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你赚我也赚

货车运来一批陶罐,捣碎从农户家收来的红辣椒,加入配方中的料,和小拇指大小的小鱼一起进行腌制。

龙国市场可以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龙城和龙都,以及有城镇职工的都市市场;另一类是缺乏购买力的乡镇市场。

年轻人出去上学和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小孩和老人。

这也是骗子容易行骗的原因之一。

两种市场消费者的观念天差地别。

龙城和龙都的消费者好排场,同样的货,给它加上考究的包装。再卖贵点,便能极大满足虚荣心。

奢侈品牌能够大行其道,离不开这种消费心理。

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兜里没啥钱,许多东西是能不买就不买。

即便是日常生活用品,米面和蔬菜等食材,也是奔着哪儿便宜去哪儿买的原则,争取省下点钱。

这种消费心理,使得廉价商品会更有市场前景。

只要还有州府的发展水平没提上来,这种消费格局就不会改变。

即便是在龙城,同样的产品,也有不少人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购买。

毕竟挣钱需要付出辛劳,谁也想省着点花。

萧毅在河洛州商业研讨会上讲的内容,大抵就是如此。

尽管很多人讨厌开会,但这种形式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东西,自有其道理。

主讲人讲完,与会者就可以将内容传达下去,不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尽可能高效率地传播,省去主讲人的麻烦。

自从当上协会会长,开会次数直线上升。

不愧是会长。

河洛休闲食品厂作为河洛州的试点企业,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主要目的不是盈利,但是开办工厂,总不能奔着亏本去。

那样会吓跑没有系统加持的普通创业者。

不能干这种事。

刘佳洛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美滋滋返回龙城,领取预定给他的五万龙元奖金。

干的活不多,赚到的钱不少。

出这趟差,很值。

萧毅目的是带动河洛州民众的创业热情,雇了个当地的厂长,将两种销售策略传达给他。

一批货分装成小袋,再用纸箱盛装,通过物流渠道,运送至大城市售卖。

建议零售价为一龙元。

休闲食品,又是无辣不欢的麻辣口味,不愁卖不出去。

另一批货品散装,以低廉价格批发给乡镇的货商,让他们拉到集市上去卖。

厂长之前是服装厂的高管,跳槽来到河洛休闲食品厂成为一把手。

尽管换了个行业,管理模式大同小异。

很快上手,按照萧毅制定的策略进行货物销售。

兴隆物流的业务趁机扩展到河洛,挂上招牌,几辆大货车轮流往食品厂跑,运送货物前往龙都和龙城。

萧毅有售卖天泉矿泉水建立的铺货渠道,休闲食品同样是在商场、超市和小卖部进行售卖,销售链条重合,不需要重新找门路。

从生产到上架销售的过程,显得十分顺利。

厂长亲自到批发市场上找卖水产相关的摊主,同时也跑了小卖部,获得了下游渠道的买家。

批发市场的摊主开三轮车赶到食品厂,先囤了一批货。

等待市场反馈,再决定是否要扩大订单规模。

事关当地的产业升级试点,萧毅不能提前离开。

时常在州政府和食品厂两头跑。

了解货物售卖的最新情况。

小鱼干的独特口味,很快收获了买家的赞誉。

城里人喜欢这种麻辣鱼干,愿意花几块钱买,也愿意以低于零售价的价格买走一箱。

好卖的货,商家也会催着要。

乡镇则是论斤卖,一斤的价格很便宜,可以在农忙时代替炒菜食用。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的乡镇地区来说,相当实惠划算。

销量同样很高。

【叮】

【恭喜宿主,获得铁质徽章*1】

萧毅原本打算在休闲食品厂生产鱿鱼干,看到工人们加班加点,还是赶不上卖货的速度,决定专心做一种食品。

易工布手底下的人同样在持续跟进,见萧毅开办的食品厂迅速取得成功,立马有了振兴经济的信心。

萧毅是大忙人,不可能总待在河洛州。

即便再负责任的专家,也只能临时支援。

何况萧毅这种层级的大老板。

如果不是兼任企业家协会会长,这些事压根不属于他的业务范畴。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易工布在饭店订了个包厢,找了州政府几个能喝酒的伙计,陪萧毅畅饮。

“萧会长,你这种层级的大老板不缺钱,州政府口袋里也没钱,没法给你现金酬劳。”易工布举着酒杯,不像工作时那般严肃,“除了休闲食品厂的收入,我们几个人开会研究,决定让下辖区县的超市优先铺货天泉矿泉水。原则上不强迫,鼓励他们这么干。”

尽管明说是不强迫,但是上级建议售卖天泉矿泉水,比打广告还好使。

天泉矿泉水是龙耀集团的支柱产业,每月的净利润,在旗下公司中位列第一。

之前在云河州开办工厂,还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

如今开办休闲食品厂,手头的现金直接搞定。

甚至食品厂都已经开始售货回流现金,迈入了回收成本的流程。

天泉矿泉水能够获得更多市场,对龙耀集团绝对是大利好。

易工布的决议,可谓诚意十足。

萧毅不是搞猫腻的商人,不会干让自己到头来一场空的非法勾当。

既然对方以销售渠道作为答谢,萧毅也要给出同等的回馈。

“我是企业家协会的会长,但也是个商人。利润可以薄,但不能没有。”在场都是明白人,不用讲虚头巴脑的话,“后续会再派来几辆货车,以最低盈利标准,为当地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易工布手放在酒杯上,想要敬萧毅一杯。

发现他还有话要讲,停下了动作。

“除此以外,只要是相关产业,都可以使用龙耀集团的销售渠道。这个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后续我会派人进驻河洛州,处理这方面的事宜。”

易工布举起酒杯:“萧会长,不怪别人说你是活财神,如此年轻当上了企业家协会的会长,果然有两把刷子。”

萧毅举起杯,和易工布轻碰,随后一饮而尽。

办公室秘书有眼力见,立马给两位大佬斟满。

萧毅喝了点酒,打开了话匣子。

“我倒不是格局大,而是从一开始,就定了这个商业发展路线。之前我给龙兴手机的初创团队开会,讲到了一个话题。”

经济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易工布好不容易接触到一位大老板,愿意听他讲讲生意经。

哪怕学到一部分,应用到后续的发展进程里,对河洛州都有很大好处。

“当时我算了笔简单的账,从一万人手里挣一千块和从一亿人手里挣十块,哪个获利更多呢?”

在场诸人都是高材生,简单的乘法不难算。

自然是从一亿人手里挣十块获利更多。

“现在河洛州只有城镇职工具备购买力。乡镇居民收入不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消费市场相对沉寂,经济就像死水,很难有澎湃生机。”萧毅说的不是空话,都是他这段时间前往乡镇调研得出的结论。

消费者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企业的衣食父母。

他们购买产品的钱,进入企业的现金库。

企业用以维持运营或扩大规模,做出更优质的产品供给消费者。

这就是良性循环。

“只有让乡镇居民也富起来,消费者市场扩大,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活过来。”

易工布听了萧毅的见解,比在龙城听经济课领悟到的东西还多。

理论家的专业术语,明显不如从实际运营中得来的经验。

让消费者赚钱,企业和政府就能赚钱。

思路彻底打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