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三合一

(一)阎二成亲//

“阎二要和我嫂子结婚了。”张小妹脚点着地,闷闷不乐地说道。

正蹲在地里捡石头的韩采薇抬头说道,“那不挺好的嘛,他可以正式帮着你们家养小钉子,还能给你父母养老送终,你知道他这个人的,不会弄虚作假的,应该会对你们更好的。”

张小妹还是有些不太高兴,低垂着头说道,“话是这么说,可我就是觉得大家都会慢慢把我哥哥忘掉的,尤其小钉子还有我嫂子,慢慢他们都有新的生活了。”

韩采薇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了,因为人已经逝去了,日子总是要往前过的,他们一家不能总沉浸在失去张大郎的痛苦里,尤其张大嫂才刚二十岁。

只得说道,“你嫂子还这么年轻,她是你亲表姐,你娘是她亲姑姑,你们也不愿她总沉浸在过往吧,如今这样挺好的,她既能留在你家,又能开始新生活,还能给小钉子更好的照顾,相信他们都会记得你哥哥的,你自己也会记得的,不是吗?”

张小妹听到这番话,吸了吸发酸的鼻子,点点头说道,“嗯,我会一直记得我哥哥的,他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哥哥。”

两人成亲的仪式很简单,当前这时节正忙碌,又加上刚来前坡村到处都很简陋,再说两人又是这样的情况,因此只请了相熟的老街坊们吃了一顿便饭,当成了见证,阎二便正式住进张家了。guxu.org 时光小说网

本来也是不用这么着急的,可以等开荒完了再说这样的事,只是如果不尽快张罗的话,阎二也不好日日去他家,担心寡妇门前是非多。

如今刚来这个村里,一些不相熟的人家,就已经开始说道四了,农村就是这样,长舌的人多的是,大家都担心话言话语传开了便不容易消散,今后小钉子懂事了一些风言风语对他不好。

恰好阎二也有点那么个意思,便索性做成了好事,就当是张家招了他入赘,正式成亲后,他再帮着张家做事,别人自无话可说。

张家二老的心情也有些复杂,和张小妹一样,一边觉得这样对小钉子对大家都好,另一边又觉得对不住自己儿子。

不过经历这么多,他们心里总算能稍微放开一些了,儿媳妇还那么年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为自己儿子守一辈子。

再说阎二也不能一辈子不结婚,结了婚那就别想他能顾着小钉子了,因为人家就要有自己的家庭了,一切都是现实的考虑。

看着大家一边说着恭喜,一边又害怕提及张家人伤心事的复杂表情,韩采薇在心里默默叹气,她十**岁时候看多了言情,还总以为这世界上的婚姻都是爱情的结晶。

后来才发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婚姻更多都是一场协作,其中参杂了无数的妥协,两人组建家庭便更加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尤其在这生产力低下的时代。

越是能力不足的人,越需要有稳定的婚姻支撑,不婚不育那都是女强人才能做的选择,既要心理足够强大,又要经济上足够强大,才能有勇气说独身也能过得更幸福。

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结婚,现代的时候她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却不想结婚,不想被别人束缚,现在来了古代,她有了家庭了,有了母亲和弟弟,眼见着还要有一个弟弟或妹妹,家里生活够热闹了,就更不想结婚了。

可是这里哪怕当下民风再开放,是不是容得下她如此特立独行,做一辈子的老姑娘呢,她不知道,只能说边走边看了。

大不了继续拿神仙当借口嘛,就说神仙指点了,自己命里不适宜结婚,她乐观地想到。

而一边的王青花确实还没开始操心儿女的婚事,她们本来就是逃婚出来的,怎么可能又轻易谈及成亲,尤其她自己如今都还怀着孕,下意识就觉得自己孩子都还小呢,就一时没往那方便考虑去。

