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3:二分时(17)

OR8A-EP3:二分时(17)

约阿希姆·汗有时会产生他已经被迫卸任并前往东孟加拉做些无关紧要的工作的错觉,但他眼下也只不过是充当第9空降师和东孟加拉部分游击队之间的联络人而已。当他以为自己身上的任务变得无关紧要时,孟加拉人遭遇的挫败让他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

有些人盼望着德军早些介入,另一些人则不然。德印联军的公开干预确实能够快速结束东孟加拉的乱局,这对于那些被长期围困在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士兵们来说甚至也是一种解脱;与此同时,失去平衡的局势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而那是许多中层军官竭尽全力要避免的。他们来军队服役不是为了特地迎接世界大战的。

让战争成为孟加拉人自己的事业而非德国人的事业,这就是约阿希姆·汗目前的想法。他详细地观察着盟友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时他也会同麦克尼尔讨论最近的进展,但孟加拉人从上一次大败之后元气大伤,号称能与东孟加拉的十万巴基斯坦军队匹敌的十万游击队转瞬之间成了小丑的自我吹嘘。cizi.org 永恒小说网

“他们在策划第二次大规模进攻,这是内部的共识。”麦克尼尔漫不经心地说着,他握紧了手中的水壶,脑海中却在思考些约阿希姆永远无从知道的事,“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建立起了【正规军】之后很难像过去那样做到隐蔽行动,另一部分的原因是……持续以牺牲自己的同胞为代价来提高敌军占领和管理各个地区的成本,已经引起了不小的反感。”

“下一次大规模进攻大概在什么时候?”约阿希姆·汗比较关心具体的行动日期,他需要做好准备并通知上司和靠近东孟加拉地区的其他印军部队指挥官配合行动。虽然德印联军万万不能越境参战,让这些活跃在边境附近的游击队借用一些设施倒是无伤大雅,而且军方的发言人也可以在事后巧妙地将事情的真相掩饰过去,“随着我们加大对他们的支援力度,总有一天敌军会找出确凿的证据……然后抢先发动攻击。”

“那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直接开战了。”麦克尼尔两手一摊,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德军介入,“为了我的那些兄弟姐妹们着想,我们也要尽可能地保住这些秘密、不给敌军动手的机会和理由。”

除了孟加拉人越来越大胆的行动本身之外,另一伙盟友的行动也引来了约阿希姆的怀疑。打着支援难民的旗号活跃在边境线两侧的白袍大斋会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有些村镇已经布满了白袍大斋会的信徒,另一些城镇眼看着也要落入白袍大斋会的手中。

麻烦的是,白袍大斋会不仅没有从事什么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处处协助印度人、孟加拉人以及他们的德国人盟友,这使得许多同样对白袍大斋会的扩张保持着警惕的德军指挥官直呼根本找不到动手的借口。印度的法律并没有阻止白袍大斋会传教,因而直接强制禁止白袍大斋会的信徒们继续宣传其听上去可笑又滑稽的种种【教义】(假如那些劝人及时享受人生的教条也称得上是教义的话)同样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德国人同样依赖东孟加拉的白袍大斋会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孟加拉人盟友管理那些因巴基斯坦军队的屠杀和大量难民出逃而十室九空的村庄。

这不是约阿希姆第一次向麦克尼尔提起白袍大斋会了,以往麦克内容对此一笑了之。那时东孟加拉的白袍大斋会大体上还处于斯塔弗罗斯的约束之下,因而白袍大斋会的肆意扩张只会有利于他的使命。但当那位坐镇南印度的【大师】派来了其他干部后,斯塔弗罗斯的控制力便岌岌可危,而麦克尼尔无法排除新来的其他干部后来居上的可能性。

在协助卡萨德和尼克·西摩尔·帕克把一车猴子送往加尔各答后,斯塔弗罗斯也随即决定暂时停止用他手下的人员为被分隔在边境线两侧的战友们输送物资。

“他们有明确的目的,虽说只是仿照前人的成功经验。”麦克尼尔把NOD兄弟会的行为与白袍大斋会对比了一下,“凭着东孟加拉的混乱,白袍大斋会以其过火的奉献精神赢得了难民的好感,从而找到了几百万坚定的信徒和行动派。将来他们将会因此而拥有成百上千的村镇,然后他们就可以轻易地将他们的人选推举为市长……这一切还都是合法的。”

“借着战乱去吸引追随者从而夺取权力?”约阿希姆揪着嘴边的胡茬,半晌没搭话,“……这也太明显了。”

