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从征实录

许纬辰和毛渊明赶到杨英家中的时候,陈永华和洪淑贞都已经在屋里了。

来的路上,许纬辰颇感自责,一直对毛渊明说,这些日子只顾着忙碌,全然忘了历史上的杨英就是死于1680年,这次应该是大限将至。毛渊明也叹息说,自从觉得历史被改变了之后,对古人的生死就没有刚穿越时那么敏感了。

到了杨英家中,管家连忙将二人请到内堂。

杨英躺在一张藤椅上,陈永华夫妇在杨英的身侧坐着。管家搬了两张凳子,请许纬辰和毛渊明在杨英的另一侧坐下。

杨英气色晦暗,但还能说话,之前一直在用闽南话向陈永华交待着什么。见到毛渊明,连忙改成官话说道:“毛先生,许先生,你们来了。老朽怕是过不了这一关了。”

许纬辰连忙问陈夫人洪淑贞,有无为杨英请御医。洪淑贞说,御医来过,开了方子,只是喝了几天不见起色。

毛渊明心知杨英必死无疑,也不敢胡乱安慰,只是轻轻说道:“杨户部只管好好休养,别的事情有我们。”

“我自知不久于人世,毛先生不必隐晦。”杨英说话很慢,但还算有些气力,“朝廷的政事,我都已经和陈兄交待过了,只有两件事,想毛先生能为我照料。”

“杨户部但说就是,毛某一定尽力。”

“一件事情是,杨某这些年撰了一部书,前后写了十三年,又修订了十八年,想请毛先生呈送陛下过目,出版刊行。”

毛渊明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是《从征实录》么?”

杨英听到毛渊明的话,眼里忽然有了些光亮,显然是感到惊讶,说道:“毛先生这也知道……王爷在世的时候,有一次和我说起,毛先生和毛利国人知道很多事,遇事不妨多听听他们的话。王爷果然有洞见。”

毛渊明勉强笑了笑,说道:“那是王爷抬爱。总之这件事我答应你,一定会办到的。”

“好,好,多谢了。杨某在国姓爷的跟前,忝居户官的职位,没能做成什么大事,唯独这件事,算是替国姓爷立了一本小传,好让后世子孙知道国姓爷的英明神武。”

“这是重要的事,毛某一定尽心尽力,杨户部请放心。”

杨英躺在躺椅上,微微点了点头,又说道:“老朽有两个儿子,虽然有些愚钝,读书不甚开悟,好在人品稳重,忠心护主。如今老大在泉州家中照看祖业,老二在这里随我办差。我走之后,想请毛先生给予照顾,在大将军身边给他们寻个差事。”

毛渊明淡淡一笑,说道:“杨户部不必担心。朝廷有制度,两位公子可以荫入国子监读书,也可以外放官职。”

“不,不是的。毛先生,我不是要为他们两个求富贵。我杨英是国姓爷的臣子,深受国姓爷大恩,只想子孙后代仍能为郑家效力。”

“好,这我也答应你。”毛渊明又连忙点头答应。

许纬辰在旁边看着,心中颇有疑惑,只是一时也没有答案。

正在此时,杨英的二儿子端着一碗药,从外面走了进来,连声说道:“爹,喝药了。”

毛渊明一看,便起身说道:“杨户部要是没有别的交待,我们就先走了,明天再来看你。”

陈永华夫妇于是也起身告辞。

几人一起走出来,陈永华才说,其实御医私下已经跟自己说过,杨英这次怕是好不起来了。

许纬辰忍不住问陈永华,杨英刚才所说是什么意思。陈永华无奈说道,杨英生于泉州商贾家庭,自幼好读书,但没有进学,连生员的功名也没有,因为熟悉钱粮账目,为人又忠厚稳重,深得国姓爷器重。现在身为二品大员,就有一些科甲出身的明季遗臣议论,觉得他没有科名,不该身居如此高位。尤其杨英行事精细,账目管理严格,官员们难以上下其手,自然又得罪了不少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