可村里不少人家,已经开始悄悄替自家的儿子女儿相看了,尤其孩子十五六岁的,都觉得年纪不小了,该着急起来了。

另外,随着春天的逐渐到来,荒野上的一颗颗春心也开始荡漾了,村里不少小伙子和小姑娘,趁着大家都出来在一片干活,悄悄互相打量起来,至于有没有看对眼的,暂时还不知道。

反正韩采薇和韩大弟姐弟两都还没有收到任何别人的暗送秋波,好在两人也不在意这个,情场不得意,便把一腔的热血,都洒在了这片荒地上。

他们家的五亩荒地,如今都已经粗粗挖了一遍了,接下来就是要把里面的草根、树根以及石块,全部挑拣出来扔掉,这也是个大工程。

王青花本来也想来帮忙,但是她现在肚子大了,尤其不能弯腰,这捡石头的活儿都做不得,只得日日在家里做家务。

不过她在家其实也没闲着,这开荒可是真的费衣服鞋子,姐弟两的衣服鞋子时不时就被刮破、磨破,每日回来都是都是这里破个洞,那里撕个口子,每天缝都赶不上趟。

幸好王青花这一手针线功夫了得,总是给姐弟俩的衣服缝得好好的,还看不出来补丁痕迹,每件衣服的破洞处,她的巧手都能通过绣一棵竹子,或者绣一朵小花就遮掩过去。

瑛娘都不由得连连称赞,“你这针线手艺比以前更好了,要是在京城,那都是出挑的,那些大户人家养着的绣娘也差不多就能这样了。”

这话听得王青花很开心,不由得畅想道,“你说我们合作去县城开个针线坊如何?你的手艺也还可以,我们可以做了荷包、头巾、鞋袜、成衣、腰带等等来卖,以前我们县里就有这样的铺子,我去过几次生意都还不错的样子。”

哟!瑛娘不由得对眼前的好友侧目相看,没想到她还有这样的打算,也不禁顺着她的思路想了起来,“听上去是不错喔,我俩自己可以做一些,还可以收别的妇人做的,想来挣个小钱应该是可以的,京城里那些大户人家都是自家养的绣娘,但外面的普通人家可养不起,也都要上那针线铺子里去买。”

王青花点点头,把她最近的观察,和在心里翻来覆去的一些想法细细说了出来,“只是如今我们刚来,还是先在这村里立住脚,看看这庆国具体的形势后再行事,再说如今县城还萧条得很,不过听刘村长说,县衙还在大力引进人口,今后可就热闹了,到时候咱可以提前在县城里低价买个铺子,自家的铺子做什么都好说。”

两人自是一番商议和讨论不必再说,两人都是那等有头脑想法的,只是之前都囿于后宅不得执行,如今出来了没有人管了,又见这里民风颇为开放,胆子就渐渐大了起来。

说回姐弟两人的穿着齐整,对比下了,村里其它人家,大都是身上密密麻麻的补丁,洗得发白的黑色、青色和灰色混杂在一起,就像那和尚的袈裟衣服似的,更有那不讲究的,则直接破着一块一块的,打成纽粘在一起还发出腻腻的油光,都不知道多久没洗了。

这也是为啥韩家姐弟暂时还没有收到过暗送秋波的重要原因了,因为姐弟两从穿着到身姿气度都不像村里人,让人觉得有点看不出深浅,担心高攀不上,因此就没有人贸然上门来了。

同样门庭冷清的还有那顾家,他一个落魄少爷,如今没有像之前一样玄色长袍配藏青色腰封那样穿,但瑛娘还是日日给他收拾得整整齐齐,再加上他的浑身气度,哪怕有小姑娘悄悄打量,也不敢轻易去表露心意,唯恐唐突。

还有一点,就是村里的大娘们,着实看不太上他那手干活的本事,看着好好一儿郎,怎么那活儿就做得那么慢那么差呢,别人家五亩十亩都快开完了,就他家的草都还没割完。

啧啧,可怎么混饭吃哟?莫不是吃屎都要掺沙子哟?村里的大娘们悄悄嚼着舌根。

瑛娘实在看不下去,最近也去地里帮忙了,不然家里那亩荒地,他一个人可不知道要开到猴年马月去。

她此时还不知道别人对自家少爷的背后议论,还在絮絮叨叨说着,“如今老爷夫人都不在了,他们在的话最大的心愿估计就是看着你成家生子,如今年龄到了,我就充个大,可以开始相看相看了,不过这些乡里人家,终究是不太匹配的,不知道哪里能说个书香门第的,你们也好歹有话可说。”

