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封禅泰山上

一个月后,在扬州大都督府二堂内,楚阳君正在公案旁埋头审阅近期下辖各县关于租赋

征收等事务的案牍。这时,一个衙役走进来,叉手向前,恭敬地说:“楚使君,门外来了一名京城使者,说有朝廷诏书,必须亲自在大堂交到你的手里。”楚阳君抬起头,自言自语地说:“朝廷诏书?难道京城近期有重大事情发生了?”站起身,又说:“本官即刻前往大堂接诏书。”

在州府大堂上,使者看见楚阳君走进来,笑着说:“楚使君,朝廷将此诏书下发给各州县,圣人命我们不必宣读;还请楚使君亲自览阅,之后按诏书行事即可。”将诏书递过去。楚阳君接过诏书,轻轻展开,细细阅读,片刻,脸上露出微笑,又点了点头,说:“诏书之意,下官已经明白,定当照做。请使者在内宅馆舍好好歇息吧。”使者点头回应,随后离开。

过了一阵,楚阳君再次自言自语起来:“圣人终于接受群臣建议,准备举行泰山封禅大典了。诏书说实行封禅是‘以光我高祖之丕图,以绍我太宗之鸿业’的壮举,一旦举行,实乃昭告天下大唐已经进入盛世,堪称苍生之大福啊!”拿着诏书,在空地上来回踱步,并思忖着:“泰山封禅绝非平常之事,既有众多皇亲国戚、百官文人及四夷酋长使臣等参加,也有数万兵马护卫跟随,这一路上的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啊。”又看着诏书,说:“虽然圣人在诏书里明确指示‘所司与公卿诸儒,详择典礼,预为备具。勿广劳人,务存节约,以称朕意’,但是离开京城前往泰山封禅,所设祭坛、制玉牒、建方石、立园坛等支出微不足道,而所经地方州县的修路造桥、献食供帐等费用,却是不容小觑;这些最终全由当地百姓分摊,可见百姓负担真不轻啊!封禅后的宴筵、赏赐等支出,更是多如流水。当然,今年关中丰稔,粮仓充盈,帑帛山积,财政倒也宽裕。尽管如此,也需精打细算,才能做到‘勿广劳人,务存节约’,以图大唐长治久安,真正造福苍生。作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我自当受邀参加泰山封禅,而偌大的扬州不可能只有一人前去,带上几位僚属方为合理;究竟带哪些人去才好呢?”

第二日,扬州都督府的僚属、参军事、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及其他微小职官等一百余人,全部汇集二堂,鸦雀无声,恭听楚阳君坐堂发话。楚阳君缓缓地扫视一遍堂下众人,说:“当今天下太平,四夷久安,国富民殷,家衍人给,堪称盛世,确乃圣人之荣耀、黔首之福祉,也是我等扬州子民的一大快事。为了子孙百禄、苍生受福,经过文武百官商议,圣人已定于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日封禅泰山,谢成于天。”

一听此话,众人无不欢欣鼓舞,纷纷交头接耳:“圣人要封禅泰山?太好了!太好了!”“是啊,封禅泰山是了不起的大事,非常热闹,可惜我等看不到。”“楚使君定会参加封禅泰山,不知还要带谁同去呢?”楚阳君朝众人挥了挥手,说:“肃静!此次圣人封禅泰山,本官必然随驾。本官考虑许久,若是一人前往,恐有不妥,决定再带二人同往。”众人议论起来:“会带哪二人同往呢?”“谁有这个福气,能随楚使君参加封禅泰山啊?”

楚阳君继续说道:“此次封禅泰山,文武百官、文人雅士、四夷酋使均会前往,参加之人非高官显贵也即鸿儒硕学。整个扬州府大体属于这两类之人,只有……”停了一下,见众人凝神聆听,又说:“录事参军白正川和新近由朝廷安排到扬州就任的科举进士曾和培。”

众人顿时发出啧啧称羡之声。曾和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自己来扬州仅有几个月,即便略有文采,州府这么多人,怎么也轮不到我这个小小的九品参军事。”正纳闷时,看见站在最前排的录事参军白正川走上前,叉手不离方寸,恭敬地说:“承蒙楚使君抬爱,下官感激不尽。此次有幸能跟随楚使君封禅泰山,下官定当结草衔环,以报恩德。”见此情景,站在后排的曾和培也不得不走上前,叉手不离方寸,恭敬地说:“下官不才,承蒙楚使君如此关爱,实乃三生有幸。自古以来,封禅泰山都是国家大事,能参加者皆为国家栋梁,而下官初涉仕途,位居末品,资历浅薄,未有半寸功绩,怎能跟随楚使君封禅泰山呢?下官惶恐不安,恳请楚使君另择良才。”

