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釆药

几天后,阿天过来发现药材的长势不错,刚栽下时叶子搭拉着脑袋,没几天昂起了头,焕发了生机。唯有黄精叶子枯萎,阿松三天浇一次水,显然不是晒死的,应该是纹枯病。他立刻买来“多尔多液”农药,让阿松叫来几位村民打药水。两天后阿天过来看,纹枯病没有了,他感到很欣喜。又是几天,阿天看到药草的叶子上布满了虫孔,有细微的蜘蛛网丝蒙在上面,叶子搭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他知道要治虫了,又买来“敌百虫”数箱,叫阿松带人治虫。

经过一阶段的种植以后,黄精虽然活了大半,但长势缓慢,枯萎有几百棵。阿天仔细研究,参考材料,得出了一个结论,种植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凌霄花、青蒿、蒲公英、夏枯草、龙胆草、麦冬、黄耳毛草、扁蓄、鱼腥草、桔梗、藿香、板蓝根、金荞麦、虎杖、三白草、仙鹤草等等长势蓬勃。除了拔草,基本不需要娇生惯养,就能自然生长。也许药草收购价不高,但积少成多,含量高,有药用价值。量大了,同样收入不菲,照样能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黄精、芍药、牡丹等等长势缓慢,有的要建大蓬,人造优良环境才能生长。并且江南的气候温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病虫害多,注意防治,就能成活。

第二天阿天听从老华的建议带阿松和几位村民上山采黄精补苗,离他们村二十多里路就是西山,它属于茅山山脉,起伏的山峦,绵延不断。山上植被茂盛,竹林苍树,碧绿青翠。各种药材资料丰富。阿天随老华采药多年,他对各个山头都很熟悉,知道哪里有黄精,他直接把大家带到了“青龙山脉”这里有一个大峡谷,是通往山那边邻市的山中要道。以前这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自然的大小石头铺了一地,行走在上面,磕磕碰碰要相当的小心。

如今一条彩虹路像一条飘带在山间游动,两边茂密的树林成了最美的风景线,汽车在上面风驰电挚般行驶,心明气爽。阿天的汽车在前面带路,半个小时候后,来到与邻市交界的“青龙山脉”一处山脚,这里有一条老路通往山上。

远远望去,山脚下有二间小屋,四周围着竹篱笆,背靠大山,一只有线电视接受器,像一只大锅安置在屋顶,反着光,分外的耀眼。左边有一块空地,阿天让阿松把车停好,他们总共来了五个人,两部车。小屋门关着,主人不在,一只狗拴在屋檐下,看见人来,一阵狂吠。阿天告诉大家这里是看山住的,他经常来也认识这位老人,可能下乡去了,不在家。

他们拿起随身带的山锄和蛇皮袋,准备出发。阿天带路,脚下的杂草粘着露水,向蜿蜒的山道前行,沿路是仙鹤草、马蹄香、鱼腥草、乌苞莲等等,飘着淡淡的清香。阿松对这些感到很新奇,他以前不认识,经阿天介绍,遍地黄金,非常的开心。起初的山道还是有路的,而且系着一些登山爱好者的标记,向山顶延伸。阿天带着他们顺着一条山涧向上攀登,渐渐山路开始陡峭,荆棘遍布,枯枝败干横亘在道路之间。他带有砍刀,刀前面带钩,刀背厚实,钢口锋利,阿天轮起来开路,大家跟着他后面走。

渐渐到了半山腰,树木茂盛,杂草相应少了。阳光从树隙中洒下斑斓的身影,碧绿碧绿的藤叶枝蔓牵在上面,生机盎然。阿天看到一大片绞股蓝,它们像地毯一样铺在上面,牵上枯枝败干,使它们活了一般,看不到腐败的本质。阿天兴奋地告诉大家:“这是绞股蓝,前面不远就有黄精了。这里不仅有黄精,还有玉竹、草乌、茅苍术、白芨、党参等等。”他以前经常过来,当然很熟悉。

随行的人除了阿松,还有几位村民,他们虽然懂点药草,但不精通,要阿天指点。突然阿天在前面惊喜地叫道:“这里有了。”大家立刻围了过去,在阿天的脚下,他拔开杂草,几棵黄精露了出来,细细的一根纤茎,对生着双双叶子,叶子碧绿圆长,非常的可爱。阿天用砍刀尖轻轻挖去旁边的泥土,渐渐它的根露了出来,椭圆形,金黄色像生姜一般,三四棵拥簇在一起。他把黄精分给阿红和身边的村民,大家开始分头找去。

越往上爬越明朗,黄精有时分布在一块区域,有一棵就有很多,大家很快就找到了。阿天告诉大家:“黄精本身有几种品种,有一种玉竹和黄精差不多,叶子不是圆长,而是细长,大家采到了,也一并带回来,它的价值不亚于黄精。”

大家都低头应允着,阿天交待他们不要跑远,在两个山头之间,釆到一千棵左右就可以了,每人大概二百多棵。阿天依然在周围寻找,山中树木遮天,隔几十米就看不到人影了。阿天找到了叫大家来采,他大声呼喊,“阿松过来,这里有。”那边阿松叫道:“好,来啦!”

村民们也随声附和,“来了。”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