听到这话,顾青彦连忙拒绝,“还是不要了,先立业再成家,我如今一无所有,怎可拖人家女娘进咱家。”

说他着眼前闪现初一张明媚的脸,那张脸上永远充满着活力,喜欢直视别人,眼神炯炯有神。

他摇摇头甩掉头脑中的那张脸,连忙掩饰性补充道,“我们还是好好把那亩地开出来吧。”

瑛娘只得叹了口气,暂且不再提这事。

可是后来她听到村里那些老娘儿们对自己自家少爷的背后议论,恨不得去撕了她们的嘴!

“哪里能这么埋汰人,什么跟着我家饭都吃不上,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家什么货色,我家老爷以前可是品官员,我家夫人更是大家族出生,岂是她们攀扯得上的!”

“再说知不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家面上看上去再如何,随便拿一样东西出来都够她们挣好多年的了,再说我家少爷可是正经读书人,十四岁就考中秀才了!”

瑛娘对着好友怒气冲冲地抱怨道,王青花听了这番话,眼神暗了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二)乡村夫子//

而被大娘们看不上的顾少爷,在这前坡村崭露头角的机会也随之而来了。

原来如今安定下来了,见这边日子确实不赖,不少人便都想着去信给老家,像张家这种的,在双林县还有亲戚,想到那边如今流民作乱、官府强制征兵种种,便想着让亲戚们也干脆来这边好了,趁着如今荒地还没分完,越早过来越是能分到好的地方不是。

很多人都想写信去对岸的想法,被到处走访的李侍郎知道了,当即大手一挥,让大家尽管写信,他负责帮大家送到对面金国各处去。

还有比这更好的宣传之法嘛,外人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自家亲戚说一两句话的,到时候岂不是人口大把大把地往他们这儿来。

不过他手下人手有限,大部分都忙着引进人口的运转和交接,这写信就得各村自己来组织,写好了一整个村的信汇集到一起,交到县衙,再转送给边境去,再派人悄悄送去对岸。

可这要自己写信,一下子就为难住大家了,哪怕县城里的杂货铺能买到不少便宜的纸笔,但奈何大部分人都不会写啊。

村里识字的人有,但字写得好的实在不多,像田大和韩大弟水平差不多,横不平竖不直,写出来的字也就勉强能看。

阎二更次一等,只勉强认识一些字,稍微复杂一点的字干脆就都不认识,写得就更差了,刘村长也差不多水平。

这一下可不就把顾彦青凸显出来了嘛,他那一手工整的楷体字,看得刘村长眼睛发直。

想他可是从小练字的,在他爹的严格指导下,很是下了苦功夫,什么悬腕绑重物那是必须的,甚至把纸贴在墙上,竖着写字也是多日练的。

原来为了告知县衙可以帮忙送信去对岸这一消息,刘村长把大家都叫来了他家院子里,摆了张桌子本来想自己凑合着帮大家写了算了,奈何下笔实在慢,好多字还不会写,那字巨大一个个,得多浪费纸呀。

还是顾彦青站出来说自己可以帮大家写,刘村长见他这样子,理所当然觉得像是会写字的,便把桌子让了出来,可写出来的又细又清晰好认,笔速还快,还是让他一阵惊叹不已。

没想到这顾家小子能有这样一手本事,看来自己要重新认识他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顾小子,这样,你专心给大家写信,你家地里的活儿,我们帮你顺带干了。”刘村长提议道。

顾彦青想了想,这样的话,也算靠自己本事吃饭了,便同意了这场交换。

刘村长当即便安排要写信的人家,写完后去给顾家干半个时辰的活儿,大家无不同意,毕竟在大伙儿的眼中,以前找人写信可都是要花铜板的,如今只要帮干半个时辰的活儿可不算多。

