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姜小白的带钩

讲到姜小白和姜纠的流亡生涯,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和他们一起流亡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鲍叔牙,一个是管夷吾。管夷吾字仲,所以大家也叫他管仲。鲍叔牙和管仲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成语“管鲍之交”说的就是他们之间的交情。

鲍叔牙、管仲年轻的时候曾经一起合伙做买卖,赚了钱之后,管仲做主把利润的大头分给了自己。鲍叔牙的手下十分不满,觉得管仲太贪心。但鲍叔牙却没有计较这些,他告诉手下:“夷吾兄并非贪财之人,他之所以给自己多分钱财,是因为他的家里确实比较困难,需要这些钱。你们今后不准再提这件事。”

后来,鲍叔牙和管仲又一起参军了。在上战场时,每次交战,管仲都会躲在队伍的最后面,到了退兵的时候,管仲又会不顾脸皮地跑去上级那里要求当先锋。战友们因此纷纷嘲笑管仲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却不同意大家的看法,他公开为管仲辩解说:“我夷吾兄一身本事、胆色过人,绝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他是家里的独子,他父亲去世早,母亲年事已高,需要靠他养活,所以他才会这样惜命。”别人听了这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不再议论这事。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一起进入齐国的体制内作官,两人多次因为工作原因发生争执,管仲还时不时地把事情办砸。因此,鲍叔牙的其他朋友都觉得管仲这个朋友不靠谱,但鲍叔牙却不以为然。他说:“夷吾兄现在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机会,无法展示他的才能,等他得遇良机,办起事来定是万无一失,到时候我们都比不过他”。

管仲在背后知道了这些事情,于是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再后来,管仲就和鲍叔牙按照那个年代的仪式,结拜为生死之交了。于是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就这样诞生了。

管鲍之交虽然十分牢固,但本着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管仲和鲍叔牙经过商议决定分别去辅佐一位齐国公子。

注意,后面我要讲到的公子,都是指诸侯国国君的儿子。在春秋时期,公子这个称呼不像现在的“帅哥”或者“靓仔”一样谁都可以受得起。那时候诸侯的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真正在生前就有资格称公的诸侯寥寥无几。公爵之中稍微有点名气的是宋国。宋国是武王灭商后分封给商纣王庶兄微子启的诸侯国,按照周天子的指示,他们是天子之客,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臣子,再加上当时商朝的残余势力十分强大,这才获得了公爵这个顶级爵位。但无论生前是什么爵位,诸侯在去世后,依据不成文的规定却都可以根据谥号被称为某某公。这样一来,诸侯的儿子就被称为公子了。同样的道理,诸侯的孙子可以称为公孙,“公孙”这个姓氏也是这样产生的。

按照管仲与鲍叔牙的约定,管仲追随姜纠去了鲁国,鲍叔牙则追随姜小白去了莒国。他们同时约好,将来不管谁辅佐的主公当了齐国国君,都要无条件地推荐另一方到朝堂任职。

鲁国与莒国都是齐国的邻国,按照现在的地理区划,齐国、鲁国、莒国的地盘都在山东境内。

姜小白和姜纠待在莒国、鲁国的这段时间,就是齐襄公在齐国不断作死的时候。齐襄公把自己作没之后,终于轮到姜小白和姜纠竞争上岗了。

但在姜小白和姜纠竞争上岗之前,实际上已经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窃据了齐国国君之位。这位在齐襄公之后登上齐国国君宝座的篡位者名叫姜无知,他就是连称和管至父造反时的内应,人们也叫他公孙无知。无知这个名字让人多少有点同情他幼年的不幸遭遇。我不得不又一次大胆猜测,这个姜无知小时候很有可能不太聪明,所以才被冠以“无知”这么个倒霉名字。能够被冠以“公孙”这个姓则比较好理解,说明他的爷爷是一位诸侯,但他的父亲没有成为诸侯。准确来说,姜无知和姜小白是血缘关系最近的堂兄弟,姜无知的爸爸和姜小白的爸爸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在诸侯们的大家庭里,同一个父亲的兄弟多的是,但同一个母亲的兄弟则不会太多。所以姜无知在齐襄公父亲那一代因为血缘关系近很是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宠,甚至曾一度威胁到齐襄公的太子地位,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在齐襄公时代遭受了无情的政治打压,这也为他参加宫变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可惜的是,姜无知的同伙不够给力,加上他们宫变成功后蛋糕分得不够公平,所以姜无知上岗才一个月就被齐国一帮正义的大臣们通过另一场宫变杀掉了。

