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夺权夺权

夺权!是一门充满危险性,且有很深奥的学问。君臣将相,总会出现一种情况:争夺权力。

你的权力太大,威胁到我,我就要夺了你的权。文官还好,他们不会采用暴力手段。武将不可控,手中有军权,就会干出弑君的事情来。

五代十六国就是这样,谁手中有兵权,谁就掌握话语权。正所谓,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主君和主将之间,永远存在一个问题:功高震主。

如何夺!怎样夺!采用什么手段!

有文化的聪明人夺权手段,一般会采用和平方式,他们既想夺你权,还要夺得名正言顺。比如子之夺了燕王哙的王位,搞了一个禅让制,终结了姬姓燕国七百多年国祚。赵匡胤也来一个杯酒释兵权,剥夺武将军权。

你遇到脾气不好、没有文化,崇尚暴力的人,那就是血流成河。

无论是夺,还是被夺地人,都会想办法守住自己的权力。夺权者,实力强大,被夺者,只能忍气吞声。被夺者,实力强大,就会向夺权者,发起反抗。

夺权,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楚怀王是夺权者,他的实力弱小。

楚怀王是楚国的王,没错。但,他是项氏拥立。项氏如日中天,他承认,其他人不敢反对。项氏不承认,其他人也不会承认。如今,项氏领袖项梁死了。其他人,会有什么想法?

你可以拥立一个人,建立东楚政权。我也可以拥立别人,建立西楚、北楚、南楚政权。

此时,楚怀王处境很艰难。他是东楚政权名义上的王,有名无实。简单说,是一位傀儡。他的存在,只是反秦需要,是个吉祥物。

楚怀王身边只有三个能臣被记录下来:上柱国陈婴、柱国共敖、张楚政权旧部吕青。

陈婴,这个人物,向来很低调。但,他的实力不允许低调。也可以这样说,陈婴想低调,却低调不起来。

他在东阳起义,发展顺风顺水,有两万多将士。其实力,可以当王。但,他听了母亲的话,不称王,投靠了只有八千子弟的项梁。与他一起消灭景驹政权,薛地会盟楚将。

项梁拥立楚怀王,他投了赞成票。项梁也担心这个人物,来了一个明升暗降,封他为上柱国,并把他挤出军政大权,打发他去盱眙辅佐楚怀王。

陈婴逆来顺受,喜欢低调。去盱眙,不仅保住了一命,还成为楚怀王身边第一批臣子,是元老级别的人物。

别小看陈婴这个宁愿封侯拜将,也不愿意称王的男人。他在势力强大的时候,投靠还没成气候的项梁,不代表他没有想法,是因为他有远见。

也可以这样说,他带着两万人去,是有资本。同时,也彰显了实力。这个爱保持低调的人,是有能力且有大志。只不过,他善于隐藏大志,不想当出头鸟罢了!

项梁给不了他想要的,他也会另择明主。

共敖,这个人物历史资料留下的信息不多。

共氏起源,主要有这几个姓:姜姓、姬姓、子姓、芈姓。

共敖这一支,史料有记载,出自芈姓,且出生很高贵。他出自春秋时期,带领楚国走向强盛的一位雄主:楚武王熊通一脉。

楚武王将王室封于共邑,其后代子孙以封邑为氏。共氏与屈氏、昭氏、景氏,都是王室后裔。

只不过,共氏发展没有这三家好,名人也没有这三家多,在楚国后期也没有发言权。战国时代,屈氏出了一个屈原,昭氏出了昭阳、昭雎,景氏末期还出了一个景驹。在楚怀王时期,屈、昭、景三家有很强的发言权,可以制衡楚怀王做的决定。

战国末期,共敖是楚国贵族。天下都在反秦,共敖也在反秦。他也成为了反秦领袖。

后投奔项梁,又因为是贵族身份,成为了楚怀王身边的柱国。

楚怀王对他很信任,也相当倚重。及至后来,楚怀王还派他成为南路军统帅,攻秦南郡。项羽分封诸侯,他被封为临江王。

吕青,个人简历就出色得多。他的祖父,曾是秦国太宰、北平侯,其父混得差点,只留下一个名字。天下反秦,吕青也加入反秦大业当中,成为元老级别的人物。与其子吕臣,组建苍头军,攻破陈,光复张楚政权。

后,听说项梁拥立楚怀王,他也支持。这个人物与项梁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同盟合作关系。

楚怀王身边这三个人很厉害,都是秦末汉初时代王侯的人物。

现在,楚怀王处境比较尴尬,是个放羊娃,要兵没兵,要将没将,要心腹也没有。他又会如何夺权,证明自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王?