同样不想干地里活儿的韩大弟和韩采薇只得默默羡慕,奈何两人那一手的字,实在拿不出手。

“你看看人家,你好歹也读了好几年书了,咋字就写得那样呢?不然我家岂不是也能有人帮干活儿了。”韩采薇踢了大弟弟一脚嫌弃道。

韩大弟猛男沉默,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这日之后,村里大娘们对顾青彦的评价又不一样了,尤其一些小姑娘,开始给他暗送秋波了,只是钢铁直男顾青彦一点都没察觉到这些微妙的变化。

写完十五封信后,他揉揉手腕,好久没写了,有点累。

不过在看到自家亩荒地基本已经被挖完了一遍,顿时就觉得写字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他还可以写,谁家还要写信的?

晚上躺在床上,他觉得自己要调整下思路,养活自己不一定是要种田嘛,他试了这么多天,发现自己确实不是能种田的。

那是不是可以做点其他的?

可惜这写信不能养家糊口,谁家也不需要天天写。

正当他苦苦思索的时候,又是刘村长,给他送来了枕头。

——————

原来如今前坡村小孩子很多,多少能帮忙去地里干一些活儿,但总有些有远见的人家,还是希望自己家孩子能识得几个字的,像张家就希望小钉子能读书识字。

不说读出什么名堂,多认识几个字,今后便能自己看明白各种契书,不至于上当受骗,或者还有机会还能出去做个掌柜衙役啥的。

所以那些自己家没能力或没工夫教小孩识字的,就都希望能有个学堂让自己家小孩上一上。

县衙里面更是鼓励重视教育,特意派人来找各村长,说有条件的可以在村里开学堂,县衙会给相应的补贴。

这样来看,村里孩子足够多的话,哪怕只收一点点束脩,这学堂也是撑得起来的。

刘村长默默盘算了下,按照县衙说的,3岁到12岁的男孩女孩都可以上学,那村里的学龄小孩,可就有好几十个,就新来的张田彭家人的小孩加起来就不少,张家小钉子一个,田家田孝、田顺、田平、田安、田珠五个,彭家大妞、二妞、招娣、小山、小河、小花六个,加起来就有十二个了。

反正整体数下来,全村就有六十多个学龄小孩,哪怕好多人家不愿意送去学堂,怎么也能收到四十个吧,如果能开起来,那这前坡村可就算是县里头筹了,不由得激动起来。

可是如今不差学生,就愁谁来当这夫子。

朝廷如今需要用人得很,哪怕是童生,都能有不错的出路,哪里会来这小村子里当夫子屈就,可是那些没功名的,至多认识几个字罢了,哪里又教得了学生,一时不禁愁得不行。

可是看到顾青彦这一手的字,顿时觉得这简直就是上天给他们村送来的最合适的夫子人选啊,那水平,啧啧,教孩子们简直绰绰有余啊。

不过他还要再观察观察,见这顾家小子是不是个好的,别把孩子们带坏了,于是暂时没有提出来。

直到这段时间观察下来,见顾青彦虽然干活不行,毕竟读书人嘛,哪里会干农活,但为人倒算可以,眼神清明,举止有礼,不急躁也不轻浮,从没见他和村里哪个小姑娘有过牵连,不由得觉得很不错。

打定主意,当即不就找到顾青彦这里来了嘛。

刘村长开门见山地把邀他做村里学堂夫子的想法说了,介绍道,“教学什么的你自行安排,县衙每个月给你补贴五百文文,吃饭总是足够了的,另外还可以收点束脩,不过不建议收太多,收多了村里人都上不起了,这样又还能有笔额外的收入。”

“每十天还可以安排两天的休息,村里地方也有,就是以前那老祠堂,修缮修缮就能用,你看你可愿意?”

当夫子?顾青彦挑挑眉,他从来没想过还可以做这个,但听上去似乎不错?

