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我剑也不尝不利兄弟们加群了

建安六年,四月十九日,邺县府衙门外,袁绍长子袁谭带着麾下亲随,被府衙侍卫拦下。

“父亲昨日病逝,我与吾弟说好,今日来府衙为父亲料理丧事,为何拦我!”袁谭被拦下之后,看了看已经大将军府衙外挂起的白幡,便安下心来耐心问道。

袁谭问完,大将军府被紧闭的府门打开,一队队武具精良之士卒有条不絮的从府衙奔出,随后又闻邺县城内各处高声呼喊:“大将军昨日病逝,今日大将军之子,邺候袁尚遵大将军遗命治丧,城中各处三老速来大将军府外等候!”

袁谭一听,顿时觉得天崩地裂,这大将军,邺候的位子本属于自己,却未曾想自己幼弟将其夺去,还让父亲将自己派往青州,如今父亲既已经病逝,自己身为长子,自然该主持治丧,又如何轮得到三弟袁尚?

袁谭正欲询问,从大将军府中走出三人,打头的正是自己的弟弟袁尚,身后跟着的正是逢纪和审配,三人身上皆着素服,袁谭一看这才想起自己来得急没有穿素服。

袁谭心乱如麻,想要上前让人拿来素服,“三弟,三弟,为兄来的匆忙,快给我取来素服。”袁尚和逢纪、审配三人却连他理都不理,径直绕过袁谭,三人站在大将军府外的台阶之上,看着被聚集来的城内乡老。

逢纪、审配两人对视一眼,审配着人去大将军府内将放于堂内西侧的铭旌放大版抬出,逢纪又向袁尚奉上自己昨夜和审配等人写好的讣文:“孤子袁尚遵父遗命,携兄长谭、二兄熙,…………”。

将逢纪和审配等人写好的讣文念完,袁尚又道:“惟吾父之遗命,令我承邺候,而掌河北诸州军政,长兄袁谭为青州刺史,掌青州军政,驻于黎阳,仲兄袁熙,为幽州刺史,掌幽州军政,驻于蓟县,……”

袁谭一听,正欲发作,却被审配着士卒压住,待袁尚说完,大将军府外的哭声顿时静止,而后阶下乡老齐呼:“大将军遗命,我等岂能不从,拜见邺候!”

而后两侧士卒下拜同呼:“大将军遗命,我等岂能不从,拜见邺候!”

而袁谭的怒喝则是被完全的盖了过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那自幼时起便容颜俊美的三弟,在邺县诸乡老面前领了父亲爵位,继而统领河北。

袁谭又转念一想,如今父亲病逝,且按下心中怒气,为父亲下葬才是重中之重,且如今邺县全在袁尚和那逢纪、审配手中,若是自己依旧不肯,怕是性命难保,且为父亲下葬,等出了邺县再声讨尔等。

……………………

许都司空府,曹操在得到袁绍病逝的报文时,还是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昔日好友,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本初,已经病逝于邺县大将军府中了,又看到报文后面袁绍之遗言:“我剑也未尝不利!”

感叹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本初莫要怪我和你刀兵相向啊。”曹操说完又看了看那句“我剑也未尝不利!”

便回转后府,将诸子招来道:“昔日董卓进京,行废立之举,朝堂兖兖诸公,皆惧董贼之兵而不敢言,唯有本初挺身斥董贼道:“当今朝廷初定,召尔等入京,以为扶佐天子,安定庶民,而你却几次三番妄议废嫡长而立庶,岂不是蓄意谋反吗?”

董卓因此而怒言“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本初继续道:“天下事在天子,在诸位忠臣,你只不过是一篡逆之辈,又待怎样!”

董卓气的几乎不能自己,拔出身上宝剑指着本初道:“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你等且来猜猜你本初伯父是如何答的。”

曹操诸子除过长子曹昂在建安二年时战死宛城外,如今大小诸子皆在曹操面前了,曹操问完,眼睛将自己的数位儿子一一扫过,被曹操眼眸扫过的诸子嗣都不敢言,唯有在建安元年生的二十五子曹冲奶声奶气道:“袁家伯父所言,正在父亲手中。”

曹操一见是自己最为宠爱的幼子,便将其唤到身前一把抱住,而后对着自己诸多的子嗣道:“正如冲儿所言,你等袁家伯父之言正是“我剑也未尝不利。”

今日我唤你等来一是告知你等,汝父之好友,汝之袁伯父已然病逝,二是借其言告知尔等,剑有三,其一为庶人剑,蓬头突鬓,结曼胡之缨,衣短后之服,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

其二为诸侯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

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

其三为天子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记住庶人之剑可收,可藏,却不可缺,诸侯剑可藏、可收、可用,当和天下,天子之剑,不可收、不可藏也,去吧,你等自行领会吧。”

“喏。”随后躬身行礼,各回各屋。

曹操又唤人将荀彧等人寻来,指着案几上所放报文道:“本初死的可真是时候啊,我正想大军南下重夺南阳,本初此时一死,我该先取南阳,还是北上河北,夺取冀州,若是南下南阳,荆州刘表必然来救,说不得大军又再复当年之事,且刘备不是张绣,可若是北上河北,又恐让刘备得利,心有不甘,诸位,可能想一个稳妥的办法,解我忧愁。”

郭嘉笑呵呵的站起身来,晃悠了两步,昂头将手中酒壶的酒喝完,并指如剑朗声说道:“主公勿忧,我有三策,可解主公之忧!”

