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带给唐朝的礼物

第二天收拾妥当,先去上党县,距离最近

“易安,你看,这就是史水河,流经上党县”站在河岸边,看着下面流淌的河水,李隆基说道,一挥手指着远处“上党县的村子都在河这一次,村子相距最多5里地,可河水离最近的村子也有10里“

易安低头看着河流,这个落差也太大了,咋也得有5米,没有抽水机,眼睁睁看着河水弄不上来。

“那村子里吃水就是过来拉水?”易安问问,这比临水村活的都苦!临水村起码吃水不愁。

“有牛的才能拉水,没牛那只能过来背水,要不就自己挖井,下雨储水,水是命,粮食也是命,偏偏就没命”

易安捡起石头投到河里,咚一声,还好,够深

“不用测了,我测过深7尺”为了水,李隆基可没少想办法,尺寸都记得。

“临淄王,落差大,那就把水抬上来,这水吃定了”易安心里有了想法

“抬上来?易安,哪得费多少人工,一同半桶也没用”李隆基听着都乐了,抬上来,那不如给每个村子买几头牛划算!

“您有笔不,画出来看看”

“把画师叫过来”李隆基出门带画师,对景色没啥兴趣,就是画地理图。易安几笔勾勒出来整体框架,又涂涂改改,李隆基凑过去没看懂,等着解释。qupi.org 龙虾小说网

”临淄王,你看,这个圆的叫水车,叫高筒水车也行,就是用它来抬水,这是挡板,固定在筒子旁边,挡板下水,水流急,水冲挡板,让这个水车转起来,筒子就转到水里,再转,筒子装满水就抬起来,等筒子转到最高处,自然会将水倒出来,我们在这里架起竹排,倒出来的水会顺着竹排流过来,这个过程就将水从低处抬到了高处,剩下的就是在地里挖沟渠,沟渠到那里水就到哪里““

李隆基听完,心里又过了一遍,有点谱,可这个东西没见过,好不好用还得看看。

“易安,这要是能行,你可是立了大功!咱们先回去找木匠”

刚走了2个时辰又风风火火的回来,把潞州府有点名号的木匠都叫了过来。“易安,你让木匠做个样子出来,找个小水沟试试看”

木匠不懂要做啥,听了易安的解释,才明白,不就是做个带挡板带筒子的轮子嘛,这整的大伙热血沸腾的。

木匠是用竹子做的,材料好找,没价格,吸水性差,还有就是轻便有韧性。三天时间木匠们做了不同尺寸的水车5个,主要是看看那个比例最好,试验嘛

再次来到史水河,找了个小水流,5个水车一字排开,

“转了,转了,水从上面倒下来了”

“水抬起来了,真快,倒进竹排的水好多”

听着木匠的呼喊,李隆基激动啊,只要能把河水抬起来,那就想要多少水要多少水,潞州百姓终于能吃到河水了,干旱问题也迎刃而解,让赵郎君来潞州是来对了,几天就解决了潞州多少年的大问题

”赵郎,我替潞州百姓感谢你,有劳了”李隆基要作揖鞠躬。

“使不得,使不得,帮助乡亲是应该的,谬赞了”易安赶紧客气,真不行!

既然水车能用,那还等什么,这边木匠开始丈量尺寸,那边李隆基带着众人,沿着史水河找水车落脚点,一个能顶什么用,多搞,搞上它10个8个的,竹子有的是!选了地点,把村子里的管事人叫来,州府准备给县里架水车,各村自己商议挖渠,充明年的徭役,不用争不用抢,以后不再看天吃饭了。

村民一听以后不会再缺水,这是天大的好事,反正现在地还没冻上,那就开始挖,先挖到村子里,也不用出大力,就是几锄头的事儿。之后那就更简单了,两人把潞州所有的水道都走一遍,能用水车的就安排!潞州水利工程建设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跑了几天,易安看看时间,不行了,得回去收秋去。

”临淄王,马上就上冻,等开春继续搞,可否请您随我一同回趟临水村”易安准备把李隆基带过去,起码是重视!

