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高产稻

本来,占城稻的出现,还要更早,不过去岁,因为交州反叛,吕岱亲自平叛,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

交州平定后,中南半岛上的几个国家臣服,上表进贡。

这才有个占城稻的出现。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曾作词《歇白塔铺》:“甘山庐阜郁长望,林隙依稀?一作熹微?漏日光。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望眼尽従?一作穷?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而词中的“占城早稻欲移秧”正是形容产量极高的占城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出产于中南半岛的占城稻,究竟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占城稻传入中国的最早时间是在五代闽时到北宋初,不过却只在福建一地种植,一直要等到北宋真宗年间才会被大力推广开来,这在《宋史·食货志》中是有详细记载的:“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tehu.org 火鸡小说网

占城稻在传入中国之前,南方地区的水稻都只能一年一熟,不管是在光热稍低的江淮地区,还是在光热水充足的岭南地区,而且种植之后,一旦发生旱灾或者洪涝,那么百姓这一年的收成也就打了水漂。此外,根据古书记载,占城稻比南方地区的水稻有着很多优点,第一是比较耐旱,第二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不择地而生),第三则是生长周期非常短(仅五十余日)。

因此,等到占城稻被宋真宗推广开来之后,即使北宋时期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商人众多,也不用会为粮食产量不足而发愁。而且以稻米为原料的粥也成为了宋人的主食之一,更是还有各种团子,诸如豆团、麻团、糍团、澄粉水团、金橘水团、汤团等。

不仅如此,在古代关于占城稻的记载中,占城稻并非是专指种植在占城国的水稻,而是占城国周边国家都普遍种植的水稻。(《诸蕃志·真腊国》:厥土沃壤,田中畛域,视力所及而耕种之,米谷廉平。)

另外再附上一首关于稻米的诗,宋·董嗣杲《稻花》: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雨暘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

而且占城稻在福建已经种植了多年,可能在唐朝时期就有了占城稻的传入。

孙登本来还在悠闲的喝着茶,处理事情,一听见这个消息,直接就奔目标去了。

孙登知道,占城稻是真正的改变中国古代人口的变量,这也是送朝人口破亿的原因之一了。

等到明清期,更是有各种各样的外来物种传入,深刻的导致了藩属盛世的出现。

孙登立刻派人种植占城稻,选择优良的种子,然后推广全国。

真想见到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景象啊!

孙登知道,接下来,会有一场硬战等着自己,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处理了,石亭之战,诸葛亮北伐。

绝对不能像历史上,没有给曹魏伤筋动骨。

孙登一边解决稻谷种的问题,一边去同海外各国贸易,改良江船为海船。

吸纳一切能增长自身国力的因素。

可惜,终究不能联通西域,东吴的海外贸易,只能和东亚地区,最多就是天竺、波斯了。

不过大幅度的发展,也引起了曹魏的注意,多次在山东地区派出水军偷袭,虽然不能经常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偶尔一次,就让东吴非常恶心。

孙登自然有打造海军的想法,不过现在孙权还是以为,东吴的水军够用了。

江船和海船,差距还是很大的。

孙登无奈,只能自己研究了。

……

洛阳,大魏宫殿。

曹睿正在上朝,作为新继位的君主,虽然魏王不够,不过终究还没有不如王朝后期,而且,曹睿终究是一个成年的曹家宗室。

还有曹休,曹真等人帮衬,也能面前打开局面,陈群等人,自然是心向世家了。

曹睿小时候比较聪明,曹操生前对其青睐有加,有两个原因:一是曹睿是长房长孙,其父曹丕为魏王太子,不出意外的话,曹睿是曹丕的继承人之一。从这个角度出发,曹操也会对曹睿重点关注;二是曹睿聪明,特别是对法理之学有隆厚的兴趣。曹操对此很惊异,也很高兴,认为:“我基于尔三世矣。”

没想到曹操这话一语成谶,曹家真正拥有实权还就只有三世。曹操要是地下有知,可能会后悔当初为啥不说“万世”。哈哈,玩笑而已。

因为对曹睿的喜欢和器重,曹操和大臣朝会时,就叫曹睿一起参加。这也是一种培养,让曹睿了解熟悉朝政,增进与近臣的关系等等。

到了曹丕时期,因为母亲失宠的原因,曹睿“与朝士不相接”,深居简出,韬光养晦,谨言慎行,以至朝臣对其知之甚少,颇感神秘。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因为这一阶段少与人接触交谈的原因,曹睿有口吃的现象。

曹丕死,曹睿继位。多日后,单独召见侍中刘晔一人,谈了一天。其他的大臣都找刘晔打听新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刘晔回答是:“可以和秦始皇、汉武帝相比,但才能稍微有些不足罢了。”

刘晔以善于识人而著称,其作出这样的评价,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曹睿真有秦皇汉武的志向,但才能不足;二、以此说法安稳朝臣之心,避免新老交替时容易出现的混乱现象;三、对新皇帝的一种期望。

曹睿二十三岁继位,早已成年。长君继位,自掌朝纲。继位当年底,封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各司其职。

包括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四个托孤辅政大臣在内的朝廷重臣,没有谁能左右曹睿。长君继位对皇权的稳固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皇权稳固,号令一统,曹睿执政期间,国内安宁。曹睿鼓励农桑,恢复五铢钱,对孤寡老弱生活无依靠者由官府赐给谷物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魏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真不愧于魏明帝之说,可惜天意亡魏啊!生不出儿子,就是生了也养不大,自身还早夭,大魏岂能不亡?

曹睿虽然新君登基,但是却仍然小心谨慎,并没有一意孤行,真是明君啊!

此时的政局和曹丕时期不同,世家势力膨胀,宗室力量也膨胀,效忠于汉室的臣子几乎没有,就连最后一个汉臣贾诩也病故多年。

可以说,曹魏政局已经陷入了稳定的局面。

曹魏新君的过渡,较为平稳,中原百姓,也渐渐熟悉了大魏的存在,而不是汉。

同时天下三分的局面,也开始长久的对立起来,有长者叹息,“天下又回到了春秋战国之时!不知乱世会持续多少年?”

可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世界上,难道就没有百姓的活路吗?

再好得皇帝?也是皇帝!

曲木为直终必弯,养狼当犬看家难。墨染鸬鹚黑不久,粉刷乌鸦白不坚。蜜浸黄莲终须苦,强摘瓜果不能甜。好事总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凡人,就是凡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