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长安乡民

巴陵,皇宫。</P>

与孙思文、周青商议妥了北伐之事后,陆渊就将此事交给了他们,自己则是开始加班加点,赶制黄巾力士分身。</P>

此事对于陆渊来说,倒是不算很难。</P>

如今他已经是凝聚三气的修为,三十年的潜修下来,对于凝聚二气时的神通点豆成兵,早已是精熟无比。</P>

现在只需一念之间,陆渊挥手就可点化数十黄巾力士。</P>

而材料也是现成的。</P>

早年宰杀神血异种时,楚国从数百头神血异种身上,获取了无数材料,足以炼制上百具分身了。</P>

唯一有点问题的,就是一下点化五十六具分身,对于陆渊的法力消耗有些大,几乎要把他的法力,给抽掉一半了。</P>

这可是一个凝聚三气修士的一半法力,消耗完了,还不知要吐纳多少灵气,才能给弥补回来呢!</P>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P>

若是能用一半的法力,给楚国换来五十六位能长久使用,绝对信任,相当于先天第二境的分身,并以此拿下半个中州。</P>

那这个买卖,倒也不算太亏。</P>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陆渊来说,自突破了凝聚三气之后,目前仅占据的一个扬州之地,所提供的气运,就渐渐无法满足自身的修行所需了。</P>

凝聚三气的修士,对于修炼灵气的需求,几乎是凝聚二气修士的十倍之多,且还会随着修为的精进,不断的攀升。</P>

而统一扬州所提供的气运,所能撬动的天穹灵气,也仅够满足一个凝聚二气修士的修行所需罢了。</P>

到了凝聚三气,这点气运灵气,就远远不足了。</P>

虽然随着扬州的深入开发,人口不断在繁衍,提供的气运也在增多。</P>

但这点提升,远远不及陆渊修为的进步。</P>

如今的他,每日吸取吐纳的灵气,仅到自身修行极限的一成左右。</P>

打坐一天,提升的修为法力,甚至还不如一个同境界,却没修炼气运之法的普通修士。</P>

自己靠着烧命修行太平道书,才带来的常人八九倍修行速度,因为灵气贵乏的缘故,完全没发挥出其应有效果来。</P>

按现在这种处于严重灵气饥饿状态下的修行速度,陆渊稍加推算,自己想靠着一个扬州突破到凝聚四气,少说也要个一百二三十年。</P>

这龟速,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啊。</P>

而且就九州的现状,这破扬州,能不能撑个三十年,都是够呛。</P>

更别说是一百多年后了。</P>

所以陆渊此次积极推动北伐,也是这种少灵的苦日子过够了,为了改善修炼环境,不得不发动对外扩张了。</P>

“等夺下梁国、魏国之地,楚国领土就能翻倍,人口也能增加一倍有余。</P>

有着这些,我的修炼速度,应该就能提升到自己极限灵气吐纳速度的三成左右。</P>

虽然还是处在灵气饥饿状态中,但好歹也是普通同境界修士的三倍左右了。</P>

以这个进度,应该可以赶在三十年内,在扬州沦陷前,就完成积累,突破到凝聚四气的境界了。”</P>

宫殿内,陆渊心中一边想着,一边挥手洒出一片金光。</P>

点点金光飘洒,落入眼前摆放好的一排排材料上,顿时金光化为符文,将一份份材料点化,一具具魁梧的黄巾力士就站了起来。</P>

他们排成队列,走到了大殿一角,那里数量更多的黄巾力士已经在静穆肃立。</P>

细细一数,正好五十六位。</P>

“你们即刻去枢密院报到,领受官爵之后,就下营伍,提前熟悉自己所领部众吧。”</P>

陆渊看着自己创造的诸多黄巾力士分身,下达命令。</P>

他创造出来这些分身,可不是给个指令,拿着一份委任状,就能全面接管大军的。</P>

行军打仗,统领兵马,只靠一个人,那是根本做不到的。</P>

想顺畅自如的指挥一支部队,除了一位英明的统帅外,还要有大量能力素质合格的低、中、高三级军官配合,让这些人服从你的命令,并管理好自己的直属部众,统帅这才可以将大军如臂使指。</P>

