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 大秦幼儿园

扶苏和怀里的小崽大眼瞪小眼。

小南嘉乖巧地窝在大伯怀里,但小胖爪子却很迅速地抓紧了大伯的衣襟,怎么都不肯松爪。

扶苏真的很难理解。

他认真的咨询小祖宗:

“你到底喜欢我哪里?”

扶苏自认为对这崽子已经很没耐心了。

不是都说小孩子敏感,谁对他好他就喜欢谁吗?高弟家这个崽怎么看着傻乎乎的,和他爹一样?

南嘉还不会说话,但是几个月大的小婴儿其实是能听懂人话的。婴儿比大人们以为的聪明多了,不会说话不代表听不明白。

南嘉直接把脑袋往扶苏怀里一埋,来回蹭了蹭,又抬起脑袋亮晶晶地看着他。

扶苏:……

没看懂,但是好像领会了他的意思。

仿佛是说自己就是喜欢大伯,喜欢和大伯玩,喜欢待在大伯怀里。

扶苏求助地看向父亲。

始皇帝看了半晌的热闹,这才伸手把崽子拎过去,自己抱着。小孩一开始还挣扎,看清楚是祖父抱自己,就乖乖不动了。

他虽然粘人,却不吵闹。只要满足了他的小要求,他就会窝在那里开心地盯着你,也不要你陪他玩。

始皇低头看了一会儿,对扶苏说道:

“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扶苏:?

始皇补充道:

“很乖,不吵不闹的。”

扶苏反驳:

“我没有这么粘人。”

始皇挑眉看他:

“你还不粘人?朕去哪里你就跟到哪里,困得走路都不稳当了,还非要拽着朕的衣摆跌跌撞撞地跟着走。”

尤其是每日早晨,为了上朝始皇会起得很早。小孩子觉多哪里起得来,强撑着爬起来就往父亲腿上一扑,半梦半醒地跟着左右挪动。

那时候扶苏还小得很,始皇帝都舍不得让他早早起床开始念书。想让他多睡一会儿他自己倒是不肯了,只好把人抱着一起去上朝。

然后在路上小兔崽子就睡着了,睡过了一整个早朝。群臣就这么看着王上抱个孩子来上朝,全程搂着孩子听他们奏事。

这样的日常大概持续了三年。

后来扶苏早上起得来了,就变成小团子每天兴致勃勃地跟着父亲去上朝,像模像样地坐在父亲身边。

群臣的奏事他不见得听得懂,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干点别的。比如盯着王绾的脑袋确认王绾是不是比昨天更秃了一点,再比如盯着李斯的脸数褶子。

对群臣来说,这也太可怕了。

本来在王上跟前就不太敢开小差,王上还带个小监工来。小扶苏非常积极地要给父亲分忧,所以他目光炯炯地盯着所有人,谁脸上痒挠一下他都要当众举报。

王上当然不会计较这个,但架不住被当众指出来有点丢人。尤其是下朝后还会成为谈资被同僚打趣,一时间群臣苦不

堪言。

好在王上很快就制止了太子殿下这种行为,太子就只能继续去数褶子了。

始皇帝想起这些往事,不由怀念起扶苏稚嫩的时候。虽然那会儿干的事情比较让人啼笑皆非,但却很可爱。

扶苏也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他眼神飘忽了一下:

“三岁之后的粘人和在襁褓里的粘人,那能一样吗?”

三岁之后多可爱啊,还会童言童语逗父亲开心。每回父亲批奏折累了,他还能蹭过去给父亲捏捏手。

哪怕没什么力道捏了等于白捏,也好歹是一片孝心。

小南嘉就不行了,这么小除了要人抱着什么都做不了。不像他可以自己坐着,不打扰父亲。

始皇帝反问:

“早朝时睡得天昏地暗,不还是要朕抱着?”

