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朝堂改革

在这之后,李炎没有犹豫,直接也就是宣布了那些叛乱之人的处置。

“光王李怡领兵谋反,罪不可赦,着光王李怡剥夺王爵,除去族谱,移平三族。光王太妃目无掌上,着白绫赐死。”

“念及进来多变,不宜过多杀生,从李怡谋逆叛乱者,将校以上,皆斩,族中男丁大于十二岁者皆斩,其余家人贬斥为奴,军中士卒,没有参与此事的人可得赦免,同上官叛乱者皆斩!”

所有人都动容,不是因为这个处罚太重了,恰恰相反,这个处罚实在是太轻了。

按照惯例,造反最轻是要夷三族,最高可以灭九族,而今日这叛乱的阵势,是丹凤门之变后的又一场大规模政变,朝臣们已经做好了皇帝清算血流成河的准备,可没有想到皇帝的解决办法是只追究首恶,其余人等贬斥为奴,仅此而已。

要知道上次,仇士良,李训,还有安王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么好呀,整个京都宦官被清洗者可谓是人数不少,宫娥者也是不少,官宦那诛三族者更是稀松平成。

他们亲身经历过了叛变再到镇压的全过程,心惊肉跳!他们明明发现皇帝愤怒已极,将四千人在含元殿前诛杀的干干净净就是证明,如今却又为何轻轻放过,这着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由得让人怀疑,这皇帝还是丹凤门之变时的少年天子,李家儿郎吗?

不过皇帝杀生少终归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而朝臣那边,原来沉默一片的气氛也开始活跃起来。

很明显为李炎的旨意触动,看起来皇帝没有打算搞追究牵连。

这让他们心里多少舒服了一点,他们原本以为皇帝一定会趁此机会扫灭牛党等与李党对视的人员,结果却是这样的结局。

看来皇帝的心多少还是有些注重平衡来着,不希望一党独大。

不管怎么样,这让他们感动涕零。

然而事实说明他们实在是想多了,因为接下来李炎又发布了一道诏令:“朕经过反思,今日之祸,原因有二,其一,光王蓄谋已久,结党营私,纵兵为祸。”

“其二,牛党祸乱天下,无视朝廷法度,肆意勾结宗王。朕决定,即日起,朝臣之中有勾结光王,但未曾参与此处叛乱者皆打入锦衣卫大佬,交由锦衣卫处理。”

满朝哗然。

锦衣卫是什么那可是自丹凤门之变之后一举查抄诛杀了安王一党以及惩处了一批在朝堂的结党营私的臣子的呀。

那地方灰暗至极,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地方呀。

显然可知一旦进了那地方绝无生还的呀。

可是偏偏这样众人也是不敢开口反驳,一来李炎刚平定光王之乱气势正盛,二来他们当中大多人与光王一系本身就不对付,那些人本就是他们的死敌。

按照事先早就商定好的计策,李炎不紧不慢就是接着说道:“自此羽林卫,金吾卫等军队,以及内外文臣,武将任命皆需朕亲自同意方可生效。官员外出任职需得朕亲自接见予以同意方可任职。另外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合并一处改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同级,专司政事,下统六部,枢密院司兵事。”

当然了,最终的原本绝对的中书门下还是没了,三省合一更是简化办公,又是有利于自己的统一大唐之事。

军政分开又互相制约,不至于像宋朝那般贱武,可以处在一定相对平衡线之中。

当然实际上这里边还是有一些用文制武的意思的,毕竟兵部还在政事堂之下,军械制造,调兵行文之类的还是有政事堂制约的。

而且枢密院也不可能全然都是些武职的,还是有一些秘书等文职工作的。

“另外即日起,朕将亲自重整长安各处兵马,留强去弱,以振军心。另外令关中等地,河东地区,还有金商,山南西道等地挑选精锐将士,进京候选。以各地进京候选将士的精锐程度,人数来衡量各地治军成绩,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奖惩。”

这个事先可没有呀,看来陛下是要动真格的呀。裴度和李德裕等人虽是实现不知,可是大概也能猜出一二。

可是令狐楚就是有些不明白了,“陛下,敢问第二条,是何意?”

李炎扫了他一眼,“意思很简单,何必明知故问呢?”

“整顿禁军,增强禁军实力以拱卫京都,以免再有不臣之人打了长安的主义。”

当然了以此来削弱地方割据,增强中央集权的话,李炎现在不会儿说去,毕竟这些朝臣里面可还有各地藩镇节度使的人来着。

现在只能摆在暗地里,明面上不行的。

现在这关中河东,还有山南西道等地李炎还是能够控制来着,所以先从这些地方抽调精锐还是及其简单的。

而想要安稳全局,那么就必须将各地一定精锐抽调中央,瓦解掉各地的牙兵,而想要瓦解掉这种东西,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典型出来,需要讲地方打服打怕。

而那个典型只能从与宛若独立小王国的河北三镇下手。

可是现在禁军还是弱小,想要打这个典型还是很困难的。

现在预预防主将的权威过大,抹除军队中的私人烙印,同时练兵这才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令狐楚本就是科举出身,文官中的大佬很快他也就是听明白了,他明白李炎为何这般对他。牛党之人大多已经是牵涉了光王谋逆之事,虽说自己没有参与其中,但是自己终归是牛党之人,李炎心厌牛党怎会儿不气。

“倒是老臣疏忽了。”

令狐楚乃是老臣,如今更是七十来岁了,虽说才不及裴度,但是有些事情李炎也不好做的太过。

所以此时很快也就是翻篇了,“三省合并,中书门下既无,着令裴度为政事堂平章事,李德裕为参知政事总领政物,王涯,李石为参知政事总司财政,郑覃,陈夷行为参知政事,郑覃郑覃专司工程军械,陈夷行专司农事。”

“枢密院者,以李载义为枢密使,韩通,程志,尉迟安,秦奋,杨卫春,韦绩,马明远为同知枢密院事。”

李载义任职在外,枢密院可以说是无人主持,一来乃是无人有那个能力,二来十这样方便李炎掌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