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老将出征

秦政从骊山陵墓返回咸阳之时,就得到陈胜吴广反叛的消息,他的心中懊悔极了,若是能将宽政缓刑提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现在大错已经铸成,悔之晚矣。秦政不像始皇帝,他还没有经历过战火的考验,现在的他,真的慌了。

他连忙召集众臣进行朝会,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人才众多,总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没多久,三公九卿便齐至咸阳宫。

“哼,陛下还真是神机妙算,还真有人敢造反。老臣请兵两万,前去征讨叛逆。”说话的是杨端和,这位性如烈火的常胜将军,一定有人造反,瞬间怒火中烧,迫不及待的要上阵杀敌,以报国恩。

“老将军且稍安勿躁,陈胜、吴广二人不足挂齿,但是此次事件对于大秦之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大秦锐士征战四方,所向无敌。现如今,居然有人造反,甚至攻占蕲县县城。看似只是一座县城,却是秦国权威的象征,看似只是几个流民,却能让那些虎视眈眈的六国余孽,及反抗秦国之人以信心。会让他们认为,大秦已经不是原来之大秦,只是个脆弱的纸老虎。”秦政对着众人说道。

太尉王贲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如今大秦之兵力,主要分布于九原以及岭南。九原之三十万大军,是为防止匈奴南下,岭南之五十万大军,是为将岭南彻底划入秦境。两处之兵力都无法调动。再有便是守卫各郡县之常驻兵力,大约十余万,但分布全国,短时间内无法将其召集起来。目下大秦所能调动之兵力不足五万,除去拱卫咸阳之外,能平定叛乱之兵力只有两万。”

“陛下,免征徭役的旨意刚刚发出,便有人起兵叛乱,目下最紧要的,便是阻挡叛军蔓延之势,老臣提议,先行出兵,前往蕲县平叛,即使不能将其消灭,也能震慑叛军,使其不可轻举妄动。更不能让返乡之徭役对于与叛军会和。”典客顿时眉头紧皱,满是担忧的说道。

御史大夫冯劫说道:“陛下,大秦现在所能依仗的,便只有北境蒙恬之三十万大军。这些都是真正的大秦锐士,足可以安定天下,匡扶社稷。老臣之意,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将匈奴赶回漠北,使其不敢南下。大秦便可以腾出手来,对抗国内之叛乱,”

听到众人的建议,秦政渐渐坚定了信心。冯劫说的不错,只要将北境之事尽快解决,便可以腾出手来应付国中叛乱。他想亲自前往九原,比起冷冰冰的诏书,他更想听听蒙恬的想法。毕竟只有前线的将军,才能知道北境的战况。

秦政对于军事谈不上精通,即便是有些了解也只局限于书本之上,算是真正的纸上谈兵。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他想亲眼见见这位蒙恬将军,以及那传说中的公子扶苏。

“蒙毅,关于此事,你作何想?”秦政看着正在沉思的蒙毅,说道。

蒙毅缓过神来,说道:“臣赞同各位大人所言,兵贵神速,陛下应该火速出兵平乱,不使其蔓延全国,只是这出兵将领,陛下还需仔细斟酌。”秦政看了一眼蒙毅,他知道蒙毅话中之意,在场之人能上阵杀敌的,就只有杨端和、王贲二人。至于章邯,未经战阵,很难被信服。王贲任职太尉,需要留在咸阳统筹军事,那平叛之人便只剩下杨端和了。

但让一个将近六十岁,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再次披上战袍,上阵杀敌,未免有些太过残忍。老将军为大秦征战一生,到头来还要受这样的苦,传扬出去,秦政便是个刻薄寡恩之人。这便是蒙毅犹豫的原因。

“陛下,老臣愿带兵出征,平定叛乱。”杨端和也看出了蒙毅的心思。知道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与其让皇帝和众人为难,不如毛遂自荐。

“老将军为大秦操劳一生,朕实在不忍老将军再添劳苦。老将军还是留守咸阳,为国出征之事,就交给后辈去做吧。”秦政看着杨端和,实在狠不下心来。

“陛下对老臣的爱护之心,老臣铭感五内。为维护大秦安定,此战必须大胜,全胜。如今朝中将领,便只剩下老夫与太尉。太尉不宜轻出,唯有老臣最为合适。不是老臣夸口,若是换了年轻将领,恐怕资历不够,难以服众。”杨端和挺直胸膛,自信的说道。

“只是.........老将军年事已高。朕于心不忍啊。”

“陛下,战死沙场,是为将者最好的归宿。正所谓: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若是老夫此次不幸阵亡,尸身不必回转咸阳,就地安葬即可。功成之地,便是魂归之所,老臣此生无憾。”杨端和满含泪水,拱手说道。

杨端和的话瞬间感染了在场所有人,即便是见惯了生死的王贲,也被这位老将军舍身为死的行为所感动,转过头去,偷偷的将泪水抹去。无数人湿红了眼眶,为这位老将军壮行。

“既如此,命杨端和为上将军,率领两万大军,扫平叛乱,收复失地。”

“臣杨端和,遵旨。”

朝会结束之后,众臣纷纷离去,殿中只剩下王贲、蒙毅和章邯。秦政看着章邯说道:“朕看你刚才并未发言,有何事,说吧。”

“臣有一法,可安定大秦。”

“有何良策,快说。”

“陛下虽然下令释放徭役,但大秦尚有六十万徭役,五岭路途遥远,但九原却近在咫尺,臣请命,调集二十万徭役,组成大军,扫平叛乱。”

秦政一时着急,竟忘了这天下尚有二十万徭役,而这章邯,正是当年率领徭役大军收复失地之重要将领。是啊,现在有八十万大军被拖住无法调动,便只能依靠这支徭役大军。

“既如此,跟朕走。”

“敢问陛下,要去何处?”

“九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