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李煜之死2

宋太宗似乎能够察觉到这首词是亡国之君思念故国而发的牢骚。

宋太宗说道:“廷美,我这么说,你看对不对?金剑,其实代表的是南唐政权,而所谓的壮气,正是李煜作为南唐帝王时的气概。至于说最后一段,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是李煜在思念他的故国。”

赵廷美站了起来,拍手高喊:“对了,皇兄,你说对了。”

赵廷美这句话太大声了,把宋太宗都给吓了一跳。宋太宗心里面就想,这个赵廷美真的是太过分了,说话一惊一乍的,一点皇储的样子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未来的皇帝呢?怎么可能当皇位继承人来培养呢,绝对不行。

宋太宗没有把心里的愤怒表露出来,脸上堆着装出来的笑容,说道:“廷美,为兄的在你的提示之下终于对了,不容易啊。”

赵廷美笑了笑说道:“那是肯定的。皇兄,我们老赵家的兄弟们都是很聪明的人。皇兄啊,你看吧,一个亡国之君,他居然敢把思念故国写成诗歌保存下来,这是什么行为?”

宋太宗说道:“这可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放在以前的朝代,早都拉出去砍了。”

赵廷美说道:“皇兄,我给你看的只是其中的一首诗,这个李煜写的诗太多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宋太宗若有所思的在想,这个李煜,看来只要他还活着,对我大宋帝国终究是一个威胁。突然之间,宋太宗就想起了一个计谋,借刀杀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这个对我大宋帝国非常有威胁的人,肯定是不能留在这个世界上了。眼前的赵廷美,不就是这把刀了吗?

宋太宗笑了笑,说道:“廷美,先不急。李煜作为南唐国末代国主,投降我大宋之时,太祖皇帝封了李煜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违命侯,并在开封城里给了他一座府邸用来养老,实则是一座关押李煜的监狱。顶着这么一个难听的封号,李煜天天心里憋屈、无法释怀,加上完全没有人身自由,他发几句牢骚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为了体现朕的宽宏大量,朕决定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

赵廷美听到宋太宗这么一说,有点非常的惊讶,他的眼睛转了两圈,就像开窍的一样笑着说道:“皇兄,高人!你这一招,给李煜升官了,让他从一个候,升为一个郡公,一定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了,好让吴越钱氏等人都效仿南唐国投降于我大宋,对不对?”

宋太宗笑了笑说道:“你又猜对了,廷美。”

赵廷美也跟着笑了笑,说道:“皇兄,你真厉害。吴越钱氏、福建漳泉二府的陈洪进,还有北边的北汉刘氏,他们如果知道了李煜从一个候升为一个公,必定会认为皇兄宽宏大量,是千古以来少有的明君,他们也就会纳土归降了。”

宋太宗说道:“你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赵廷美对着宋太宗行了行礼,说道:“臣弟遵旨。”

宋太宗说道:“朕再给你一个任务,这段时间,你得帮朕盯紧这个李煜,还有其他国家的亡国之君,你也帮朕看着。”

赵廷美说道:“那是必须的,臣弟一定会做得很好的,皇兄,还有其他什么事情了吗?没有的话,臣弟这就回去了。”

宋太宗说道:“没什么事了,你先回去吧。”

赵廷美对着宋太宗行了行礼,转身就离开了皇宫。

看着赵廷美离开的身影,宋太宗越来越觉得眼前的这个弟弟太过碍眼睛了。

就在这个时候王继恩走了过来。

王继恩开口问道:“官家,今天晚上您在哪个宫殿就寝呢。”

宋太宗说道:还能去哪个房间呢?去勤政殿吧,那里只有我孤家寡人一个。

王继恩笑了笑,问道:“官家,李德妃的宫殿,您就不去了吗?”

宋太宗满脸的愁容,说道:“李德妃,不就是你李芷丽吗,朕在李夫人去世之日把她封为德妃,朕当时只是口头上面册封她而已,并没有真正的下诏,因为最近这段时间正值太祖皇帝的国丧期,也是李夫人的家丧期,不宜册封嫔妃。现在回想一下,朕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她那里了,算了,如今统一天下的大业正在最关键的时期,朕今晚不想去她那里。”

王继恩笑了笑,他的这个笑是带着一种奸诈的笑,说道:“回禀官家,选妃的事有下文了。”

宋太宗满脸的惊讶,问道:“选妃?朕什么时候下令选妃了。”

王继恩说道:“官家,您要管的事情太多了,也许记不清了。就在半个月之前,老奴把选妃的奏折都已经递上去了,您当时也红批说同意了的,老奴立即就按照我大宋皇宫的规矩进行了一次选妃。”

宋太宗说道:“然后呢,你们还真的帮朕选了一个王妃过来?”

王继恩笑着说道:“那是当然的了,官家,这次选妃选了两个美女进宫,特别是有一个姓孙的美女,真的是漂亮极了,官家,我敢说,只要看上她一眼,保证你的魂都会被勾走。而且最巧的是,官家,您跟这个孙姓的美女是旧相识。”

听到这里,宋太宗突然之间就来了兴趣,问道:“哦?这个孙姓美女真的有如此漂亮?朕跟这个美女还认识?你不会是骗我的吧?”

王继恩笑了笑,说道:“奴才不敢欺骗陛下,奴才这就告退了。”

说完了这句话,王继恩转身对身边的小太监说道:“去,去,去,赶紧喊轿子过来,陛下去西宁宫了。”

小太监立即小跑着出去了,不一会,轿子过来了。

宋太宗在太监们的帮扶之下,坐上轿子,不一会,就来到了西宁宫。

宋太宗下了轿子,抬头一看,西宁公的门口传来了古筝的声音。

不一会,一个非常清新的女子的声音唱了起来。

“从来非不求知己,方觉俗情似流水。

消息毫端总是空,奇哉道味深无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