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老段家祖坟冒绿烟啦

王冬梅接过筷子,放在一边,根本没心思吃牛头肉,眉头依旧拧成了个疙瘩:“可我就玉兰这么一个女儿,我怕……”

“你一个女儿,我难道有两个女儿?你看看前庄姜家,女儿十几年不回娘家,她娘都不管,每天笑哈哈的,比谁都快活。”

“姜家有七个女儿,那肯定不在乎了。”王冬梅说。

白孝廉就瞪她:“这几天,我发现玉兰越活越明白了,你倒是越活越糊涂了,你不知道多一个儿女多操一份心吗?难道有七个女儿,嫁到内蒙的那个就不是女儿了?就能让别的儿女代替?都是做父母的,哪怕有十个娃,该牵挂的还得牵挂,不牵挂的,哪怕只有一个,也不牵挂!”

这老头子,咋忽然这么会说话了?

还说得一套一套的?

王冬梅直接被白孝廉给唬住了。

白孝廉又喝了一盅二锅头,用手擦了擦嘴,站了起来,畅快地深吸一口气:“玉兰跟了林虎,我就放心了,老婆子你也别东想西想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也得过咱们自己的日子。——好了,我去赶羊了。你晚上给我做些灰豆面吃,可别再弄拌汤糊弄我了。”

“就前天玉兰去县城,给你拌了拌汤,你倒记仇了。”王冬梅把皮帽子和二毛皮大衣给白孝廉戴上披上。

白孝廉一笑:“我如今也不图啥了,就图吃好喝好,庄子上像我这个年纪的,都走了好几个了。”

“别乱说。”王冬梅制止他,“也别走太远,就在家附近放羊。”

“这就对啦,你该关心的是老头子我,女儿有林虎关心呢。”白孝廉呵呵笑着。

望着赶羊远去的男人,王冬梅想,男人说得是有道理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啊。

自己女儿还好,嫁得近;像姜家女儿,嫁到内蒙去,十几年不回家,若是她,怕是想女儿想疯了。

***

村道儿上,林虎慢慢地开着拖拉机。

白玉兰坐在车斗里,敞开嗓门吆喝:“收鸡蛋了——收枣子了——”

声音清脆甜润,像是唱山歌似的。

林虎觉得挺有意思。

村民们也听得稀奇,纷纷出来围观。

刚放开经济。

消息闭塞的村庄里,人们还不敢公然大声要喝做买卖。

白玉兰是头一个。

村民们都仅仅是围观,并没有哪一个有要卖鸡蛋的意思。

或者说,她们都以为白玉兰是在闹着玩。

特别是大花瓣,把涂抹得艳红的嘴唇一撇:“这白玉兰,真是的,自家男人有本事,就那么嘚瑟给谁看呢?炫耀拖拉机也不是这么个炫耀法啊,欺负人呢!”

拖拉机突突地响,又离得远,林虎和白玉兰都没听见。

倒是徐大嫂听见了就笑说:“我也没看见玉兰嘚瑟啊,林虎接了新拖拉机,庄子上人人知晓,玉兰也没必要炫耀啊。”

大花瓣啧啧两声:“谁不知道林虎和你们徐家人一条心,玉兰给你多少好吃的,你咋跟个哈巴狗似的舔人家屁股呢。”

“你说啥呢?嘴巴放干净点?信不信我揍你一顿?说谁哈巴狗呢,也不看看你那骚母狗样!”徐老八扬起了拳头,徐家兄弟,对自家大嫂都是挺维护的。

“哎呀妈呀,打人了!”大花瓣咋呼着跑了。

徐老八朝她跑掉的方向虚空踢一脚,骂道:“这骚货,不是个好东西,老段家祖坟都冒绿烟了!”

众人知道他说得啥意思,都哄笑起来。

林虎的拖拉机到了薛婆婆家门口,薛婆婆招手拦了下来。

“咋了,玉兰你们收鸡蛋?”