“哦,上冻前还能干几天,咋,临水村有事?那你快去快回,我走不开”李隆基没当回事

“临水村有我搞的新良种,那才是百姓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这回反应过来了,“新良种,那是啥?亩产几何”

“去了再说,一句半句说不清楚,此事要躬行!”易安自己都不知道,咋说。

“行,我带些护卫这就出发吧,路程远”李隆基雷厉风行,这就走。

易安带上杜嫣然和落月,大柱和泥瓦匠在下基层教授各村盘火炕,没回来。

“这是杜小娘子,我的好友”虽然来了有7、8天,还是第一次见临淄王,要介绍。

“易安,有你的!”李隆基似笑非笑的调侃着赵郎君

杜嫣然面飞红霞,打了招呼。

“这是杜侍郎的侄女,杜邦之女”解释一句,省的让人将杜小娘子看轻

“原来是大侄女,有礼了”你看,这回临淄王就很正式,勉强能算一个圈子的。

唐朝官吏家的小娘子看着一个个娇滴滴的,骑马可不输男子,那是贵族家子弟的必修课,不像易安靠摔,人家是真的有人教授。

一群人轻装上阵,骑着快马向临水村进发。在征得了李隆基的同意后,计划先去郡府见下梁刺史和杜别架,天家人怎么可能和易安住村子里,再说杜嫣然咋也得和家人团聚。来到郡府,听说临淄王来了,郡府高管纷纷来拜见,剩下接待工作就是郡府的,约好时间,易安独自先回村子。转天起了大早,乡亲听寿星爷说今天来贵人,都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呵,并没有,这是收秋,下地谁家不都是破衣服、脏衣服嘛,只是让大伙别冲撞了贵人。不多时村西面来人了

“易安,看是像孙老丈,不知道啥事”寿星爷说道

天气越来越凉,下河村套了10只兔子,2只黄羊,今天孙老张带着大伙过来谢恩。

“老孙,咋?是村里有啥事了?”老寿星和易安快走几步过去迎人,来着是客嘛。

“寿星爷,易安,没事,这不是俺们村子听了易安的话,今年都赚了钱,家里没啥好东西,娃子们上山下了套子,给你们送点山货来,让人活命的大恩呐”孙老丈解释道,说着就要下跪。

这要给寿星爷跪问题不大,给自己跪,受不起!

手忙脚乱的赶紧往起搀扶。

“孙老丈,赶紧让大伙起来,你们帮着找人也是大恩,受不得!”易安有点着急,有的汉子都要磕头了。

“老孙,都是乡里乡亲的整这个干啥,东西收了,等会儿让易安下厨做吃食,留下来吃饭”老寿星定了调子,都吃一河水,以前想帮忙,可自己还拖着饥荒,现在有门路,帮衬是应该的。

“寿星爷,你们村民都在地里干啥,这是地里还没收完?那俺们帮着一起收”下河村的汉子看到好多人在地垄上站着,就觉得地里是不是没收完。

看着壮汉脱了衣服准备下地,老寿星赶紧劝,天冷可别病了。

“不用,不用,粟米都收了,把衣服穿好,是咋回事呢,易安春耕时找了些良种,每家地里种了些,不多,等会儿有贵人过来一起秋收,可别冲撞了,贵人还没来,大伙都在地里等着”

“还有好种子?”孙老张惊讶道,一个美人果就盆满钵满的,要是下河村还跟着种,不敢想,不敢想。

“产量差不了,等收的时候一起看看,能种就都种上”易安给下河村吃个定心丸。

又过了半个时辰,郡府官员、临淄王就来了。

易安带着众人来到自己的2亩地跟前。

“易安,今天你说了算,咋个章程?”李隆基最大,先开问。

“我家就2亩地,嫂子要种粟米我没让,所以一亩地种了红薯,一亩地种了土豆”易安回话,“杜伯父您让人把这一亩土豆地先量出来”

郡府的小吏和衙役配合着,很快。“回杜别架,这就是一亩地”

易安看了看地里,又解释到

”土豆叶子逐渐发黄,地沟开裂了,这是底下土豆大丰收的标志,土豆必须要等叶子败落了才成熟,不到时候不能挖”