扶苏选择性当做没有听见。

他继续和南嘉对话:

“以后不许缠着我了,听见没有?我很忙的,没有空带孩子。”

南嘉也学着他把脑袋一撇,假装没有听见。

始皇叹气:

“好好一个孩子,又跟你学坏了。”

他倒是也想帮爱子把这些孩子隔开,不光是为了爱子能轻松一些,也免得他上梁不正下梁歪,带坏小孩子。

可这件事从上辈子就无解,身为始皇帝的他也没办法。

上一世扶苏刚开始对这些晚辈还是很有耐心的,毕竟和小孩子玩虽然耽误事,但奶娘侍者也不敢真叫他们影响太子处理政务。

一般就是随便陪一会儿,算是闲暇时候的娱乐了。小孩子天真可爱,在他面前大多乖巧不闹人,还是很好带的。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父亲喜欢看他和孩子们和乐融融的样子。

大约还是担忧爱子情感缺失的问题,所以喜欢见到扶苏和弟妹们和睦亲近,也喜欢见到扶苏受到晚辈们的喜爱。

扶苏自己也不讨厌,就干脆顺着父亲的意思和他们多相处了。

结果他万万没想到,弟妹们那么能生!

如果只是被几个小孩围绕,扶苏还能应付。当孩子变成十几个后,他就有点吃力了。

然而他光是弟妹就有三十多个,怎么可能晚辈只有十几个?至少在三十的基础上乘以三吧,毕竟后世一夫一妻制的时代生多胎的都不少呢,更何况如今一夫一妻多妾。

一百个起步的皇三代,哪怕这些孩子年岁各不相同,有些小崽子出生的时候前头的崽子已经长大了,对扶苏来说也很恐怖了。

因为孩子并不是长大之后就不粘人的。

进学之前,谁问起他们都说最喜欢的人是大伯/大舅舅。哪怕不能和小时候一样撒娇要抱抱,也爱跟在扶苏身后转悠。

父亲一般不会限制儿女们回宫,所以咸阳宫里时常充满了小孩子。有事没事就聚在太子宫不走,扶苏一回来就会被包围。

这么多小孩怎么可能不闹矛盾?

争风吃醋的本事那叫一个与日俱增,比后宫夫人还在行。扶苏还得负责调停,免得自家兄弟姐妹真结下仇怨。

扶苏哄人和端水的本事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他后院能姬妾和睦全赖崽子们的磨砺。

所以这一世扶苏坚决拒绝了娶妻纳妾,好不容易逃出升天,他是疯了才继续给自己找不痛快。

姬妾一点不比崽子们好对付,他总不能真的动不动就冷脸惩处。那又不是他的臣子,人家姑娘出阁前在家中也是娇宠大的。

总之,这种日子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姬妾不能随意遣散,父亲不会同意,其他人也不敢娶和太子和离的女子。所以能解决掉的只有小崽子们。

扶苏痛定思痛,决定扭转自己的形象。

当什么温柔耐心好长辈?要当就当小孩子最讨厌的那种长辈,比如见面就爱问你学习成绩如何的那类。

扶苏开始给小孩子加功课了。

闲着是吧,提前进学好了。伯父/舅舅这是为你们好,不学习的人没有出息,早点学习就能早点成才。

在扶苏的督促下,超过三岁的小崽子都被送进了学殿。先生们有了太子的授意,布置功课一点都不留手。

但这还不够。

所以扶苏选择了每逢家宴就把大家的成绩单拿出来,当众念成绩。然后请他们祖父奖赏学得好的孩子,以作鼓励。

本来嘛,小崽子们最喜欢的是扶苏,最敬爱的是祖父。结果扶苏把他们丢进了苦海不说,还要当着祖父的面念成绩。

学习好的还好说,学习不好的简直要气死了。不仅要在别人面前丢人,还要在祖父面前丢人,这谁受得了。

于是扶苏成功沦为孩子们最讨厌的长辈。

他们父/母:好!就该这样!

大兄从小就会装模作样霸占父亲,凭什么自己生的崽子还要最喜欢大兄?大兄抢走父亲还要抢走他们的崽,太可恶了。

现在知道了吧,只有你爹/你娘才是对你最好的,要喜欢也该喜欢亲爹娘。

但要不怎么说小孩子最好哄呢,没过几年,扶苏中毒身体开始不好了。

以前健康的人,从此开始缠绵病榻。他们每次听到的消息就是太子又生病了,太子病得很严重,不知道太子这次能不能撑得过来。

直接把小孩子们打懵了。

虽然他们很讨厌扶苏在学业上给予的压力,可他们也是记得小时候扶苏对他们有多好的。

要是哪天扶苏真的病逝了,他们肯定要哭死。

当时就有一大半的孩子开始反思了,伯父/舅舅是为了他们上进才抓他们学习成绩的,他们怎么可以因为这点小事就记恨对方呢?

