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秦后人

“你是谁?”

“始皇帝八十四代孙。大秦嫡系血脉秦政。”

“背诵秦氏祖训。”

“爷爷,每天都是这样,有完没完啊。”

“快背。”

“尊宗敬祖,孝道为先;大气洪量,厚德胸宽;修文习武,效我先贤;琢玉成才,身教言传;良才俊彦,出自苦寒.…………..…”

陕西咸阳骊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他们世世代代都在保护着始皇帝的陵墓。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王朝更迭。他们都被困在这个小村庄,世世代代不曾离去。与其说是困,不如说是自困。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想过要离开。

大秦灭亡之后,秦王子婴的之子赢时,为避免战乱,便改名秦时,在骊山脚下定居了下来。从汉朝到清朝,秦始皇的子孙就在这个小村庄一直延续下去。但秦家一脉子孙不旺,一直都是单传。

这么多年他们已经没有了复兴大秦的愿望,但是皇帝传下来的优良品质,以及多年来马背部族造就的坚毅品格。却一直都不曾被忘怀。秦政今年二十岁,爷爷之所以为他取名为秦政,是因为她一生下来。村中的老人便说他酷似秦始皇。秦家的祠堂之中有着一幅始皇帝的画像。

当秦政长大后,亲自去祠堂看过那幅画像,简直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在秦政的印象中,他从孩童时候,便要在早上六点起床,去祭拜祖先,背诵家训。一年四季,风霜雨雪,从不间断。他不止一次的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爷爷只是冷冷的说道:“身为赢氏子孙,要时刻牢记祖训,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决不能为祖宗蒙羞。”

秦政越长大,便越明白爷爷的一番苦心,他是希望自己以后走正道,做善事,不要做民族和国家的罪人。对于他们这个小村庄来说,上学是不可能的事情,秦政也从来没去过大城市。

因为爷爷说了,大城市太过纷乱嘈杂,不适合我们这样的人生存。虽然没上过学,但并不代表秦政是个文盲。村子里有藏书楼,里边都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典籍。秦政自幼聪明,且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藏书楼中的书已被他看完了一大半。

村子的生活实在是有些枯燥,秦政唯一的玩伴就是蒙家的长孙蒙黎。这个村庄除了秦姓,便是蒙姓,世人所知,蒙家对大秦的贡献,先有蒙骜,后有蒙武,再有蒙恬蒙毅。是真正的功臣世家,而他的后代子孙,也在骊山世世代代守护始皇帝。

传闻当年蒙恬在九原之时,与一匈奴女子生下一子,名唤蒙颖。蒙恬被杀之时,蒙颖侥幸逃脱,不得已隐姓埋名,几经辗转来到骊山脚下,因其手持蒙恬将军的玉佩,背后更有蒙氏的印记,赢时思虑再三之后,决定让他进村,与赢氏共同守卫始皇帝陵寝。

赢时更是将他的女儿嫁给蒙颖,从此赢和蒙氏世代通婚,在这个村庄一直生活了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他们不与外界相通,弊端开始渐渐的显露,近代以来,两家子息不旺,到了秦政爷爷这一代,两家都是单传,随着村里的老人离世,人口也渐渐凋零。

秦政和蒙黎坐在山头之上,看着远处的花花世界,心中泛起无限的遐想。他们已经是二十岁的少年血气方刚,本就不愿意困在这个小山村里。他们曾不止一次的想过逃跑,但村里的路蜿蜒曲折,他们二十余年,都在找寻出村的道路,却始终没有找到。

只因出口的位置是村中的绝密,只有赢氏和蒙氏两位族长知道。若想出去,只能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等他们当上族长之后,自然会知道出口的位置。但这中间,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

“蒙黎,你要是出去,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秦政好奇的问道。

“嗯......我要踏遍外面的每一寸土地,看看名胜古迹,领略这天下间最美的景色。顺便去看看那书中所说的盛世繁华。将这一生所有的遗憾,全都补上,将先辈写在纸上的期许,全部实现。”蒙黎慷慨激昂的说道。

“到底是蒙黎,连梦想都如此的雅致。若是我出去,最想去看看对面的山顶之上,那个放风筝的姑娘,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嫁为人妇。若是有机会,真希望我能将风筝还给他。”秦政满是忧伤的说道。

他们所在的村庄被一大片森林所包围,林中有一大块高高凸起的石头,正是他们二人坐着的这个山头。站在山头的最高处,能清晰的看到对面的山上。他们小得时候,经常能看见一个放着风筝的小姑娘。

直到有一天,风筝的线突然断掉,落在了秦政所在的地方。秦政挥舞着风筝,但对方却好像看不见他一样,只是蹲在地上不停的哭泣,随后落寞的离开。在这之后,秦政咋没有见过那个小姑娘,那只断线的风筝,也称为秦政永远的遗憾。

“你这副样子,若是让两位族长看见,不知道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那个黑漆漆的祠堂,想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蒙黎说着,身上不由自主的打着冷颤。

“你可知道,祠堂后边,有一间暗室?”

蒙黎摇了摇头,他似乎对祠堂非常的抵触,不想谈及里边的一切。每次祭祖的时候,都是来去匆匆,根本不及细看。相比而言,秦政就要胆大的多,他是村子里的惹事精,每次调皮捣蛋都被关在祠堂之中,久而久之,他也就习以为常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