“大伙先都别动,否则土豆收不好,还糟践,先看我干”

几十口有男有女,看着易安一把将土豆秧苗拔掉,几个大大圆圆的果实就挂在上面,摘下来扔在地上,再用木锹将土豆周围的土拨开。木锄在土里慢慢的刨,动作小心手法柔和,一个个土豆像变魔术似的,从土里探出头来,把土豆上多余的土和根茎抖掉,留下干净的土豆,这些单个都有半斤重!可易安还没停下来,丢掉工具,伸手在土里慢慢摸索着,一会儿出来一个,一会儿又出来一个,这些就小些。

差不多了,易安起身,拍拍土,拿了个土豆递给李隆基

“这就是土豆,您看看”,又拿了几个递给郡府的官员。

转身对乡亲们说:”土豆是生的,不能吃,要煮熟才行

大伙收的时候,锄头不能用大力,刨坏了也不要紧,拿回去煮煮一样能吃,土里一定要收干净,还有小的在下面,土豆秧子也收好,等干了烧火炕!”

庄稼人看着易安起土豆,这还不简单,不伤了土豆就行,锄头怕不好控制,那就用手刨!

所有人都在这一亩地里收,郡府的大秤就在地头,一筐一筐的过来称重,称完就放旁边。

“易安,这个粮食怎么种植?怎么储存?怎么吃?”李隆基问道关键

“不挑地,荒地也能种植,村里人都会种,种了不用管,有没有水都行,随便种,放阴凉处盖住或者放地窖里都能放住,保存好了吃一年,煮着吃、烤着吃都行”易安答道

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一时半会儿收不完,可小吏身子抖的不行了

“杜别架,已经15石了”换谁压力都大,脑子都不转了,粟米亩产就5-6

“多少?”李隆基怕是没听清楚,追问一句

“15石了”

看着忙碌的众人,怕是要30石了,30石!这个数字轰的天灵盖生疼,这怎么可能,亩产30石的粮食!就在自己眼前!不挑地、不挑水还能长时间储存,这是什么神仙粮食,哪里会有这样的粮食!不敢想象,要有了这样的良种,天下百姓永远都不会再饿肚子!

叫来自己护卫

“你们给我把土豆重新称一遍,务必不能出错!”李隆基神色越发凝重!杜邦等一干郡府高官,听了易安和李隆基的对话,神情激荡,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既希望又怕失望!这帮子小吏瞎胡搞都是老手,可不能出了差池,小吏都去挖土豆!他们上阵,帮着护卫,计数、称重。没想到即将见证神仙良种的诞生!

忙了一上午,干劲不减,终于收完!

“回临淄王,算上村民抬走去煮的,亩产是50石!”护卫、官员一遍一遍的核对,最后给出的数字!说话声音都颤抖

“多少?”李隆基没控制住情绪,大声质问。

梁刺史赶紧过来说“是50石!”

地里的人都有点站不稳,天晕地转的,最后摊在地里,周围人说话、哭声都听不清楚,仿佛梦境般。

“李山,你死的冤啊,太冤了”吴氏的一声嚎,把大伙从梦境种拽了出来。

“这是神仙良种!俺们以后能吃饱肚子了,娃子再也饿不着了,好粮种!”

“50石!50石啊,老天爷啊,再也不死人了”

“老梁,这回好了,不挑地,不挑水,好庄稼,要过好日子了”

无论是郡府高官还是乡亲们,跳着、抱着、哭着,地里乱了!李隆基摩挲着怀里的土豆,泪水滴落在土豆上,一刻也不想放手!

老寿星裂开嘴,笑就没停,那犹如树皮般的面颊爬满喜悦,笑的宛如孩童!

“易安,汝找寻千古奇粮土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本王感激不尽,代朝廷,谢你!”李隆基控制着情绪,说完,向着易安拱手作揖。

郡府人等,整理衣襟、妆容后,拱手作揖。

百姓乌泱泱跪下,磕头!

易安面色庄重,对众人作揖,受了这一谢,周围静悄悄的,只有风声。

易安等了6个月,这才是带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