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85章 不被看好的音乐平台2.0模式

李名是娱乐新闻头条的常客,专辑庆功会结束的当天晚上,所有与之相关的消息,便被媒体和好事的现场观众,整理好后一股脑的发到了网络上。

由于这一次的庆功会,最受大家关注的消息是李名,在阐述音乐平台2.0模式过程的细节,所以网友们的讨论帖子,也集中在这件事情上面。

“这个2.0模式到底能不能成功,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所以现在就欢呼雀跃,庆祝音乐新时代的到来,还有为李名歌功颂德,我觉得为时过早了。”

“如果我是歌手,我是不愿意有人翻唱我的歌曲的,何况还是来抢饭碗的翻唱。我不知道李名是不是想当然了,还是到底脑子秀逗了,竟然会想出这种滑稽的方案来。”

“李名真是想的太天真了,他以为仅仅靠玩弄噱头,就能把幻想音乐平台做起来吗?稍微对网络音乐发展史,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所谓的2.0模式,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那些推崇2.0模式的人,你们还是趁早醒醒吧,不要把音乐、歌手、专辑这些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如果真的那么容易的话,难道别人就不会去尝试吗,还是说只有李名一个人是聪明人?”

……

网友们是普遍不看好2.0模式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比你李名聪明的人那是大有人在,音乐平台这个玩意从推出到现在,已经有好些年头了,为什么还是没什么变化呢?

每年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推动,还是音乐协会的号召鼓励,又或是各个公司的自发行为,似乎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华语音乐,未来可能存在的道路到底应该如何前进。

可是那些被媒体吹捧的成果,其实并没有多少能拿得出来,放在公众面前好好说道的,因为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修补和优化,音乐平台的核心结构还是那样。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网友们,对那些音乐新概念是不买账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不过又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炒作罢了,用不了一年半载又是过眼云烟了。

而且这个2.0模式,似乎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好罢了,真要实施起来的话还是困难重重的,想要推广到整个华语音乐圈当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的。

显然做为这个概念提出者的李名,和探索尝试实施者的幻想公司,都是不可能担负的起这样的重托的,如果换成华钠或者索子,这种历史悠久、底子丰厚、兵多将广的巨头,或许大家多少还有点信心。

而李名的话,除了创作才华能拿得出手以外,其它方面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人家的,即使他有满腔的热情和奇特的创意,但对于要进行商业运营的概念来说,还是起到太多的帮助作用的。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个2.0模式的诞生、发展、成熟,是建立在打破现有格局的基础上的,这就肯定会不可避免的,遭到众多的打压和排挤。

且不说那些占在巅峰的歌手们,就是人数众多的中低层歌手们,如果同时站出来反对的话,这个2.0模式十之八九是会夭折的,因为没有人能抗得起如此大的压力。

别说是幻想娱乐,这个在娱乐圈还蹒跚学步的小公司,就是华钠或索子这种巨头过来,恐怕也是觉得够呛的,因为要是他们的中低层歌手离他们而去的话,他们就是不死也得伤筋动骨了。

此外,虽然李名信誓旦旦的说,2.0模式不会割裂原唱歌手和创作者的关系,但谁能为此打包票呀?

要是就此引发这两个群体的对立,造成华语音乐发展的挫折,恐怕不单单是行业内的人,要对李名本人口诛笔伐的,就是音乐协会也会出面叫停的。

……

黑李名的喷子那是大有人在,而且这次李名的做法又不被大家看好,就算那些粉丝再怎么摇旗呐喊,也改变不了他处于下风的局面,此时不黑他还更待何时?