一群崽子凑在一起讨论了很久,最后认为不能让扶苏带着遗憾离世。要是扶苏真的以为他们恨他的话,肯定很难过。

其实他们就是闹点小脾气而已啦。

扶苏:?

我怎么就要离世了?

反正自那之后,扶苏重新成为了大家的心头好。

始皇也觉得多让这些活泼有朝气的孩子陪伴在太子身边,能让太子沾染一些生气,身体就能好起来了。于是鼓励孩子们多去太子宫逛一逛,还为此给他们减了作业。

孩子们:好耶!

祖父真好,伯父/舅舅也好。

扶苏:……我觉得我没有沾染生气,我只会被他们折腾得开始生气。

扶苏有气无力地往父亲身上一靠:

“父亲当初也太狠心了,我都病了还要让那群孩子来闹我。”

始皇帝却觉得爱子这是口是心非。

和孩子们相处时分明很开心,却不愿意承认。他也说了小孩子敏感,他要是当真只是逢场作戏,小孩哪里还会搭理他。

方才扶苏在轿撵中休息时,因为束着发丝睡觉不舒服,就卸下了发冠拆了发髻。下轿前仓促地重新束发,束得不是很紧实。

这会儿往父亲身上一靠,发冠又歪了。几缕发丝垂落下来,正好落在南嘉手边。

南嘉伸手就抓住了,好奇地扯了扯。

扶苏嘶了一声,捂住鬓角:

父亲你看,他一点都不乖!16_[(”

多大的人了,还告小孩子的黑状。

始皇帝替他将头发解救出来,又为孙子说了两句好话。小孩子不懂事,当伯父的总不能和他计较。

扶苏却找到了借口:

“父亲快把他送回爹娘身边,让高弟和弟妹好好教教孩子,这样以后就懂事了。”

始皇:……

南嘉却已经把脑袋探过来了,揪着自己的短头发示意大伯也拽回来。这样他俩就扯平了,大伯不要生气。

扶苏没好气地伸手捏了捏他的胖脸蛋:

“行了,本来就没几根毛,再揪就掉光了。”

达到目的地后,扶苏下了车也没和公子高提教育孩子的事情。只轻哼一声让弟弟看好儿子,不许再让阴嫚拐走了。

公子高抱紧儿子,有些茫然:

“崽啊,你伯父这是生气了还是没生气?”

南嘉兴奋地手舞足蹈,咿咿呀呀地告诉父亲他刚才在马车里和大伯玩了揪头发的游戏。

可惜他爹听不懂。

李姻走过来接过孩子:

“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殿下就是很喜欢南嘉!”

公子高迷茫:

“你怎么看出来的?”

李姻意外地瞥他一眼:

“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啊,你没见到刚刚太子摸了好几下鬓角吗?”

公子高:?所以呢?

李姻振振有词:

“他发髻也变了,肯定是重新束发了。方才在车内约莫是南嘉扯掉了他的发冠,又拽疼了他鬓角的发丝。这样殿下都没生气,还不算喜欢南嘉吗?”

公子高想了想:

“或许是大兄不和小孩子计较?”

李姻沉默片刻:

“你不是说殿下以前连几岁大的弟妹都不放过吗?”

这像是不和小孩子计较的人?

公子高:……也对。

所以为什么同样是小孩的弟弟妹妹,大兄斤斤计较。弟妹们生的孩子,他倒是挺宽容的?