楚阳君笑着说:“此次封禅泰山,是因大唐正处尧天舜日、民熙物阜之际,说明圣人高度重视选贤用能、擢才黜庸。你虽初涉仕途,但才华突出、品行高洁,若能持之以恒,前途不可限量,故而本官选你同往,也是希望你能亲眼目睹大唐盛世,以便开阔眼界,加快成长,早日担负重任;勿用推辞。”曾和培还想推辞,楚阳君又说:“你有顾虑,是不是担心会有其他人不服?诸位有谁不服,请陈述缘由。”扫视一遍众人。二堂一片寂静,无人应答。过了片刻,楚阳君说:“无人反驳,正好体现你曾和培平日深得民心。好,就这样定了。本官走后,州府所有事务暂时交与司马李延清全权负责。白正川、曾和培,你们晚上回去好好准备,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二十二日,庞大的封禅队伍正式启跸。整个长安沸腾了,满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为了观赏盛况,男女老幼,庶士贫富,全都五更而起,倾城而动。皇宫端门外广场早已人山人海,骈肩累足,拥挤不堪。此时,东方初晓,朝霞满天,祥瑞尽现。端门内开始走出一队清道的侍卫。又忽听三声礼炮,乐声震耳,五百人的仪仗队伍手执龙旗、矛、戈、戟、斧、麈尾、香炉、宝盖等,气势昂扬,相继出来。中间,大唐天子唐玄宗骑在一匹高大的白骡驹上,缓辔行进,并向两旁的百姓频频注目,以示善意。众多文武百官和突厥、吐蕃、契丹、南越、百济、日本、高丽、大食、昆仑、西竺、乌浒等四夷的酋长或使臣,均尾随唐玄宗,络绎不绝。

由于品级太低,扬州都督府录事参军白正川、参军事曾和培和其他百官随从一样,紧紧地跟在队伍后面。宏大壮观的景象让年少的曾和培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儿时听父亲多次讲过泰山封禅之事。封禅,是当朝帝王在中岳嵩山或东岳泰山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神祇的规模盛大的典礼,其中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的次数最多,影响最大。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在泰山下的小丘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故曰“禅”。泰山封禅的隆重程度,超过了历朝历代帝王的登基仪式。封禅大典是一个王朝处于盛世的标志,因此,任何帝王若想成功进行泰山封禅,一要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二要政绩显著、群臣拥护。来到长安后,曾和培才知晓有关泰山封禅的一些事宜。去年底,文武百官、诸方朝集使、皇亲国戚及四方文学之士,皆以理化升平、五谷屡稔为据,先后四次上书请求唐玄宗封禅泰山,总共进赋颂达千余篇,而且后三次都是中书令张说和侍中源乾曜一起上书。前几次,唐玄宗都以“抚躬内省,朕何有焉”为由予以拒绝。直到第四次,张说和源乾曜上书,说圣人不去泰山封禅,是“稽天意以固辞,违人事以久让;是和平而不崇昭报,至理而阙荐祖宗”,唐玄宗这才回心转意,接受封禅之请。

曾和培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参加了泰山封禅这一重大事件,此刻看着队伍两边蜂拥而至的人群,不禁对垂爱自己的长史楚阳君感恩戴德,心里暗暗发誓:“从今往后,我对楚使君必定披肝沥胆、竭忠尽智,以报知遇之恩。”又想:“录事参军白正川跟随楚使君多年,同样获得参加泰山封禅的殊荣,估计现在也会有不少感慨。”侧身见白正川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便悄声地说:“白录事,你看这威武雄壮的场面,估计三、五年之内都很难见到吧?”白正川淡淡一笑,说:“那是当然。实不相瞒,以前我在长安担任两年校书郎时,不要说参加重大活动,就是平常跟随圣人和四夷酋使,都从未有过,后来在扬州任职,至今步入仕途已十年有余。此番有幸由楚使君携带参加泰山封禅,我是大开眼界啊!不过,还是你有福气,来扬州仅几个月就得此机遇,实属罕见。”曾和培说:“我非有才之人,能获楚使君青睐,实乃意料之外。有件事情,我始终感到迷惑,那日楚使君准备携带二人同往,点到我的名字时,未见众人明显反对;难道众人也跟楚使君想法一样吗?”