虽然李名出道也就大半年的时间,但黑子们和他交锋的次数,平均下来还是要多于其明星的,都说吃一挫长一智,黑子们失败多了也是会总结经验和教训的。

所以这一次黑李名的行动,他们没有和看热闹的网友一样,仅仅只是表达不看好他的所作所为,而是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质疑李名的目的和人品。

“我看李名是江郎才尽了吧,知道自己创作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旗下签约歌手的需要,就打着为音乐界开拓创新的幌子,吸引一些头脑发热的创作人,加入到幻想音乐平台去。”

“李名又一次成功忽悠到大家,其实他本人早就知道,现在的音乐平台模式,已经是非常成熟而且稳定的了,可是为了能从六巨头嘴里抢蛋糕,他不得不靠这种虚头滑脑的东西。”

“李名推出2.0模式真是其心可诛的做法,用不着边际的蛋糕去忽悠那些,为温饱问题苦苦挣扎的歌手和创作者,让他们为自己破坏六巨头独大格局的战略,而去当送死的炮灰。”

“李名这个人呀,就是一颗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明明自己已经是满身的毛病了,却要倒打一耙的说音乐市场不行,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才能活下来,而且非得他当主治医生才行。”

……

黑子们的言论,开始时还是自发的行为,但是后来明显就有了水军的加入,同时还有微博大V们的转发评论,更是让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而在所有的微博大V当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雷明的微博,他放下身段亲自上阵批判起李名来。

自我酷音乐成为第一个,将音乐销售分成模式,普及到大众阶层的平台,便使得数以万计的草根音乐爱好者,有了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的道路。

经过我酷和其它音乐平台,多年以来共同的实践检验,事实证明了这个模式是非常成熟可靠的,而且也是最适合当今华语乐坛的。

虽然我们都在不断探索,是否还有更为优秀的模式,使华语音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可在这里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事实上是并没有的!

分成模式之所以能够发展下载,和它本身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无论是从政策上面,提倡的多劳多得的来说,还是市场经济推动的优胜劣汰,分成模式都是都切实可行的。

现在某个音乐平台,因为一些自身利益的考虑,便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大肆鼓催他们找到了一个,比现在的音乐分成销售模式,更为优秀的升级替代品。

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逐条梳理这个2.0的模式,到底是正如提出者所说的,是一个能被冠以划时代的存在,还是旧瓶装新酒的,只是一个糊弄人的玩意儿,甚至是纯粹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

既然大家都知道,歌手是以演唱歌曲为谋生手段的,那么必然需要粉丝们的鼎力支持,才能让其在音乐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但现在这个所谓的2.0模式,却把原唱者摆在了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之上,他们不再是经典歌曲的代名词,而成了像放在橱窗里面,展示各种商品的模特。

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的购买者不再是,冲歌手这个人的演唱而去的,而是把他们当做了一种,不影响自己实际使用的透明人。

但是这现实吗?

歌曲和歌手的关系,真的能像商品和模特一样,那么泾渭分明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有人都认同这样一个说法,一首好的歌曲离不开作词、作曲和歌手,这三者的共同努力。

无数个事实也告诉我们,一首好的歌曲,离不开一名优秀歌手的演唱,不然再经典的作品换成那些,功力不够深厚的演唱者演唱,都会让人有一种糟蹋经典的感觉。

如果在一个原唱歌手,把一首歌曲演唱火了的情况下,还让其他跟风者,拥有与其相同的竞争条件,那么不就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作法吗?

虽然在短期之内看来,这样的作法是有利于,激发创作人更多的创作热情的,但其实我们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不过是竭泽而渔的愚蠢行为。

当无数个翻唱者,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一窝蜂的跑去翻唱歌曲,不但会透支歌曲本身的生命力,还会危害到歌手这一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道路。

我这样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翻唱一首歌曲的难度,比起第一个演唱一首歌曲的难度来,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原唱,你需要进行各种考虑,怎么样才能把歌曲唱的更完美、把歌曲的内涵最大化的呈现出来。

而翻唱呢?

简单一点的,只需对原唱进行维妙维肖的模仿,而高级一点的,则是进行编曲、节奏上的改变,反正也不用担心糟蹋了歌曲,最多是被人吐槽几句罢了。

在我们身边的人当中,从来不缺乏那些有小聪明的人,而这种赌徒式的心理也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当2.0模式推广起来后,华语音乐的未来不会是,概念提出者想的那样美好,反而是把现在的大好局面,推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当中。

有探索的热情是好事,但是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可因为自己的私念,或是狂妄自大的心态,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来。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