“嗯,是收鸡蛋。薛婆婆,你有攒的鸡蛋吗?拿来换钱呀。”

“多少钱啊?”薛婆婆是个胆子大的,不怕被捉拿,成为了第一个问价钱的人。

“原打算一个八分钱收的,您是第一个问价的,算是开张了,给您一个九分钱。”白玉兰笑盈盈地说。

“真的假的?”薛婆婆吃了一惊,她拿鸡蛋供销社换盐换火柴,都是一个按五分抵钱的。

“我哪敢骗您老人家,真的给您九分钱。”白玉兰很认真地说。

她的脸冻得红扑扑得,像涂抹了一层胭脂似的,格外明艳动人,又因为穿得漂亮,真个像画里的人一般。

“好,玉兰你可要说话算话,我这就拿去,我攒了两篮子,正打算拿到供销社换些东西过年呢。”薛婆婆颠着小脚跑进了院子。

很快,薛婆婆挎着一篮鸡蛋来了。

“这是五十个,我数过了,你数数。”薛婆婆把鸡蛋篮子递到垫着绵软麦秸的车斗里。

“我数数,二,四,六……五十,对是五十个,一个九分钱,五九四十五,四块五,四块五太难听,我给您四块六。”

白玉兰多给了薛婆婆一毛钱。

就这一毛钱,可把薛婆婆欢喜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用那个掉了牙齿的干瘪漏风的嘴直夸白玉兰:“哎呀,我早就看出来玉兰就是有福气的人,有福气的人才会这么大方的。看看,一毛钱,说给我就给我呀,这够我用一个月的火柴钱了。”

人群,羊群。

人群里也会有羊群效应。

围观的人见薛婆婆成功交易了,都争先恐后地回家去拿鸡蛋。

虽然冬天鸡不下蛋。

但会过日子的家庭主妇一般都在夏秋季节攒下了不少鸡蛋,她们攒下的鸡蛋,都不敢吃掉,都是要用来换钱换东西的。

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还没地方打工,没啥来钱的法子,动不动家里就连买一盒火柴的钱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拿着鸡蛋去商店换东西。

鸡蛋在这个时期的农村,几乎是硬通货一样的存在。

如今已是腊月,马上过年了,需要用钱的地方渐渐多了起来。

庄子上的家庭主妇们早盘算着上哪里搞些现钱。

鸡蛋是能去供销社换盐换醋换洋火,但终究不是现钱。

总不能来过年小孩子来了,给人家一个鸡蛋当压岁钱吧?

当然,这也不是不可以。

鸡蛋是稀罕物,当压岁钱也挺好的。

但难免让人觉得主人家拿不出真正的钱当压岁钱,显得寒碜难为情。

现在好了,有人现成在村子里收鸡蛋还是八分钱的高价,一个个的,争先恐后,唯恐白玉兰不收了。

不大功夫,拖拉机车厢里就摆了半车厢鸡蛋篮子。

白玉兰跟大家说好了,鸡蛋蓝先借用,回头在县城卖了鸡蛋,再归还竹篮。

大家都表示同意。

白玉兰看了一下记账本,已经收了一千九百个鸡蛋。

到县城去卖,如果能卖得顺利且没有损耗,一毛钱一个,平均一个赚两分钱,一千九百个就是38块钱。

可别小看这三十八块钱,差不多抵得上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所以,别小瞧这一分两分的利润。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细小的利润,积攒多了,那也了不得。

瞧着拖拉机还空着一半,白玉兰继续鼓动大家:“婶子嫂子们,你们有打下来吃不完的红枣,或者多余的果子,都可以拿来卖。”

“西瓜要不要?”一个老汉问。

白玉兰回头,见是庄子上姓任的老汉,以前是在生产队看管瓜田的,就笑着说:“任大爷,现在都腊月了,还有西瓜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