公子高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个解释。弟妹是和大兄抢父亲的,侄甥对大兄没有威胁。

有一种人,嘴上永远不肯承认自己喜欢小孩,非说只有乖巧漂亮的才能让他稍微有点耐心,大抵就是扶苏这样。

马车上的后半程始皇帝就以要看奏折为借口,把孩子塞回给扶苏了。扶苏嘴上抗议了两句,实际也没把孩子撇开,任由小胖崽在他怀里待了半天。

始皇实在弄不懂爱子的别扭:

“你对你自己的孩子倒是没这么温柔耐心。”

桥松他们都是好孩子,也很乖。

扶苏叹气:

“不要提桥松那个臭小子。”

从小就一身反骨,长大了还管起他爹来了。

当初扶苏身体变差之后,桥松就开始整日盯着父亲的衣食住行。管得比夏无且还严格,这不让那不让的。

扶苏当了皇帝也躲不过去,桥松说“父亲有本事就废了我这个太子”,如果不废太子,他就仗着太子身份一直管着他爹。

扶苏想起来就来气,所以趁着孩子还小要多欺负几回,找回场子。

始皇帝觉得长孙这样很好:

“你当时那样子,就该让他管管你。”

要不是有懂事的大孙子帮他整日盯着爱子,他还要额外花很多心神在这方面。孙子还是非常能干的,给他省了不少事。

桥松敢这么管他爹,想也知道从小和父亲关系很亲近,这才什么都不怕。

扶苏前世对自己的孩子也算温柔了。

始皇帝又问:

“那舜华呢?她总不可能还和你有旧怨吧?”

扶苏就不说话了。

舜华上一世早夭,小姑娘还没长大就没了。一开始他是不太敢亲近孩子,怕这次又没养住。

后来过了上辈子的死劫,舜华也有了自己的喜好。整天跟着韩信疯玩,也没兴趣往父亲身边凑了。

她不过来,扶苏干脆也不过去了。

女儿不亲近自己,扶苏就做出一副是自己不想和他们亲近的样子。他就是这么个冷心冷肺的渣爹,他们各自安好就好。

扶苏跳过这话题说起幼子琼琚:

“琼琚打小就独立,都不亲近我。”

始皇没有回话。

父子俩相对沉默了片刻。

始皇最后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朕知道你是为了朕和大秦才疏忽他们的。”

那时扶苏刚刚重生,满脑子都是健在的父亲和漏洞快成筛子的大秦。为了不重蹈覆辙,扶苏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

恰逢那会儿

三个孩子还小,他们的童年就是扶苏最忙的那几年。等忙完了,孩子也长大,不需要父亲了。

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好在虽然没有父亲的关怀,还有公子高在背后默默帮大兄照顾三个孩子。舜华和琼琚上辈子有父亲关爱,这辈子也有叔父补上这个缺漏。

就是母亲早逝这个问题尚未解决,好在李姻是个很温柔的女子。她也很喜欢这三个孩子,刚生完孩子她看谁都带着母性,孩子们似乎在她那里找到了缺失的母爱。

扶苏想了想感觉这样也挺好的。

他续娶的话,妻子总会有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还和前面三个有竞争关系。指望妻子真心关爱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但是将叔母当成母亲就没这个麻烦了。

不过——

“弟妹一个人带四个孩子是不是太辛苦了一点?”

李斯这个女儿好像和他性格完全不同,没什么事业上的野心。嫁人之前也没什么自我,对一切安排都接受良好。

哪有没偏好的人呢,不过是习惯压抑自己而已。

李斯真是造孽,好好一个女儿被他养成这样。希望高弟能靠谱一点,不要也跟旁人似的只把妻子当贤妻良母这样的工具人。

扶苏回去琢磨了两日要怎么答谢弟妹替他照顾儿女这件事。

主要是琢磨一下该怎么才能告诉弟妹,其实不帮他照顾孩子也是可以的。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总是把自己困在王室儿媳这个身份里贤惠大度。

他担心直接过去说,弟妹会来一句“照顾孩子们是我应当做的”。

最后扶苏把长子桥松叫来了:

“你这些日子和叔母相处这么久,有没有意识到问题?”