项梁定陶战死,对于刚刚成立的东楚政权来说,这是一场重大危机。面对危机,需要一个灵魂人物站出来,主持反秦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放羊娃站了出来,他要承担起项梁的责任,凝聚反秦人心。

楚怀王向天下人表明一个观点:项梁这位英雄走了,还有他。

如果说这些事,不是出于放羊娃本人。这个放羊娃背后,绝对有个高手指点。所以,这个放羊娃不是软弱的人,而是有想法的人。

他的想法,只有一个:权力。

于是,楚怀王走出了夺权第一步:迁都。

你们不想我来,怕我来,不让我来。我就自己来。

楚怀王在盱眙待了三个月,这段时间他没有闲着。他花了大量时间,培养羽翼,也对东楚政权势力,做过调查和分析。其中,有四股势力影响到东楚政权的发展。

他们分别是项氏、吕氏、陈氏和刘邦。项氏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其他三家势力,不敢惹,惹不得。

吕氏是张楚政权旧部,也有很强的影响力。

陈婴是个老滑头,做人低调,不爱争夺。

刘邦势力最弱,与其他三家相比说不上话。

楚怀王要做的很简单:扶持弱小,压制强大。

能拉拢的就统一战线,有威胁的就联合弱小共同打压。随着项梁战死,这四股势力发生了变化,也为楚怀王夺权创造了条件。

楚怀王利用‘王’这个身份,夺权,分了几步走。

迁都彭城,这就是他踏出夺权的第一步。

这个决定,得到以陈婴、吕青、共敖为首的朝臣,一致支持。楚怀王得到首脑人物支持,带领臣子渡过淮河北上,将国都从盱眙迁到彭城。

现在的彭城,并不安全,随时可能成为秦军下一个打击对象。楚怀王选择往北边跑。大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简单说:不怕死,有胆魄。

接着,楚怀王面临一个问题,也是他要夺权走得第二步:夺兵权。

楚怀王抵达彭城,下达了一个命令:楚军驻防问题。

项梁战死,章邯随时都会打过来。楚怀王以这个名义,布置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以刘邦为主,驻扎在砀县。

第二道防线,以项羽为主,驻扎在彭城以西。

第三道防线,以吕臣为主,驻扎在彭城以东。

楚怀王、陈婴、共敖、吕青,固守彭城。

从这三道防线来看,秦军东进,刘邦是第一个被攻打的对象。项羽是第二个。吕臣是留下的后手,撤退用的。

就在项梁死后,楚地反秦,人心浮动,都在担心一个问题:章邯会不会打过来。

楚怀王运气也好,章邯斩杀项梁,没有选择向东,扑灭东楚政权,反而选择渡河北进。

趁着章邯战略在赵地,楚国正面军事压力暂时解除。楚怀王开始着手整顿楚国政局,并亲自掌控楚国军政事务。

楚怀王又实行夺权下一步:掌握兵权。

楚怀王将项羽、吕臣二支军队合并一处由自己直接统帅,开始统治南方各路反秦义军。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项羽、吕臣乖乖交出兵权,没有选择反抗!

这只能说明,楚怀王夺权手段,是相当高明:恩威并施。

他先用高官厚禄,给项羽、吕臣来了一个明升暗降。接着,顺手夺了他们手中的兵权。

吕臣被封为司徒,吕青为令尹。项羽被封为长安侯,鲁公。

项羽、吕臣都被夺了军权。只有刘邦没有被夺军权,反而升了官,为砀郡长,封武安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我想有以下原因:

1.楚怀王有意扶持刘邦。

楚怀王策略是打压强者,扶持弱者。他要打压项羽和吕臣,就要扶持新人来制衡。局势平稳,他才能巩固权力。

2.刘邦的身份不同。

刘邦虽属于楚军阵营,但属于合作者,同盟者。楚怀王想要夺,刘邦不会干。项氏、吕氏被夺,为了名声,不会反抗。刘邦是跟谁混有好处,他就去。

楚怀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人选择夺,什么人选择不夺。楚怀王没有夺刘邦军权,反而升了他官,封为武安侯,砀郡长。

但,楚怀王还有其他小动作,分化刘邦权力内部结构:提高曹参地位,封他为建成君,戚令。封周勃为虎贲令。

刘邦的部将,楚怀王去封。这个信号,聪明人岂会不懂。

楚怀王忘了一个事实:刘邦的部将,是拉不拢。他们只听刘邦一个人的调遣。

总之,楚怀王这次夺权相当成功,用一个有名无实的官爵给项羽、吕臣,就掌握了军权。

刘邦就让他在一线抵抗章邯,借用秦军之手,消灭他。

或许,这高明的主意,出色的手段,不是楚怀王能够想到。但,至少能够说明,楚怀王身边有个高手指点,他能够听得进去别人提供的意见。同时,也说明了他这个楚国王室后裔,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楚怀王夺权之后,又会如何巩固权力,实现先祖的丰功伟业!

砀郡长,武安侯,这个身份,将会是刘邦新的起点,也会是他走向帝王霸业新的征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