在齐襄公被杀、姜无知也被杀的情况下,姜纠和姜小白的竞争上岗事宜提上了日程。

虽然那个年代车马慢,但齐国发生两次宫变的消息作为重大八卦还是很快传到了鲁国、莒国这两个邻国。当然,也不排除这是因为姜纠、姜小白安排了眼线在齐国国内的原因。实际上,齐国的大臣们还特意派人到鲁国通知了姜纠回来继位。得到消息后,姜家两兄弟第一反应都是:“卧槽,机会终于来了”。鲁国、莒国作为齐国的重要邻国,两位国君表示:“同感”。

于是鲁国、莒国分别派出一支军队,护送着两位公子快马加鞭赶回临淄竞争上岗。需要强调的是,鲁国这支护送军队是由鲁国时任国君—鲁庄公亲自率领的,因为鲁庄公的母亲就是齐襄公的情人兼妹妹。鲁庄公之母为了给自己的情人兼哥哥报仇,促成了鲁庄公的亲自出马。

从距离上来看,莒国距离临淄比鲁国距离临淄要近一些。为了验证这一点,我特意用高德地图分别从莒县、曲阜导航到淄博,发现驾车时优先选择高速的话,从莒县出发大概150分钟可以到达淄博,而从曲阜出发则需要160分左右。把这个时间放在春秋那个车马慢的年代,估计从鲁国出发要比从莒国出发多花一天左右才能到达临淄。

作为那个年代的顶级人才,鲁国比莒国远这个现实问题管仲显然也考虑到了。为了让自己的老板姜纠能够顺利出任ceo,管仲决定干掉姜小白。为了在干掉姜小白的同时不让自己的生死之交—鲍叔牙被一同干掉,管仲决定亲自出马。管仲的这个主意得到了鲁庄公的认可。于是,鲁庄公派出一队精锐人马交给管仲,由管仲亲自执行截杀姜小白的任务。

管仲率领鲁国精锐一路狂奔,终于在齐国即墨附近追上了姜小白的队伍。此时,莒国军队正在生火做饭,管仲所部由于长途奔袭十分疲惫,加上因为是精锐的缘故,人数并不多,想正面击杀姜小白的概率不大。于是管仲决定用点计谋。

虽然管仲和姜小白都在外流亡多年,但齐国一共就那几位公子,公子的谋臣一共也就那几位,加上管鲍之交的名气已经打开局面,所以,姜小白是认识管仲的。

管仲略一思索,便命人驾车来到莒军大营求见公子小白。碍于暂时还没有和哥哥撕破脸皮,姜小白勉强坐在战车上出来和管仲见面。管仲一面让御者(战车的驾驶员)驾车缓缓驶近姜小白的座驾,一面大声说道:“临淄一别,匆匆数年,公子别来无恙?不知公子此行欲往何处?”

听到管仲这句明知故问的话,姜小白心中冷笑一声,答道:“吾兄长为奸人所害,小白此去是为兄长奔丧。”

管仲又说道:“我家主公乃是长兄,国君无子,理应由我家主公主丧,此事就不麻烦公子了,公子还是先洗洗歇着吧。”

姜小白听了这话,被长幼有序这条时代铁律给噎住了,一时倒不知道如何回复。

旁边鲍叔牙却开口了:“管兄之言,虽然有理,但今日之事,却与道理无关。今日你我各为其主,多费口舌无益,还请管兄速速退下,以免伤了两家和气。”

管仲听了鲍叔牙这话,知道鲍叔牙是担心两边打起来自己会吃亏,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假装低下头交代车夫掉头,心中一边暗暗估算自己与姜小白之间的距离,手上也不闲着,他左手操弓,右手取箭,随后拈弓搭箭一气呵成,瞄准姜小白的腹部就是一箭。

这一箭再次验证了鲍叔牙对管仲文武双全的评价。按照管仲瞄准的目标,这一箭正好命中十环,不偏不倚地射中姜小白肚脐眼下三寸的位置。而且这一箭根本没给任何人反应的时间,等到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姜小白已经手握箭杆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叫连连了。