一个月至少五百文了,自己和瑛姨两个人吃饭总是够了,也算是学以致用了,不枉费读了这么多年书,想必阿爹阿娘看到了也会欣慰的吧。

可惜他的书都丢了,当初马车上带的除了金银细软,大部分就是书了,其中好多还是他爹亲笔注释了的,想到就心痛,但人好歹还活着。

一边的瑛娘也是一脸赞同,只要教教书,每十天还能有休息,少爷不愿意继续读书考功名或出去做事的话,留在村里,这教书自然是如今能做的最体面的活计了。

顾青彦想了想,当天便同意了刘村长的提议。

至于说继续读书考功名,他暂时是没有这个想法了,考了功名去做了官又怎样,还不是天天尔虞我诈,想到阿爹受人排挤,以及皇帝那些卸磨杀驴的做法,他就歇了这个心思。

刘村长也是个实干派,当天下了工后,又把全村人都召集在了一处,宣布了村里要有学堂的消息,并表述束脩一个月就要十文。

十文可真不多,不少人家不由得高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

谁不想自家的孩子能读书识字呢,尤其当初会选这个离县城更近的村子的人家,大都是有些远见的,读书识字后不说大出息,今后县城发达了去县城找个事情做,就不用再像父辈一样背朝黄土面朝天了。

之前在大金,一个是私塾的束脩贵,另一个是笔墨纸砚贵,如今庆国这边,不仅笔墨纸砚价格更低,连束脩都便宜,一个月只要十文,竟然还能一个月一个月交。

因此哪怕孩子送去读书了,家里少了劳动力,但大部分人家咬咬牙都是愿意的,爱之深则为之计划长远。

当即就收到了五十个学生报名,年龄大大小小都有。

这样一个月光束脩就能收到一千五百文,加上县衙的补贴,就有二两了。

不少大娘一算账,不由得看顾彦青的眼神发亮,不会做活有什么关系,人家会教书的呀,看这浑身气度,赶紧去打听打听去。

几日后,瑛娘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打听自家少爷的人,不由得和王青花吐槽,“如今见我家少爷谋了这样的事情,收入不比种十亩二十亩地的低,又巴巴凑上来,什么人呀,我家少爷才不稀罕呢,怎么都得找个知书达理的。”

听到知书达理四个字,王青花想想自己最近干活儿又黑了一点的女儿,不由得咽下去想要说的话。

而另一边韩采薇听到隔壁顾家少爷去村里教书,只觉得有点点羡慕,她当年也是想着退役后去读个大学,然后找个高校任教的,稳定铁饭碗,有编制的嘛。

这古代虽然没有编制,但竞争小也是稳定得很。

可惜大家伙儿好像都不愿意让孩子学武术和箭术,不然她和大弟可以开个武学堂嘛。

此路不通,她也在心里暗暗琢磨,家里荒地开完后,自己和大弟要做点什么。

不久他们的机会也来了。

——————

烧荒事故//

那祠堂是以前留下的,战乱没有完全摧毁它,只是有些破旧了,里面的牌位早就都遗失了,如今村里的人也都换了一茬了,自然就用不上了。

刘村长组织了村里的壮年,把梁柱重新换了一下,毕竟给孩子们用的,还是得稳当一些,再好好把门窗修缮。

只见这祠堂足够宽敞,通风和光线也都还不错,正好可以用来当学堂。

顾青彦也是认真得很,既然收了大家交的钱,哪怕从来没做过夫子,也暂时还没生出职业道德来,也还是想把事情办好的。

只见他细致地把收来的五十个小孩,按照年纪划分成了甲乙两个班,准备分班授课,年龄太小的坐不住单独放一边,便于管理。

没有教材,他就自己把字经默写了下来,准备按照这个教,先熟读成诵再认字。

一项接着一项细致规划起来,颇有点夫子的风采了。

如今他家的亩荒地,在上次大家的帮助下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如今更是有村民主动帮忙,已经收拾齐整,只等春雷响动就可以撒种子了,无需他操心了,只需要操心咋把孩子们教好便是。

