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提议

布政使司的人说得朱元璋喜笑颜开之际,户部上表,各地粮价下跌,耕农损失极大,往年一斤粮卖两个铜板,现在一斤粮只卖得了一个铜板。

自古以来谷贱伤农,户部拿不出一个解决办法,只好询问朱元璋如何是好。

朱元璋却未第一时间回答,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朱雄英。

前几日朱雄英跟他说了人口红利和物价可能会因商品的流动而变得越来越廉价时,朱雄英当时提了一个建议。

那就是重造大明宝钞,让大明宝钞拥有更加基础,更加低级的单位,与一文钱相对应。

这样谷贱伤农时,朝堂就可以宝钞收购大量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不至于让农民活不下去,不想种地。

这种解决方法倒是很合朱元璋的‘口味’,朱元璋回想起朱雄英前几日信誓旦旦的神情,当即命户部与朱雄英研究此事。

朱雄英早有准备,立马从怀中掏出一叠钱币呈给朱元璋,说道:“陛下,此钱币是儿臣呕心沥血之作,二十年内定然无人可以仿制!”

朱元璋凝重的接过纸币,入手的第一瞬间,他就感觉到纸币及其光滑,就像抹了油。

细细看去第一张纸币正面写着‘1文’的红色字样,字样周围被繁复的绿底花纹层层包裹,在边缘左下角还有用数字印着的红色数字串,这张一文钱的数字串是000000001看上去就像是一张精美的艺术品。

而1文钱的背面则是朱元璋那面无表情,又不失威严的样貌。

人像的背景板是长城,正中上方还有‘大明宝钞’的字样,侧面也有汉字壹文钱的字样。

朱元璋对这张钱非常喜欢,下意识问道:“这竖着的字是什么?”

朱雄英解释道:“这是儿臣从古籍中寻到的古印度数字1,这种数字对发展大明的数学非常有用,儿臣觉得好用,便拿来用。”

“这种数字共有十个,分别对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1和0一起写就是十,2和0一起写就是20,多写一个0就是二百,书写起来及其简便易懂。”

朱元璋闻言点点头,将1文钱放在一边,拿起2文钱看去。

这张2文钱没了朱元璋的头像,取而代之的是奉天殿的画像。

接着便是五文钱、十文钱、二十文、五十文、百文,皆采取皇宫某一处的景色为底图。

直到一两银子,以前一贯宝钞对应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的正面是1两的字样和于其他钱不同的花纹,看起来更加华丽,背面是朱元璋持刀骑马冲锋的场面,刻画得精细无比。

二两银子、五两银子、十两银子、二十两和五十两的背面刻画了朱元璋经历过的五场战役。

最大面额的一百两银子刻画了朱元璋站在船头遥望南京城都城的画面。

这个画面让朱元璋瞬间陷入回忆之中。

这是他经历过的最惨烈的一战。

当时他与陈友谅争夺潘阳湖,陈友谅的船比他的船要多得多,那一战,他携二十万大军对战陈友谅的六十五万大军,好在他有刘基刘伯温和愿为他效死的将士,才艰难的灭掉陈友谅,否则哪有现在的大明?

朱元璋很快回过神来,爱不释手的摸着十四张宝钞满意的点头道:“雄英,这些钱造得好!不过造得不容易吧?”

朱雄英点头道:“殊为不易!工部出了大力气,否则儿臣没有可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造出这十四张宝钞。”

朱元璋赞许的继续问道:“咱大明有你,真是大明之福,不知这十四张宝钞造价几何?”

朱雄英回答道:“每张造价数千两白银。”

朱元璋听到朱雄英的回答惊讶的看向朱雄英,若是造个一文钱花费数千两银子,大明就是有再多银子也不够用啊。

可他转念一想,自己这个孙儿可从来没让自己失望过,肯定有解决之法,于是他静待朱雄英回答。

朱雄英看到朱元璋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虽然每张宝钞的造价高达数千两白银,但这是研发费用,只要造一条生产线出来,每张钱的造价会极低。”

朱元璋努力消化着朱雄英口中的新词,从字面上他倒是能够理解两个新词的意思。

只听朱雄英继续道:“其实生产线倒是次要的,虽然难造,但儿臣有信心在一年之内造出一条日产百万张宝钞的生产线,难点在于如何管理这些宝钞。”

“儿臣有个不成熟的提议,儿臣想设立皇家银行,所谓皇家银行,与钱庄类似,不过儿臣口中的皇家银行是让人往里存钱,还给利息的,而非如钱庄那般存钱入内还收保费。”

朱雄英这个想法憋在心里太久太久,从提出东碳西征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

那时时机还不成熟,大明并未有太多储备资金。

现在则完全不同。

以物流驿站逐步兴盛的经济会加速刺激其他各行各业的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这代表大明百姓的收入将会提高。

收入一高,说不定大明百姓就要学那些士族豪绅一样把铜钱和金银挖个坑藏起来。

这样对于经济不利,流动起来的钱才算是钱。

将钱存进银行,还给利息,肯定比埋在土里好。

更何况,他还有大招没放出来,开设银行只是为了打好基础而已,只要银行一开好,吸纳大量资金涌入,大明才会开始真正的资本积累过程。

一旦大明开始资本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不可逆转,会越来越有钱。

到那时,无论是将全民教育提上日程,还是造桥修路,亦或是研发枪支弹药,研究机械工程,都会有极大助益。

设立银行只是一个开始,他的真正目的是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过朱雄英设立皇家银行的提议还是有些太过超前,他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李牧就站出来反对道:“吴王殿下,自古以来钱庄存钱都是存户给钱庄钱,哪有钱庄给存户钱的道理?”

时代的局限下,这位上任才一年的李牧提出关键问题,若是一般人肯定会被卡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他是何等身份。

但朱雄英偏偏不是一般人,他接下来的答案直接震碎了李牧的三观。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