曹操一看郭嘉这先喝酒在说话也跟着兴奋起来,笑呵呵问道:“奉孝快快道来!”

郭嘉打个酒嗝道:“三策为上、中、下三策,我且为主公先说下策。”

曹操笑意凝固,强撑着笑脸问道:“奉孝不应该先说上策吗?”

“我今日喜从下往上看!”

“主公且听我道来,下策便是放弃河北袁绍三子争权之机,南下宛城,和刘备、刘表会猎于宛城,将其逼迫到大江南岸,而后东出江淮,全据江北,再进军关中,以中原和关中为基业,从而平定天下。”

“中策何为?”

“中策便是,亲兵西进,夺取关中,进而从关中进入并州,一窥冀州,再大军南下南阳,夺取江淮,同样还是以中原和关中为基业。”

“说说上策。”

“在南阳边界择以大将领军驻扎,先派出使者,授袁尚为大将军,袁谭为车骑将军,袁熙为卫将军,大将军之职先为袁绍所领,所以袁氏三子,皆以大将军为己职,如今大将军授袁尚,袁谭必定不服,我等只需等候几月,将兵马、粮草、辎重准备妥当,待袁谭、袁尚内讧,主公便领大军北上,一战定河北,以中原、河北为基业,效仿光武皇帝旧事,平定天下。”

曹操仔细思索了一下上策的可行性,以及在南阳边界驻守大军,能否压得住刘备北上的意图。

择大将领军驻扎在南阳边界,是为了威吓刘备不要想着轻易北上,而且这支大军可以起到阻拦刘备的作用,方便自己及时赶回许都,河北四州兵多粮足,若是不能一战而定,必然会将自己拖在河北,届时哪怕刘备为大军所阻,自己都无法赶回许都了。

所以,郭嘉的上策,其实为了威吓南方的刘备等人不要轻易北上,而后以官职引诱袁谭袁尚厮杀,自己再领大军一战而定河北,从而能在刘备等人反应过来之前,及时赶回许都。

曹操在将郭嘉所献上、中、下三策一一推敲,在心中还是选了上策,虽然自己现在很想干掉刘备,但是河北才是重点,“文若,下午便劳烦你下发诏令,拜袁尚为大将军,承邺候爵,拜袁谭为车骑将军,为汝阳候,拜袁熙为卫将军。而后准备大军粮草、辎重,调集各州兵马,令曹仁、李典、吕旷、吕翔率部三万驻守叶县,以防刘备。”

“喏!”

当天下午,许都连发三道诏令,其一拜袁尚为大将军,承邺候爵,其二拜袁谭为车骑将军,为汝阳候,其三拜袁熙为卫将军,天下皆惊。

…………

宛城府衙内,刘备带着众人出迎刘表使者伊籍:“今日足下亲临舍下,备军务繁忙,不曾远迎,失敬,失敬啊。”

来人正是刘表帐下的伊籍,在刘备入驻新野之后,时常来新野拜见刘备,因此众人都十分熟悉伊籍,伊籍拱手行礼之后:“刘荆州遣我至此,请玄德公往襄阳一叙。”

说完又从袖中拿出刘表书信,交给刘备,刘备接过打开一看,“闻弟重夺南阳诸县,今特在襄阳设宴,为弟庆功。”

刘备看完笑道:“好,今日我刘备能夺回南都,全靠景升兄长,若不是景升兄长,备如今怕是早已逃入深山了,景升兄长

赠我兵马、粮草、辎重,情谊恩重,景升兄长相邀,我岂能让景升兄长久等,请伊先生先行落坐,备且去沐浴一番,换身干净的再去见景升兄长,若是着此污袍,只怕景升兄长怪我不识礼数。”

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出身颍川郭氏。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号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的三剑:出自庄子·杂篇·说剑。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溃。建安七年五月庚戌日(202年6月28日),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由于袁绍在河北广施德政,百姓听闻其去世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

南都: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因是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宛都”、“南都”、“帝乡”之称。

刘秀凭云台二十八将和南阳的财力最终重整天下,奠基洛阳,建立了东汉,南阳达到其历史顶峰—成了东汉王朝三都之一的南都,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第二大都市。当时,南阳的名门望族甚多,并支配当地社会的发展。

本站网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