白正川扭头看了曾和培一眼,笑着说:“你正处年少,刚入仕途,许多事情并不清楚。那日下来,我亲眼看见有几人愤愤不平,埋怨楚使君偏袒你,在二堂内不说,是因为他们不敢公开反对罢了。”曾和培略有所悟地说:“原来是这样。我也奇怪,泰山封禅这等大事,让我这个后来之人参加,居然无人反对,真正不可思议;现在回想起来,果然人心难测。”白正川说:“等你在州府呆的时日长了,你就会慢慢地明白,不管是州府内部,还是扬州各色人等,都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曾和培点了点头,说:“多谢白录事提醒。以后我若遇到难解之事,还望白录事不吝赐教。”白正川说:“你我均在州府共事,不必客气。”

文武百官和四夷酋使的队伍行进约半个时辰后,紧接着就是各个嫔妃、王孙、公主的辇舆车马。由于汲取了多年前唐高宗进行泰山封禅时,带上皇后武则天同往,并让她参与祭祀地神的亚献之事的教训,文武百官极力反对皇后参加此次活动。深受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不是皇后,却拥有皇后的全部仪仗,凤冠凤衣和凤辇凤旗等五彩缤纷,辉煌夺目。为了取悦百姓,显示至尊地位,武惠妃高卷帐帘,在辇前向两旁连连抛撒金银翡翠;又命宫娥将年幼儿子寿王抱起,抛撒珍珠玛瑙。百姓们一哄而上,拼命争抢,互相践踏,以致伤残者不计其数。最后则是五万护卫士卒和数以千计的车辆,满载食物、供具、金银、丝帛,至午后方缓缓通过完毕。

经过二十多天的行程,十一月初六,封禅队伍到达泰山以西三十里的一处地方安营扎寨。午时,忽然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旗乱幡晃,凛冽刺骨,寒气逼人,直到傍晚仍未停息。文武百官走出帐外,见此情景,惊诧不已,议论纷纷:“这风刮得甚是奇怪,从长安出发以来,尚未遇到这般恶劣天气。”“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难道是上苍有意显现不祥之兆?”中书令张说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楚阳君早已相识。张说问:“楚使君,你认为这风刮个不停,是何预兆啊?”楚阳君说:“天有日月,物有阴阳,事有祸福,人有生死,自然有风雨,土地有丰歉,不足为怪。只可惜啊,那些执勤的士卒倘若衣着淡薄,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天已黑暗,唐玄宗走出驻跸帐殿,仰望苍穹,迎风而立,一动不动。文武百官急忙上前劝道:“陛下,外面大风不停,浸肉透骨,恐对龙体有损。臣等觉得,陛下不如返回帐殿休息,自比这里舒适。”唐玄宗说:“朕为了万民祈福而封禅泰山。今日这股大风定是上苍警示,作为一国之君,朕若不能心怀百姓、情系苍生,必将遭遇厄运。作为股肱之臣,你们自当了解朕的所思所虑,狂风肆掠之际,又怎能只顾朕之舒适,而不管护卫封禅的数万兵马的安危呢?朕当亲自向上苍请罪,以乞风停。”

随后,唐玄宗仰天叹道:“我自继承帝位以来,由于得到上苍佐助,终使国家兴盛、万民安泰。我来泰山封禅,原本欲为万民祈福,若是我本人有什么过失,不配前来,还请上苍惩罚我本人;如果是随行的人员没有福分参加封禅,亦请上苍降罪于我,随从的士卒和骑乘的马匹确实受不了彻骨的寒风,请上苍暂停寒风吧!”

瞬间,大风停止,渐有温暖。众人同声惊呼:“万岁亲乞,感动上苍;吉庆当头,必有福祥;封禅泰山,护佑大唐!”

第二日,天地清妍,旭日东升,封禅队伍行至泰山脚下。仪仗护卫罗列百里,帐殿辉煌夺目,宛似行宫金銮。一切布置妥当,随后登歌奏乐开始。顿时,丝竹管弦响彻一片,仿佛天籁之音。按照礼仪,唐玄宗斋戒一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