“最高明的战略战术、计谋都是即便摆在敌人面前也能奏效的。”麦克尼尔自己也这么认为,他把NOD兄弟会和GDI的多次合作看作是这类策略的典范,“但他们还是我们的盟友,而且做了许多好事。让他们暂时在村子里唱歌跳舞吧,等这一切结束的时候自有柏林和新德里的大人物来料理他们。哎,长官,我有一件事想委托您额外关注一下。”

“随便说,我相信你。”身体里流着一半印度人血液的德军军官满口答应,“是为了帮孟加拉人吧?大家都能理解……”

“……是这样的,请关注一下我们在东孟加拉西线和北线空军基地的运作状态。”麦克尼尔做了个深呼吸,“就这些,有消息了之后请尽快告诉我。”

说罢,麦克尼尔起身向约阿希姆道别,他还要去前线执行其他任务。谢里夫·罗易打定主意要尽早突破上一次未能攻破的防线、把部队送到河流另一侧从而逼近达卡。这看似鲁莽的命令是罗易判断敌军的北线陷入混乱之后才下达的,他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和自己的同胞还有同行的德国人顾问说,这是他们一举突破敌军沿河封锁线的好机会。

1984年7月末,谢里夫·罗易所在的Z集团依照位于印度境内的【自由孟加拉军】总司令部下达的指示开始了重新推进。这一次他们没有试图直接撞击敌人的防线,那看上去多少有些愚蠢,而且刚刚从游击队转型成为【正规军】的他们也没有完全适应自己面临的新现状。相反,罗易计划让活跃在达卡附近的游击队试探敌人的封锁线、为他们找到最适合突破的地点,而后他将指挥主力部队从多个缺口上转移到防线另一侧,再和友军夹击试图加固防线的敌军。

攻打阿帕拉等地的任务被转交给了从巴基斯坦的东孟加拉步兵团、东孟加拉团这两个从孟加拉人之中征兵的单位叛逃出的各营,他们的经验相比游击队员们来说更丰富一些。

“报告我已经看过了,这一次我们对地质条件还有敌人的最新部署有着充分了解,计划一定能成功的。”麦克尼尔简要地翻阅了一遍计划书,而后给了罗易一个令人安心的回答,“要是你信得过我,把我安排到第一批次渡河人员中。”

“谢谢。”和麦克尼尔一起坐在卡车车厢里的罗易郑重其事地拍着麦克尼尔的肩膀,他们身旁的其余士兵则保持着沉默,“但我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要你来负责。我们得把那些重型装备运到河对岸,到时候我们可以快速地构筑起桥头堡。搭建浮桥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保证完成任务。”麦克尼尔点了点头,这主要是因为他只要举手敬礼就会撞到旁边的孟加拉人士兵,“希望我们能够早些结束这场战争,让自由降临到你们的家园。”

罗易手下的数千名士兵大多没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仅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对敌人的痛恨加入了自由战士的行列之中。这些人如果不是被送进卡车里而是步行前进,只怕会因为队伍的混乱而耽搁不少时间并更早地引来敌人的追击。麦克尼尔早料到队伍会在抵达河边时变得拥挤许多,他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就当是和顶着GDI名头的各国国防军打交道罢。

但当初孟加拉人没有贸然从戈莱-马杜马蒂河的下游突破是有原因的。巴基斯坦军队部署在这里的防御力量不如上游,曲折蜿蜒的河道和堆积在河流中的沙洲在他们眼里成为了阻碍孟加拉人那穷困潦倒的大队人马过河的天然屏障。到了必要的时候,应该把河流上的全部桥梁炸断。若孟加拉人的力量过于虚弱,巴基斯坦军队只需要进行象征性的反击就能击溃对手;反之,孟加拉人将会在渡河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从而被四面八方赶来的巴基斯坦军队围歼。

巴基斯坦军队仍有着规模上的优势,麦克尼尔清楚这一点。他的孟加拉人盟友也并非什么以一当十的勇士团队,而且这些英勇的反抗者的表现也逐渐变得不那么尽如人意。或许是规模的不断膨胀反而限制了孟加拉人更加灵活地回避掉责任和潜在不良影响?麦克尼尔说不准,也不想去猜测。

他和罗易乘着同一辆卡车抵达了河边,这里的几个哨站已经被附近的游击队清理掉了,被击毙的巴基斯坦士兵的尸体则被悬挂在附近孤零零的树木上成为了难得一见的展览品。确认附近仍无正在接近的敌人后,罗易旋即下令强行渡河。

“保住附近那些敌人没来得及炸毁的桥梁,它们对我们的计划至关重要。”麦克尼尔在先前的侦察中确认了离他们当前所在位置北侧约5千米处有两座桥梁,他希望敌人没有给他添更多麻烦的时间,“……这河面也不算太宽,我可以独自一人游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