桥松也憋了很久了。

他气愤地说道:

“李丞相当真可恶,上回他来看望叔母,张口就是‘你做得很好,嫁入王室就该这样贤惠’。”

桥松愤愤不平地挑了李斯一堆毛病。

什么李斯根本不关心叔母过得好不好,他只关心叔母不要做错事惹怒公子高。

都说言传身教,孩子大多会受父母的三观影响。扶苏是什么样的,哪怕他没有刻意引导,桥松也跟着他学成了什么样。

所以李斯那些话,桥松听着就觉得很刺耳。

他从小就受父亲影响没生出什么大男子主义来,而他爹扶苏则是个奇葩。思维极其固执,受利益逻辑主导,与世俗观念相悖。

扶苏听着儿子的抱怨,片刻后说道:

“哪有什么应当做贤妻良母的女子,只不过是男子需要这样的女子为自己谋利罢了。李斯会这么说也不奇怪,他官做得越是高,就越怕会受家人牵连获罪,所以会叮嘱你叔母柔顺听话。”

桥松若有所思:

“旁的男子对妻子有这样的要求,大抵也是为了利益了。贤妻良母能替他们操持很多事情,他们就可以安心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

扶苏颔首:

“虽然有这样的妻子能叫朝中官员不必为内宅烦心,可以提升办公的效率。但为父觉得,这笔买卖太不划算了。”

女子困于内宅只能帮男子解决一点小麻烦,这些麻烦找管家也能搞定,何须女子来费心?贵族家宅中的管家是干什么吃的,该干的事情不干,其实不是浪费人力?

让管家接手这些琐事,女子就可以解放出来了。然后出门创造更多价值,这样才是对大秦最好的选择。

桥松明白了:

“父亲想让叔母出门做事?做什么?”

扶苏摇头:

“我只是想让她意识到她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受父母的思维灌输困于内宅。你去打探一下她有没有什么喜好,让她做她想做的事情就好。”

女子有了事业便能渐渐独立起来,心态人格也会变得健全。他想感谢弟妹,就得做点对弟妹来说她最需要的事情,比如送她一份事业。

过了几天,桥松神神秘秘地跑来告诉父亲,他试探出来了。

扶苏愿闻其详。

桥松看着有点兴奋:

“叔母说她以前在家中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弟妹们一起学琴棋书画。因为她学得最好,弟妹们就会总是来请教她。”

李姻幼时很仰慕家中的先生们,她觉得做先生可威风了。又有才学,又受人敬仰。

后来她也过了一把瘾,发现当先生确实很快乐。尤其是父母都支持她,觉得她愿意教导弟妹,是她乖巧懂事。

李姻喜欢孩子的性格大抵就是源于这个。

因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她可以给他们当先生,想教什么都可以。而且孩子性格纯净,和他们相处很开心。

扶苏明白了:

“这件事好办。”

转头扶苏就和父亲说:

“我听阴嫚说高弟如今沉迷情爱小道,整日里公务也不好好做,总想着早日下职回去看妻儿。大男人怎么能这么没出息?不如让弟妹也忙起来,这样他就无法偷懒了。”

如果提前下班回去也见不到妻儿,那除了继续留在衙门里办公也没别的选择了。

扶苏这招就叫釜底抽薪。

始皇认为他这是在偷换概念。

二儿子分明是因为新婚燕尔加上刚有第一个孩子,才恋家了一些。他倒好,直接给人一家三口分开,还想压榨哺乳期母亲的剩余价值。

扶苏坚决不认:

“是弟妹自己喜欢当教书先生,我只是在满足她的事业心。”

始皇反问:

“难道不是你担心再被孩子们淹没,所以提前找个人替你带孩子?”

扶苏的建议是让李姻去六英宫的学殿里当先生,她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如果没什么好教的,带着孩子们做游戏也好。

小孩子多跑跑跳跳才能茁壮成长,正好给他们增加一些活动课。

扶苏甚至都在玄宸宫里规划好了:

“父亲你看,之前给弟妹们准备了四十九座独立的宫室让他们居住,如今还有很多空余。正好可以圈起来作为学殿,以后孩子们还是按照年龄去上学。”

什么幼儿班、少儿班的都能搞起来,二百个崽子还不易住得下。回头估计得拼屋,一个宫室多住几个。

问题不大,每套宫室都是五大间。除却正中的要留作客厅之外,两侧都能住人。

住房紧张就住四个,每人一个独立卧室。住房不紧张就住两个,还能匀出一个书房来。

扶苏摩拳擦掌要搞出一个全日制住宿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一直上到大学那种。

别看他是主动把小崽子接入宫中,实际上这可比上辈子任由他们出入宫闱好得多。学校可是有门禁的,不让随便乱跑,他们就在学校里老实待着吧。

“一旬十日,给他们放两日的假,让他们能回家去看望父母。”

