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所以曹操才做出了挟持天子而命令诸侯的举动,但是那个时候的曹操,在所有的人的心里却已经成为了汉贼。曹操其实特别佩服与欣赏的人是蒙恬,他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像蒙恬那样的人。当胡亥派人来杀蒙恬的时候,蒙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如今是30万大军的统领,如果想要造反的话,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但是我们家的世世代代都在为大秦这个国家所效力,所以我不能够反叛。蒙恬他虽然有谋反的能力,但是因为他忠诚于整个大秦,所以他选择了让自己就这样死去。

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为蒙恬写了列传,却没有为他的祖父和父亲专门写列传。但是如果要论起战功的话,蒙恬的战功是无法和他的父亲以及祖父相比的。

因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蒙恬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

宇泰不解的问道:“那为什么又让司马懿前专门为他做了列传呢?”

蒙恬能够永垂青史,主要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匈奴作乱,秦始皇派蒙恬和匈奴作战,这才给了蒙恬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但是,秦始皇派蒙恬去击退匈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匈奴对中原地区的骚扰和侵犯,而是因为迷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有一个叫卢生的燕国人向秦始皇进献了一本图书,这本书上说:“亡秦者,胡也”,也就是说最终会是匈奴灭亡了秦国。

秦始皇是一个相当迷信的人,从他相信那些方士能够为他寻得长生不老之药就能够看出来。又或者他也知道自己的统治手段比较残暴,而且那个时候的秦始皇已经不算是很年轻了。于是就给了蒙恬三十万大军,让他和匈奴作战。

而蒙恬也没有辜负秦始皇的期望,顺利的收复了被匈奴侵占的黄河以南地区,成功地打败了匈奴。为了能够完成秦始皇的托付,蒙恬在边关镇守抗击匈奴,一呆就是十几年。

除了抗击匈奴以外,也还有另外一个传说,那就是过去古代书写用的毛笔,就是蒙恬发明的。当然这个只是传说,真实性有待考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让县自明本志令》记载: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每当想起蒙恬临死前的壮语,曹操都难忍悲伤,怆然流涕,这是为什么呢?或许这便是“英雄惜英雄”吧!

蒙恬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满腹韬略,曾率军攻破齐国,在秦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时蒙恬不负所托,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被后人赞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然可叹蒙恬长年身在军旅,不通官场权谋,秦始皇死后,公子胡亥与赵高、李斯暗中谋划政变,时蒙恬本可力挽狂澜救社稷于危亡,却终因愚忠而走向末路。

赵高、李斯伪造秦始皇“遗诏”赐死蒙恬,时蒙恬含冤入狱,后上述秦二世澄冤未果,终服毒自裁,自此一代英雄落下帷幕。

蒙恬在死前曾说过两句话,这第一句便是上述所说的“自吾先人……以忘先王也。”

或许当时蒙恬还对秦二世抱有幻想,本以为此话能打动秦二世,怎料秦二世派来送处死蒙恬的使者对此言丝毫没有感触,只言道是受诏来处死蒙恬的,绝望的蒙恬沉默良久后复言:

“恬罪固当死矣。前起临洮以至辽东,穿凿万余里,难保不掘断地脉。此乃恬之罪也,非陛下所致。大夫可以此言遍传天下。”

这话什么意思呢?这是蒙恬在临死前陈述自己的罪过,说自己掘断了地脉,秦二世坚持要杀他是理所当然,不惜毁自己名节而保全秦二世。或许蒙恬愚忠的背后是希望秦二世能醒悟,成为一代名君,只可惜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蒙恬死后半年,秦二世在赵高的蛊惑下大肆屠杀宗室及忠臣良将,时咸阳城内一片腥风血雨;一年后,民怨四起,暴乱层出,河套之地以被匈奴所占。蒙恬死后四年,刘邦攻入关中,大秦帝国自此宣告灭亡。

对于蒙恬的临终之言,为何曹操读后会有那么深的感触呢?用八字来说便是“英雄相惜,感同身受”。我一直认为曹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而并非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奸雄”。其实细看曹操的一生,他和蒙恬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首先两人都曾为江山社稷作出过巨大贡献,蒙恬破齐,北驱匈奴;曹操呢?昔日董卓霸京师,汉帝为傀儡,时曹操毅然反董而保汉室,迎天子于许昌而存汉祚。后北击乌桓,在汉室衰微之际打消了外族对中原的勃勃野心。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切好像并没得到时人多大的认可,有人认为他是第二个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心不纯。

确实曹操当时过于压制天子,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又何尝不是时局所然,适逢乱世,若没有一个真正站出来主持大局的人,天下岂不会更乱?而这样一个真正能站出来压住台面的人,他所承受的压力又岂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呢?

不受时人所理解,曹操自己深感矛盾,他本立志成为大汉的忠臣,然当他渴望得到时人认可的时候。

董承,刘备,马腾等等一批反对之人层出不断,貌似他以经被冠上了汉贼之名,愈发纠结的曹操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像蒙恬那样做到那般忠义,是不是能以死明志,故当看到蒙恬的遗言,又怎能不深有所感呢?这便是英雄惜英雄时的感触吧!

不过蒙恬和秦王朝的结局已经告诉了曹操答案,他没有选择“愚忠”,而是选择了天下万民。其实对于万民而言,什么朝代并不重要,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没有战乱,一个和平的朝代便可,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后来的曹魏代汉吧。

当然,蒙恬的愚忠不为后世所理解,而曹操,亦更是成为了后人眼中的一代“奸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