所以在创造了分身之后,陆渊还要让他们去到基层,去和分配给他们的那路兵马将官熟悉,了解这些人的能力,互相磨合,以此整训好该路兵马。</P>

至于陆渊他自己,倒是不用这么麻烦。</P>

按照先前和周青的商议,此次北伐,将分成五大行营,六十路兵马。</P>

而这些行营及各路兵马的统帅,则是陆渊本人的分身。</P>

控制自己的分身,那用的着什么了解熟悉。</P>

他们有多大能耐,自己这个赋予一切的本体,那还能不清楚吗?</P>

更何况,以陆渊如今的修为,他和分身之间纵使远隔万里,也可做到通过神念的联系,达成即时通讯,乃至传递彼此见到的影像画面,犹如亲临。</P>

在这种情况之下,陆渊想指挥好五大行营,六十路兵马,简直不要太容易了。</P>

简直就跟在玩电脑游戏一样,虽然开了迷雾视野,但依旧是上帝视野。</P>

只需身为本体的他,心念一动,己方部队就能像游戏人物一样,立刻进行调动,并根据局势变化作出即时调整。</P>

也正是因为本体和分身之间,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陆渊才要在开战之前,哪怕不惜耗费大量法力,也要炼制出这么多分身出来。</P>

这可不仅仅是贪图分身的战力,更是看中了这份即时通讯功能啊。</P>

“是!”</P>

众多分身听到吩咐,点了点头,而后转身走出大殿,一拥而去。</P>

望着他们背影,陆渊不由满意点头。</P>

试问有这么大的优势,再有碾压对手的实力,自己还有什么理由赢不了这场战争。</P>

此次北伐,大局此刻已定了。</P>

……</P>

雍州,关内郡,长安。</P>

自二十五年前,王师驱逐了前周,入主关内之后,这座曾经的雍州帝都,就顺理成章的成了魏国京师。</P>

因为城中宫阙殿宇齐备,同时京师所处的关内郡也是富庶产粮大郡,足以供应百官和数量庞大的禁军的缘故。</P>

所以哪怕后面王师夺下了处于中州的河南、南阳二郡,朝廷也没有把京师迁徙过去,而是将那边留给自兖州源源不断迁徙而来的移民。</P>

朝廷自己,则是率着大量兵马,屯驻在朔方、关内二郡,以抵御草原、西域不断迁徙而来的蛮夷异族。</P>

是谓天子守国门。</P>

众所周知,凡是边疆重镇,那就是用兵之地,这经济民生,自然很难好到哪去。</P>

长安也不例外。</P>

自从前周那会,先后丢了朔方、河陇等地之后,长安所在的关内郡,就再无屏障,长安城也成了前线。</P>

打那会起,长安附近,就月月见烽火了。</P>

及至今朝,北边的朔方郡虽然还在,可以屏蔽京师之北。</P>

但西边的河陇二郡,却还是没收回来,于是京师之西,依旧是一片坦途,毫无蔽塞。</P>

自西而来的蛮夷,相比于翻越那险峻难走的陇山,去死磕雄伟的关隘。</P>

还是更愿意沿着平原河流,径直涌向没什么天险阻碍,又富庶无比的关内郡。</P>

于是,哪怕魏国常年在关内郡西境边疆,屯驻百万之兵,可依旧时不时就有小股的西域蛮夷游骑,冲杀逼近到了长安城下,闹出好大乱子。</P>

因为生活的地方,时刻受到威胁。</P>

加上居住在朔方、关内二郡的百姓,大多都是禁军亲属,本就民风尚武的缘故。</P>

最终造就了两郡百姓,不论男女,皆可舞刀弄枪,会两手箭术的习性,可谓全民皆兵了。</P>

武风比之那些迁徙而来的蛮夷,还要更为彪悍。</P>

事实也是如此,那些突破了西境防线,逼近了关内腹地的蛮夷游骑,往往还不等继续深入。在半路之上,就被乡里之间自发组织起来的乡民壮勇,给直接解决了,根本闹不出什么大乱子。</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