上八休二,已经很宽松了。要知道如今宫中那些弟妹,根本没什么固定假期,只能等过年或者酷暑才可以休息。

始皇帝听完后:……

你要不听听你自己在说什么?你那群弟妹还没成婚呢,你就已经开始打算把他们关在宫里往死里学了。

最后始皇只能委婉地表示:

“你先去问问弟妹们能否接受这个安排,再问问你二弟妹肯不肯去当先生吧。”

他觉得就以太子和弟弟妹妹的关系,大家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扶苏又不是那些孩子的亲爹,还能强迫人家把孩子送进宫吃苦吗?

事实证明,可以。

扶苏先找到妹妹阴嫚:

“你可看见高弟如今的模样了?被儿子拴着做什么都不方便,整日净带孩子了。”

阴嫚心有余悸:

“是啊,上回约高弟出门踏青,他居然说要把孩子一起带去,我们就干脆不带他了。”

扶苏心知稳了,他接着说:

“以后孩子会越来越多,总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不如等他们能进学了,就将他们送入宫中求学。有宫中侍者照顾,肯定不会出问题。”

阴嫚闻弦歌而知雅意:

“大兄的意思是,让他们整日在宫中上学?那隔几日回家一次呢?”

扶苏答道:

“每旬最末的两日可以出宫,寻常时间只能在长乐宫里待着,不许出去乱跑。”

阴嫚盘算起来。

生个孩子,自己每个月只要带六天。而且还不一定是六天,毕竟又不是自己一个人生的,孩子不还有另一个家长吗?

对半分,一人带三天孩子,其他时候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仅不用照顾小孩,还不用担忧孩子冷了热了生病了,甚至宫中还会有专人负责督促孩子学习。

——这也太美妙了!

阴嫚这些天围观二弟夫妇带孩子,快有恐育情绪了。南嘉已经很乖了,但她还是受不了整天围着孩子转。

但是自家孩

子丢着不管也不太好。

像他们这些始皇的子嗣,哪怕从小父亲来看他们的次数不算很多,至少母亲是几乎时刻陪伴的。

阴嫚想着自己要是成婚了,即便是招赘,男方也不一定愿意代替她天天看孩子。

她还要忙事业呢,实在是没空带孩子。

丢给先生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六英宫里的崽子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进学的年纪单独住在六英宫,偶尔才见见父母。

以前她还想过厚着脸皮把自己孩子塞进宫里,跟着大兄的孩子学习。结果大兄就三个孩子,等她的孩子出生估计是蹭不上了,总不能为了她家崽单独开班授课。

现在好了,大兄主动要承担教育和照顾的职责,不同意的是傻子。

在宫里待着也不是就关起来不给接触父母了,他们都能随时进宫。想孩子了,或者孩子想家了,都能过去看望。

反而是待在自己家里,没有那么多小伙伴。想找人玩还得出门拜访别人家,一次性要聚齐那么多同龄人并不容易。

阴嫚觉得小孩子的社交也是很重要的。

她忍不住问道:

“只能等进学的时候送进来吗?能不能早一点?”

学前班也可以搞起来嘛。

扶苏颔首:

“都可以,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阴嫚又问大兄什么时候能办起来,他说看大家同不同意。如果半数人没有意见,随时可以办。

“大兄你放心,我一定帮你说服他们!”

阴嫚立刻就去动员弟妹们了。

等说动他们,她就可以去找父亲说养男宠的事情。

成什么婚?男人可以纳一堆妾,她也要养一堆男宠!

就是男宠养多了很难分辨孩子是谁的,到时候想把孩子丢给父亲照顾都不知道丢给谁。

所以阴嫚一直忍着没说,只道自己暂时不想成婚。

如今的时代基本没什么避孕措施,到时候怀孕了是生还是不生?生下来哪个男宠负责照顾?

