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步步为营

叶芷绾眼眶已湿,她红眼望向他们,悲愤交加,「后来呢,保住了么?青山以南的城池你们保住了吗!阳州现在属于北韩还是南靖!」

现实又不堪的问题问出,唯余耻辱。

小将低下了头,席间亦是有人轻声唏嘘。

长卫军不在之后,南靖连失两城,除一座矿山遍布的阳州外,还有一座向西连接鹘月的边城,本以为西域常年不战便没有将重心放在夺回边城上。

可现下鹘月如此鼎力相持叶家,那座边城归北韩所有,如此一来,南靖岂不已成了另两国的瓮中之鳖!

那种耻辱又焦灼的心绪在百官中蔓延开来,慢慢的聚成一股无形的怒气冲向源头——那个倚仗自己是皇亲国戚,一身毫无武能却掌管十几万羽林军的端王。

姜岱并不在意席间的议论,而是丝毫不怯懦的看向叶芷绾。

「不说这些人是不是已被投诚北韩的你策反,本王只问,这一切与本王有何干系?他口中的细作并非本王掌管,本王又是如何以细作之说瞒天过海?」

叶芷绾冷笑一声,暂且没有与他争执一些混淆视听的说辞,而是直接拿出物证又将那个教书先生带了上来。

教书先生颠沛流离一年,不是待在箱子里就是待在地窖中,又因为痴傻的原因,乍一看与街上乞丐无异。

可细瞧便能发现他身上的几分文人风骨,脊背挺直,眼神清澈坚定来到御前并没有怯场,标准行礼过后正色道:

「三年前,长卫军副将赵启的随从将在下八十岁老母从家中掳走,以此威胁我为他仿写叶苍将军意图谋反的书信。」

「我不从,他们便要将老母活活殴打致死......为求老母安稳,我只能按照他的意愿行事......」

说到此处他几近哽咽,短暂调整片刻后声音愈发悲怆,「历经此事,我开始怀疑自己恪尽孝道成为近邻皆知的孝子是否有错,以至于至今不知老母生死。

「也更痛恨自己寒窗苦读十年能够教书育人还不甘心,偏要闲来无事模仿前朝书法大家的字迹,引得旁人相传,最后招来这灭门之灾!」

字字句句痛入心扉,他猛地将头磕在地上,扬声道:「某有罪!恳请陛下责罚!但请陛下帮某寻得老母!」

永嘉帝眉头紧皱眼中含怒,欲要张嘴,却被端王抢了先,「长卫军副统领赵启迫害你为他做事,与本王何干?」

教书先生将头转向他,目眦欲裂:「我纵是再弱不禁风也知存有证据的道理,更明白他做出背主之事定是有更高位者予了他什么旁的好处。几次夜里跟踪赵启随从都发现他们在端王府附近徘徊等待,你说与你有没有关系!」

端王面色微涨,憋了一口气卡在喉中。

一为证人存活于世而急,二为赵启从中骗取银两而恼。

当初那个姓赵的说他所寻之人乃是收钱办事,事成之后再寻机会将人灭口便是。

可如今一听竟是自己被赵启的谎话骗走大量银两,还涉及到辱母这样极易引起轩然风波的恶行。

他深吸一口气,给自己补上底气,「本王只问,指向本王的证据何在?」

教书先生并未作答,死死盯着他。

端王转眸去看叶芷绾,只见她面无表情,眼底一片冰凉与讽刺,把脸缓缓扭向了殿外。

他顺着昏暗不清的视线看过去,大雪飘渺中,逐渐出现了一道他极为熟悉的身影。

那人身穿朴素的僧衣,手里挂着一串佛珠,面无铅华,清雅素净,似是与满地白雪般一尘不染。

她一脚踏进正殿,端王的气焰便颓下去大半。

或者说,她的出现让所有事情都不必再去

过多考究。

端王妃略过那些与她曾经相识的王公夫人,来到御前参拜,静声道:「贫尼可以作证,长卫军副统领赵启时常进入王府与王爷夜谈,也可以证明青山大战前七日端王爷将调动兵力的虎符带出了府。」

「从前不说,是被所谓妇道蒙蔽双眼,吾儿死后王爷另娶小妾延续香火,贫尼遁入空门才面向现实。回想过去种种,终悟出一个道理——恶稔祸盈,必有报应。」

淡如静水的声调在席间泛起滔天巨浪,端王再道不出反驳之言,只恨意极浓的看向叶芷绾。

除掉长卫军南靖必大伤的后果他不是没有想过。所以他在南山挖了隧道,安插了细作分布于北韩,只要一切照常进行,哪怕再死一支长卫军也不足为惧。

可这个侥幸逃脱的叶家女,阻碍了他所有的计划,就像那泥沟里的水虫,命硬又可恶。

他把目光投向高台,笃信自己可以安然离席。

高台之上的人开口前,耶朔接过那些厚厚的作假罪证,让随从分发给在席间众人,罪证被他们紧紧捏在手里,怒目望向一声不响的姜岱。

文臣惋惜作叹,武将下跪斥责讨伐。

「忠良蒙冤无辜枉死,还请陛下严惩罪人,莫要寒了武将之心!」

「何止是武将悲愤,此等恶行不杀不足以平民心啊。」

......

