。御弟刘交为楚王,王淮西。长子刘肥为齐王,王七十城,凡说齐言者皆为齐民。封曹参为齐国相国。

六年正月,刘邦思考封赏大功臣一亊。这可是当下最大的大事,关系到稳定刘汉政权稳定与否的关键。虽在多年的征战中,功臣都已多次封赏,爵位不低,但这还不夠,如今自己当皇帝了,天下唯我为尊,可功臣也都关注着等着这一时刻呢,都想成为开国功勋啊,必须重重的封赏一番,只有喂饱了的猎狗才不会闹事。cuxi.org 猪猪小说网

可是,如何封赏呢,自是应先封功劳最大的臣子,刘邦首先想到的是张良。

这一日,刘邦请来张良,态度非常亲热尊敬,笑着说:“子房先生,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先生功劳第一,先生可自择三万户,宇内之地任你挑选!”

张良一听,心中无限的喜兴欣慰啊,我助刘邦打天下,眼光没看错,果然是千古明君啊,人生得遇如此圣主,此生足矣。但又想,刘邦刚刚收服了韩信,韩信独自打下了大半天下,拱手称臣从未有叛反迹象,可却陷入了被贬之列。何也,其功高震主,才具震主,方是祸害之源啊,楚人无罪,怀壁其罪啊。我决不可贪功自傲,不能覆蹈韩信之辙,想范蠡何其明智,功成则身退,方得保全,实乃最佳明证啊。

且师父黄石公所著《三略》一书中,多有谦抑自保之术,我已熟知,绝不可自傲骄矜自惹其祸啊。好在多年来,我十分自律,早有先见之明,坚持以体弱为由,从不向权力伸手,尤其不染军权,只做谋士,应该在刘邦心中不是威胁很大,刘邦应不至于向我下手。另外,我曾刺杀秦始皇,我之家将历来不在军中谋亊,专一游走江湖,结交天下豪侠,此种江湖势力不小,可随时行侠行刺于任何一人,不论其权势多高多大。这一点,刘邦是清楚的,众文武亦清楚明白,因几次清除江湖罪恶大佬之事,多是我下令执行的,夏候婴熟知此类事,刘邦自然也知之。

再者,我本身确实体弱,往往精力不继,家业过大也无力照应,儿子还小,不能辅助。将来若儿子有才有德,前途自然不愁。若其不行,今日所得,多大的家业也将败光。

最最主要的是刘邦已露出忌惮猜疑功臣之苗头,我必须学范蠡而不学文种,以体弱不争为名,修道养身,谦抑自守,不与世争,为万全之本。想到此,张良一副颇感激的说:“始臣起下邳,与陛下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之计,幸而时有中用,臣封于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刘邦再言道:“先生实乃我师,不隆重不足以尊高。”

张良主意已定,只是坚持谦让,又说自已身体不佳心力不继等等,只欲因留静养,也纪念与陛下的历史性初次相会。

刘邦听了,又见张良一脸诚恳之样,心中无限宽慰,表面上满是无奈之状,只好依了张良。

刘邦本欲尽快大封全军功臣,可众将纷纷争功,自夸其强,争论不休,有情绪激动者几至抜刀相向。

刘邦因此恐伤人心,恐惹亊端,只好先封大功之臣,便主断裁行,宣布封萧何为酂候,食邑万户,功最高。

诸功臣又不服,叫嚷道:“臣等披坚持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功劳大小不等。现在萧何未尝有战场上汗马功劳,只是持文墨议论,未参加过舍命搏战,功劳反居臣等之上,什么道理呢?”

刘邦之所以要尊萧何于群臣之上,本身认为萧何之贡献非众将可比之外,其实主要一点是国家将进入和平建设阶段了,文臣建设国家发展经济是主要力量,这是刘邦听到一些文臣相聚议论欲要在治国方面大显身手的兴奋表达之后,自已仔细思考所悟出的道理,且萧何之能力自是文臣第一,不过高奖励,不足以显尊重权,也就不利于行政镇理国家。

可这个想法不能说出来,刘邦只好严肃的说:“诸君知道行猎否?”

众将答说:“知道啊。”

刘邦又问:“知道猎狗吗?”

众将又答说:“当然知道。”

刘邦这时高声说道:“这个行猎啊,追杀野兽的是猎狗,但发令指示野兽位置的是人啊。如今诸君徒能奔劳捕得野兽,这是猎狗之属的功劳啊。至于萧何,发令指示野兽踪迹,这是猎人的功劳啊。”

“况且,诸君多是独身随我,多者也不过亲属二三人;而萧何举宗族数十人都来随我征战,其功之大不可忘啊。”

众将见刘邦如此说,觉得似有道理,再看其严峻表情,显是心意已决,没人敢再吱声了。

接着,刘邦又封了一批大功之臣,共约二十余人,其中,曹参为平阳候,樊哙为舞阳候,夏候婴为汝阴候,灌婴为颖阴候,周勃为绛候,郦商为曲周候等等。且是剖符分封,各持一半符信,意即世世勿绝。

如此一来,大功之臣基本稳定了,朝廷便也暂时稳定了,刘邦的脸上始露出一些满意安逸的微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