有了大兄办的这个幼儿园,她就没负担了。她可以想养几个男宠养几个,孩子分不清生父更好,这样孩子就只认母亲了。

阴嫚拿这个说辞说服了一众妹妹们。

妹妹的人数不够,大兄说要一半人同意才行。然后她又带着一群妹妹去游说其他弟弟,专挑他们想听的说。

当然不能和弟弟说什么男宠的,要说孩子留在家里十分吵闹。别看有妻妾照顾,小孩子闹起来可不是妻妾能管得过来的。

阴嫚还带他们去围观了公子高的现状,成功说服了以将闾为首的一众怕麻烦党。

公子高:长姐你……

阴嫚抓住机会劝他:

“高弟,你这样下去不行。你看你和你妻子整日就围着孩子转,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了。你仔细想想,你都多久没有陪弟妹出去踏青了?每次都要带孩子一起,你是去陪孩子的还是去陪她的?”

公子高顿住了:

“我真的为了孩子忽略了阿姻吗?”

阴嫚认真点头:

“而且我都问过弟妹了,她说她很愿意去给长乐宫的学殿当先生。她想做这件事,你总该支持一下吧?大不了你到时候陪她一起去带孩子呗。”

他记得高弟小时候也是这种爱照顾弟妹的性子,大兄忙的时候就是他帮忙带弟弟、阴嫚帮忙带妹妹。

别说李姻了,阴嫚觉得她二弟也很适合去当幼师。到时候夫妻俩都在长乐宫工作,高弟还能在工作时间见到妻子,他肯定更乐意。

公子高立刻妥协了:

“长姐说的对,那我支持你们。”

阴嫚拿出写好文字的纸张让他们签字画押,说等凑够了人数她就拿去说服父亲。

扶苏只等了几日,阴嫚就搞定了一切。

不着急不行,泰山封禅结束了,群臣停留在齐地的时间只有十天不到。他们要在十天内处理好最紧要的事务,然后赶回咸阳继续办公。

有些弟妹也要跟着一起回咸阳,都城那头走不开。像阴嫚这种可以慢悠悠跟着父亲的王驾巡游回京的,属于少数。

这天阴嫚跑来找父亲说养男宠的事情。

始皇听罢不由疑惑:

“你怎么突然想养男宠了?”

阴嫚凑到父亲身边坐下,抱住他的手臂撒娇:

“父亲就答应我吧?您怎么舍得我嫁出去给人当小媳妇?养一群男宠讨好我,我就还是未出嫁的小公主。”

未出嫁的小公主高兴了可以在府里享受男宠的奉承,不高兴了还能回宫居住。出嫁后宫里属于她的宫殿肯定就收回了,毕竟还有很多小崽子等着分宫殿住呢。

始皇到底还是疼爱女儿的,并没有拒绝这个请求。他只是不解女儿之前还说对男婚女嫁不感兴趣,这是遇到什么事才突然改变了口风。

阴嫚不好公然说她不想孩子认爹,所以足足等到大兄要办幼儿园才开口。

她找了别的借口:

“之前忙着在朝中立足,没有心思考虑儿女情长。”

始皇已经看透她了:

“你想让你的孩子都从赢姓秦氏。”

阴嫚嘿嘿一笑。

能当王室成员,谁要当外人啊?跟随父姓那就和宗室关系很远了。

现在父兄当家的时候还好,她依然是尊荣的长公主。等侄子、侄孙上位,人家可不一定给她的儿女面子,毕竟是外姓人。

但是孩子们都继承赢姓秦氏就不一样了,这种是妥妥的自家人。哪怕以后宗室人数多了不值钱了,出去也能扯秦帝的幌子被人高看一头。

打个比方,汉末三国时期,同样是八百里远的旁支穷亲戚。刘备能说自己是刘氏宗亲,不姓刘的能说“我是某某公主之子,我也有高祖血脉”吗?谁理你。

姓氏传承才是最稳固的,可以证明你的祖上血脉。哪怕有人质疑你只是恰好也姓这个,你也能拿出族谱反驳对方。

最重要的是,姓氏它直观啊!

一听就知道确实是皇室宗亲,一般人也不敢冒充这个的。

阴嫚反问父亲:

“父亲莫非不同意我让儿女跟我姓?”

始皇帝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阴嫚又问:

“那这个学宫,父亲同意建立吗?”

并摆出一副“如果父亲不同意,那我和男宠生的孩子就没人照顾了”的可怜模样。

始皇被她气笑了:

“原来在这里等着朕呢。”!

无字惊鸿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