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明朝宝藏永乐店

第39章 明朝宝藏永乐店

东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五月发生大水,在于“是时嗣主幼冲,母后称制,庾亮以元舅决事禁中,阴胜阳故也”。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515年)三月,梁军截断淮河,以水倒灌寿阳城。四月,堰成而复溃,“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导致“沿淮百里内冈陵木石无巨细毕尽,负担者肩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疫灾大起,“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次年“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到“九月丁丑,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河南诸州大水,则被认为“是时独孤皇后干预政事,滥杀宫人,放黜宰相。杨素颇专。水阴气,臣妾盛强之应也”。仁寿二年(602年)九月,“壬辰,河南、北诸州大水,遣工部尚书杨达赈恤之。”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秋,“大水,山东、河南漂没三十余郡,民相卖为奴婢。”

唐朝贞观初,太宗已“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元和七年(812年)五月庚申,宪宗对宰相说:“卿被辈屡言淮、浙去岁水旱,近有御史自彼还,言不至为灾,事竟如何?”李绛回复:“臣按淮南、浙西、浙东奏状,皆云水旱,人多流亡,求设法招抚,其意似恐朝廷罪之者,岂肯无灾而妄称有灾邪!此盖御史欲为奸谀以悦上意耳,愿得其主名,按致其法。”大历十二年(777年)秋,大雨成灾,农作损失惨重。御史巡覆,回奏诸县凡损三万一千一百九十五顷。皇帝又命御史朱敖再检,渭南损田三千余顷。皇帝告诉朱敖曰:“县令职在字人,不损犹宜称损,损而不问,岂有恤隐之意耶!”

宋朝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第三次决口”于今濮阳东昌湖集,河道西迁80公里,河水分两股分流,由今天津入渤海。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黄河第四次决口”于今原武,至徐州入泗水汇集淮河注入黄海。《祥符县志》、《开封黄河志》载:大定二十年(1180年)黄河在开封县境决口。

明朝时,黄河决溢143次。崇祯元年至十四年,有11年黄河发生决口,史不绝书。

清朝顺治十年大雨成灾,“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魏裔介作《哀流民歌》:“田庐水没无干处,流民纷纷向南去。岂意南州不敢留,白昼闭户应蹲踞。檐前不许稍踟蹰,恐有东人不我恕。上见沧浪之天,下顾黄口小儿,命也如何!……彼苍者天,哀此黎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与四十八年,桐乡相继有旱涝之灾,汪文桂“设粥厂,立药局”,救济饥民。雍正四年(1726年)浙西遇水灾,汪文桂首倡赈济,“以食饥民”。嘉庆九年(1804年)浙西水灾,巡抚阮元实行平粜、赈济、借种子等办法渡荒。道光三年(1823年)直隶大水,受灾州县120个,总督蒋攸铦请出帑银180万,修治永定河。

许开山回去后马上召开技术会议,商讨全国江河、湖泊、水库及低洼地区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而刘凯峰大帝则打开笔记本电脑,对存储的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研读。

“报告!”刘凯峰大帝的办公室门外传来一句洪亮的声音。

“进来!”刘凯峰大帝听到报告声后,将办公桌简单收拾了一下,随即说道。

龙彪局长一脸喜色走进刘凯峰大帝的办公室马上说道:“报告陛下,新庄河边的永乐店发现大批宝藏!”

很少看到龙彪激动的刘凯峰大帝意识到,宝藏数量可能极为庞大,大到连龙彪都抑制不住兴奋。

刘凯峰大帝起身泡了一杯茶端给龙彪:“来,先喝口水,坐下慢慢说。”

事情是这样的,在全国大建设的背景下,内河航运也逐渐发展起来,京杭大运河沿河码头陆续按照现代码头重新规划扩建。

新庄河码头作为最靠近京城的码头,被列为扩建重点之一。新庄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北接浑河,南连运河,并设有皇家码头。

新庄河码头的扩建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施工,在昨天下午对一栋阻碍建筑进行爆破拆除时,意外发现了一道地下室大铁门。

当时一名好奇心重的工人上前摸索查看时,被门旁射出的毒箭射中身亡,蹊跷发生的事故引起施工方的重视,上报给有关部门,国家安全局派出几名特战队员去协助排除险情,到了今天早上,终于顺利进入了地下室,却被庞大的宝藏群惊呆了,龙彪局长接报后不敢怠慢,立刻赶来报告给刘凯峰大帝。

刘凯峰心中疑惑,起身把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拿过来,在收藏文档中搜索了一番,发现了一篇《明朝宝藏今何在,众说纷纭永乐店》的网文,文中提到了永乐大帝朱棣在晾鹰台的土台之下数次藏宝的故事,并将晾鹰台改名永乐店。后人猜测,明成祖共藏匿了三大批财宝在永乐店。

一是元朝落败遗留的财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由于四处征战,攫取天下宝藏不尽,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商业也极度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随即北上讨伐元朝,元政府在撤退前将大部分财宝藏在元大都,后来燕王朱棣发现了这批财宝,但他并没有全部进献给父皇,而是在运往南京的路上偷偷藏匿了一半的财宝在永乐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