管仲见自己一击得手,暗暗高兴,正考虑要不要趁着对面一团慌乱之时补上一箭,这时姜小白在惨叫声中又及时地吐出一口鲜血。管仲见状,毫不犹豫地指挥御者掉头就跑。就在鲍叔牙等人脸色惨白地跑到姜小白身前查看伤势时,趁着莒军一片慌乱,管仲已经带着这支来得快、去得更快的军队一溜烟跑没影了。

按照那个年代的医疗水平,头部、胸腹部中箭的人,即使取出箭头后能够成功止血,破伤风或者细菌感染也会要了中箭者的小命。所以,管仲丝毫不担心姜小白能否活下来,这种情况,即使姜小白运气好遇到传说中的扁鹊,恐怕也是回天乏术。因此,在回程的路上,管仲一路思考的都是该怎样把自己的好朋友鲍叔牙从姜纠继位后要清洗的名单中摘出来这件事。

管仲回去后,将截杀姜小白的结果告知主公姜纠和鲁庄公,两人喜出望外。于是,本来一路紧赶慢赶的鲁军就地扎营休整,并大摆宴席好好庆祝了一番。随后,鲁军一路按部就班地行军,沿途的大小官员们得知鲁国的现任国君送齐国的候任国君路过,也纷纷设宴款待、厚礼相送。

但让管仲、姜纠和鲁庄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姜小白根本就没有死在箭下。

原来,由于管仲的箭法过于精准,他不幸射中了姜小白的带钩。

带钩这个东西,现在的人肯定是用不上的,但姜小白身上必须要有。通俗点讲,带钩大概和我们这个年代的皮带扣类似,但在功能上又有所区别。因为春秋时期的贵族们还没有受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影响,大家平常的装束都是峨冠博带。就是那种大袖飘飘、帽子高高的装束。由于这种衣服过于宽松,很容易在走形后影响贵族们的光辉形象,所以贵族们需要其他一些装饰品来让峨冠博带更加美观、实用。带钩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带钩是腰带上的挂钩,这东西不但有固定衣服的功能,也是展示身份的重要工具。毕竟,在那个年代,身上是没有办法挂一把莱斯莱斯或者宾利钥匙来展示身份、地位的。而玉佩这种东西,又需要近看才能看出是否贵重,大家也不好一见面就把玉佩举到别人面前请人品鉴。而带钩这东西,适合用金银装饰,最难得的是带钩所处的位置十分方便别人看到。实在是装点门面、展示身份的不二良器。

我之所以把这一章命名为“天命齐桓”,就是觉得管仲这一箭射在姜小白带钩这个地方,多少有点天意的成分在里面。因为本人在工作多年,打过的子弹超过2万发,经我之手较准过的枪也有数十支。而无论是打靶还是较枪,在不依靠瞄准镜的前提下,打中靶子正中间那两厘米范围内都是需要运气的(不是指十环,十环大致是一个直径十厘米的圆)。从枪的设计标准和射击实践来看,由于存在射弹散布,即使是分毫不差地瞄准同一个位置,子弹命中的位置也会有大约两厘米的误差(专门用于射击比赛或者狙击的特制枪支不在此列)。管仲射向姜小白的这一箭,能够正中带钩,虽然有他射箭技术高超的原因在内,终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姜小白之后的教科书式表演。

考虑到姜小白的身份,放在那个表演艺术家没有任何地位的年代来分析,我们可以排除姜小白是一个专职演员或者群众演员的任何可能性。但姜小白在中箭后无师自通地展现出了专业演员的素养,以致于管仲这种谋略宗师都被他骗过了。

首先,姜小白中箭后的惨叫是假的,因为除了箭的冲击力让他稍微有点痛感外,这支箭对他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地伤害,但姜小白中箭后第一时间发出惨叫,让管仲相信这支箭肯定射中了姜小白并且已经透皮入肉;其次,姜小白吐出的鲜血是真的,因为这口血是他咬破舌头并混合唾沫强行吐出的,这口鲜血让管仲进一步确信他已经伤到了五脏六腑,基本上离吃席就差最后一哆嗦了;最后,惨叫加吐血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预期效果,成功骗过了智勇双全的管仲。就这样,一次小概率事件加上一场临场发挥的殿堂级表演决定了姜纠和姜小白的不同命运。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