瑛娘更是兴奋,特意去县城里扯了几尺青布,连夜给自家少爷赶制了一身交领青色长衣,更显得他皮肤白皙、身姿亭亭玉立。

当他穿着这身新衣打韩家路过时,韩采薇看到第一眼恨不得吹个响亮的口哨,啧啧,这果然人靠衣装呀,这样一穿,要去现代都能直接出道了。

至于明明她家位于最里面,顾青彦为何要从她家门口路过,她压根儿就没意识到也没深想。

不几天,祠堂处就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夫子念一句,下面的孩子们大声的跟念一句。

外面还在继续开荒的村民们不由得浑身更有劲了,还有什么比希望更珍贵呢,如今这前坡村从田野到学堂,无一不充满着希望。

只是地多的人家,还得加紧开荒,再过几天就惊蛰了,雷雨要是如期而至的话,播种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正当大家卯足了劲头挖生土之时,衙役领着那卖牛的来了村里。

果然如同之前传的那样,从北方引进了一批牛,都是两岁的青壮年,买来便能直接用。

要说这永安县衙,近来一桩桩实事办下来,处处显得妥帖。

之前不仅亲自派人送大家来到村子,后续分宅基地、分荒地更是派了衙役全程监督,如今卖牛的也是衙役亲自领来的,并推出了官府指导价格。

要说这官府信用的建立是基于平时一点一滴的,近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村民们无一不感受到官府的妥帖用心,如今对官府可是信任得很。

因此一听衙役领着牛贩子来的,不少人家就纷纷心动起来。

只是如今哪怕在庆国,这一头牛也都是不便宜的,这次牛贩子报的价格就是成年的壮牛五十两一头。

之前在大金一头牛,正常的时候得五十两左右,后来涨价到七十两左右,因此如今这价格还算公道。

不少人家便想着买,其中田家和彭家最先拿定主意,说要凑钱合买一头,两家凑了钱,挑了一头壮硕的回去,看得众人眼热不已。

韩采薇也想买一头,她不是出不起这个钱,但是养牛不比养驴,养牛更加费草,可得日日去山上放牛,如今她家人少,出不起这样一个固定劳动力,只得作罢。

韩大弟沮丧地说道,“要是能把小黑买回来就好了,它那么懂事,那么会做活。”

不过也只能想一想,因为小黑在千里之外呢,怎么可能贩卖到他们这处。

最终前坡村二十八户人家,一共只买了头牛,刘村长买了一头,田大他们合买了一头,还有一户李姓人家也买了一头,其余人家只能望牛兴叹了,毕竟囊中羞涩。

不过村里总算是多了头牛,暂时还买不起可以租嘛,买回来的人家自用完,便会对外租。

这日韩大弟便租了田家的牛来用,他在后面扶着犁头,韩采薇在前面挥着鞭子赶牛,生土一块块被犁破,人一下子轻松多了,好一派悠闲。

可是不一会儿,这份悠闲就被一阵喧哗吵闹声打破了。

姐弟两连忙抬头去看,只见到一阵浓烟从那处冒了出来,顿时吓了两人一大跳,如今这片荒野里,可到处都是砍下来的干草和干荆棘,可不能轻易着火呀。

另外也怕火烧过来惊到这宝贝牛,韩采薇急忙说道,“你赶紧把牛牵回他家牛栏关着,我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说着就往嘈杂声方向跑去,火应该已经扑灭了,因为烟已经慢慢小下去了。

随着走近,一阵咒骂声清晰地传了过来,是一个激昂的女声,“我日/你大爷!随便烧荒的不得好死!”

走进去才知道,原来是这朱大家,眼见着开荒来不及了,竟然想到烧荒,风一吹稍微没注意到,可不就点了隔壁宋家地里的野草,差点把人宋老娘烧死在那草丛中。

这下子宋家人怎么肯干,宋家儿媳骂完,宋大又对着朱大的脸上狠狠打去。

朱大自知理亏,一时没有反抗,面上结结实实挨了一拳,鼻血瞬间流了下来,眼周也一下子青肿起来。

朱大媳妇是个泼辣的,看到自家男人如此被狠揍,气得跳起脚来口不择言骂道,“我家烧自己的地,谁知道会飘到你家那边去的,又不是故意的,就怪那风,还得怪你家老娘跑得太慢了!”