各类声音一层盖过一层。

叶芷绾在嘈杂乱声中扫过高台上几个神色不一的人,与永嘉帝对视那一刻,她先张开了嘴。

「端王陷害叶家人证物证具在,已无法洗清,我相信皇上会还我叶家清白,秉承公道,绝不因太后母族的关系放过罪人。」

这话说得要多露骨便有多露骨,皇家的颜面仿佛一瞬被她撕扯下来,皇亲国戚的身份向来都是为非作歹的保护。

若是陷害忠良一事都可逃过一劫,那这皇家还有何令百姓尊崇信服的地方。

大殿很快安静下来,静静等待上面的反应。

姜太后早就僵硬的面色因她这句话变得更加难看,她抛去以往慈祥和蔼的面孔死死盯着叶芷绾,说不出一句话,也不能说。

永嘉帝攥着拳,在道道审视不平的目光瞩目下,沉声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朕绝不会枉顾国法。」

「好!」

叶芷绾很快接道,却是突然话音一转:「那还请皇上先将东宫的云晴带来此处伏法对证!」

话语一出,有人泛起疑惑,云晴?东宫?

从前与叶芷绾还算交好的世家女悄声为身边人解了惑,「是祎安郡主的贴身婢女。」

此言在人群中传开,众人无不露出诧异之色,那叶家当初可是满门抄斩,一个贴身婢女是有何能耐躲藏于东宫?

且祎安郡主用了伏法对证两词,岂不是说明太子......

要说刚才永嘉帝的眼神是风雨来临前的阴沉,那现在便是惊雷震破苍穹,惊悸与慌乱在他眼中炸裂开来。

伏在龙案上的手松开又攥紧,还是挡不住手心里不断冒出的汗。

「是我!」

太子生母哲贵妃已然形容错乱,面色仪态全部尽失,向前倾着身子慌忙解释道:「是我,在观雪楼那日我见她一人躲避禁军追杀,心生怜悯将她安排在了东宫。」

叶芷绾嗤之一笑,逐句攻破她的谎言。「您大发慈悲之心,为何不将她带到自己的寝殿,而是将她安置在东宫?据我所知,那云晴是受了赵启的指使,潜入我祖父的书房放置伪证。」

她把头转到李奕身上,「赵启与端王沆瀣一气,这么说来,云晴就等同于为端王做事,那她是图什么呢?

或者说,她如今安然无恙,在东宫毫发无损,又是谁在保她?」

接连逼问之下,哲贵妃没了狡辩的底气,只能跪下对永嘉帝不断重复道:「皇上,是臣妾的错......臣妾不该动恻隐之心,保下当时该被斩杀的一个小婢女,引来如今的误会。」

叶芷绾冷哼一声,打断她妾伏郎膝上楚楚可怜的模样,「哲贵妃,不必再多说了,太子与我一同长大,他会不认识云晴吗?他在那时包庇一个戴罪之身又怎会清白!」

李奕看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脸,面露茫然,眼底一片虚无。

这是要将他拖下水么?

他向后踉跄两步,痴痴笑着,想起在阳州那一月的所有相处与对话,然后眼眸一凝,几乎是狠狠瞪向了叶芷绾。

「难道不是因为本太子念你成疾才将她留在身边吗!」

叶芷绾平静的看向他,微微一笑,「所以我说,将她带到此处对证。」

她又扭头面向百官,「我相信大家也想亲自见证太子殿下的清白吧。」

那是自然。

一国储君若是参与了陷害忠良的策划,那公道天理何在,他们忠于天子的初衷又何在?

席中一向喜爱谏言的大臣与几个武将联合起身上表将证人带来之意,叶芷绾这一出相逼完全将永嘉帝治愈骑虎难下之的境界中。

不从她的意愿,从此皇家失去威严与臣心,从了她的意愿,那个婢女又会道出什么......

案上慢慢下燃的檀香就像温火一样灼烧着他的心,哲贵妃的哭泣还在耳畔回荡,他轻转头颅看向一人。

少顷后,天子之令下达,东宫侍女云晴即刻带往流云殿。

为求严谨,两名南靖侍卫带路,十名鹘月侍卫跟随出发去了东宫。

叶芷绾算着时辰在云晴即将进殿之前以去年当场斩杀叶家之由,逼迫永嘉帝将端王押出大殿,抄斩示众。

由此,被带来的云晴刚巧目睹了一个人头落地的场景,她捂住嘴发出一声不可抑制的惊呼,几乎是软着腿靠人架着才进的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昔日主子以审判洞察的眼神昂首盯着她,适才的恐惧感还未过去,那种强烈的心虚之感又铺天盖地的来袭。

端王都死了。

事情瞒不住了。

她软成一坨烂泥散在地上,浑然没了去年栽赃叶芷绾的勇气,语不成调着颤声交代道:

「去年......去年是哲贵妃将伪证交给奴婢,让奴婢......放到叶苍将军的房中,事成之后会将奴婢安置在东宫。」

「可有凭证?」

叶芷绾到底还是了解她,心思重,会在世家女子中左右逢源,带着性子莽撞的她全身而退。那做这样掉脑袋的差事她怎会不给自己留后路。

而云晴也不负她的了解,使劲点点头,「有......是贵妃的一只钗子,我埋在了东宫院子里。」

话说至这个份上,还在哭求的哲贵妃该是下一个掉脑袋的了。

叶芷绾继续冷声提醒天子,「观雪楼那日,我四位至亲是如何惨死,皇上又是如何利落果断,想必皇上是不会忘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