这话瞬间又再度点燃了宋家人的怒火,女的大骂起来,男的扬起手,要再对朱大打去。

朱家在这村里可不是单家独户,也有几户兄弟亲戚的,见自家朱大被这么多人围着打了,也不肯干了,撸起袖子就加入了战局。

一时在这片荒地上打成了一片。

见大伙儿还在看热闹,韩采薇连忙转头去找刘村长,而刚来的韩大弟则一把跳了进去拉起架来。

等韩采薇带着刘村长赶来的时候,地上已经倒了一片,各个身上一片青紫,气鼓鼓瞪大眼睛,仿佛准备随时再来一架。

只韩大弟站在中间,用手示意两边都不要再有动作。

见到刘村长来了,两边可不都觉得委屈,大声就告起状来。

“刘村长,你评评理,这朱大随意烧荒,差点把我老娘烧出个好歹,这必须要他们家赔偿!”宋家媳妇大声叫嚷到。

朱大媳妇头发都被扯得乱七八糟,听到赔偿,哗啦一下站起来,大声说道,“刘村长,我家也不是故意的,他们伸手就打人,可把我家朱大打得浑身是伤,我们家也要他们的赔偿!”

“再说宋大娘不是没事嘛,还多靠了我家宋大手脚快把人带出来,不感恩就算了,还打人!刘村长你评评理!”

听了这话,宋家人又不服气起来,一场骂战就在刘村长的眼皮子底下开始了。

刘村长揉了揉眉头,大喝一声,“都给我闭嘴!”

他做村长这半年以来,做事颇为公正,也给大家谋了不少好处,所以威望日益深厚,这一声吼叫下,大家就乖乖闭了嘴,只是眼里还都是不服气,一个个眼刀飞过去,恨不得撕了对面的人似的。

见大家都安静下来,他才对着朱大骂道,“朱大!我之前怎么交代的,就说现在天气干,烧荒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放任火苗乱飞烧了别人家的干草,是不是说过!”

朱大不由得低下头,刘村长的确是令五申过,只差点扯着耳朵说了,可是自己为了加快开荒,一时大意了。

所以开始他就觉得理亏,就没有反抗,只是那宋家人有点太过分了,竟然打得这么狠!

见村长还在盯着自己,他只得悻悻地说道,“是我不该,没有注意好,就放火,是我错在先。”

刘村长见他认错,点了点头,又对着宋家人骂道,“知道你们是老娘差点被烧到,所以着急上火的,可是来的路上我都听大家伙儿说了,是不是朱大冒着大火把你家老娘救出来的?你家老娘无事,你看你们把朱大这打的,像话嘛!”

宋家人一看朱大满脸的伤,青一块肿一块的,当时打的时候没注意到,现在看来确实是下手太重了,再想到的确是朱大冒着火把人救出来的,一时也不由得有点后悔。

一时两边都低下了头,这场硝烟便也就差不多平息了。

最后,刘村长还事让朱家赔偿宋家斤小米,说是给宋大娘补一补,毕竟他们错在先,以儆效尤。

“你们都给我记着,烧荒千万要注意,下次再要是烧到别人家,没出事都要赔偿十斤小米!”刘村长对着围观的人大声说道。

朱家一听十斤这个惩罚,就觉得自家出斤没啥了,也算是心气平了不少。

韩采薇见刘村长就这样处理完一场事故,不禁佩服了几分,看来这要做村长不仅要能识字,还得处事公正,且能服众啊,果然不是谁都能当的。

尤其这种大都是外来人口的新村子,大家都在磨合之中,矛盾尤其多,隔岔五就打起来了。

韩采薇才深刻的认识到,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农村绝对不是她之前看视频里的那种净土,真正深处其中,就会发现农村的纷争只能更多。

可是,当危机来袭的时候,领导得当的话,大家又能拧成一股绳。

也正是接下来那场危机,给韩家姐弟两提供了新的职业思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