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5大贤莅临2

“名为徐光启,又是正四品,必是那个推崇‘关学’,名满大明,不事权阉,被圣上敕令‘冠带闲住’的大贤!大人此战一举成名,竟然引起了这等大贤注意,实可喜可贺。”

与陈建同时站起的谢汇成很是激动地说道。

谢汇成与黄文先一般多年不能中举,基本上绝了靠科考出头的想法,就以秀才身份在陈家庄做了教书先生。

黄文先与谢汇成相交甚笃,深知谢汇成虽然大局观略有欠缺,处理俗务却是一把好手。他这次进京或需耗时半月一月,心忧虎山杂务,就向陈建全力推荐了谢汇成,

谢汇成说是绝了科举上进之念,但心里多少都有不甘。他亲眼看到陈家不断展露新气象,加之陈建虎山口军队一战扬名,知道陈家之势已经初成,就欣然答应陈建托黄文先带给他的邀约。

今日他刚随陈福从陈家庄抵达虎山口,就受到陈建热情接待。

消息来时,他与陈建正在饮茶畅谈。

若这次来的是其他文官,或许谢汇成还可能会不知道。但来的人是名满大明的徐光启,关注时事的谢汇成就不可能不知。

为大明的军事、农业、以及科技发展都已经做出卓越贡献的徐光启在只是秀才之身的谢汇成心里,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能得此大贤关注,确实可喜,也确实可贺。”

陈建震动过后,平复了心情,认真地点头说道。

“学生建议大人立即前去卫城,亲自求见徐詹事,以聆听教诲。大人或许不知,徐詹事学究天人名满大明,堪称一代宗师。若大人果然得见,诚心请教,则既可获其指点,传扬出去也可让外人知道大人崇慕贤者,或对大人将来招纳贤才有利。”谢汇成审慎地说道。

“先生之言果然大善。吾这就着人备马。”陈建欣然采纳谢汇成的意见。

“大人从善如流,大业可期也。”谢汇成由衷拱手说道。

“借先生吉言。”陈建点了点头,眼含笑意往屋外走。

他之所以要第一时间去见徐光启,倒主要不是因为谢汇成所说的‘求见宗师’以显示他崇慕贤者尊重读书人的态度,也不是因为徐光启的正四品文官身份,而是因为他在后世是一个理工男,分外崇敬徐光启这个在明朝时候世界上绝对顶级的真正大科学家,极想见到徐光启真人。

由于他这一世要‘创大业’,他在决定去见自己‘偶像’的同时,心里也不可避免地对‘偶像’产生了一些功利想法。

徐光启是坚持‘经世致用’‘关学’领头羊之一。

陈建出于强盛华夏之目的,在思想领域方面势必要大力推行‘关学’。为此他必须要尊重徐光启,捧高徐光启。

徐光启是天文学家、练兵行家、兵备专家、农学家、数学家,后来还成为宰辅(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要),又是一个政治家。

陈建的事业刚刚起步,百废待兴,徐光启无论哪方面的才能都对他有巨大帮助。但是陈建自己却非常明白,徐光启没有任何留下来辅佐他的可能。

借着熟知历史的优势,陈建知道徐光启要到崇祯元年(1628年)的8月份才会结束‘冠带闲住’,被崇祯皇帝召回京城授予实职。这刚好是三年时间。

陈建就在盘算能不能设法把徐光启这三年都留在他的地盘上,让徐光启为华夏的农业、水利、机械、科技研究、科学知识传播和思想文化建设做出比他历史上更大的贡献。

有这些想法打底,即使谢汇成不提出建议,陈建也怕是要立即飞马出发。

荻水市场上,徐光启主仆和两个随从护卫穿过市场前往市场尽头的港口。

卫城官员们只是把徐光启等人送出卫城南门就已经回返。

他们准备再往北走十余里海路,再拐进龙王河去往虎山口备御所。

“老爷,那边有一队气势不凡的骑队正向这边奔来。”上船之前,老仆徐世章指着荻水河上游说道。

“老夫如所料不差,来者必是陈建陈中则(中则为陈建之字)。”徐光启眼含笑意地说道。

“若果然如此,陈建此人倒懂得尊上。”徐世章点了点头道。

“老夫看出的不止是他尊上,老夫还看出此子深得兵法之‘知己知彼’之略。他虽是被排挤出了安东卫城,却必然是在卫城内外广布耳目。要不然他不会这么快就知道老夫来此,并及时探知到老夫的来意。”徐光启见微知著,看得深了一层。

“安东卫末学后进陈建,率家将拜见贤者徐大人!”

陈建远远看到身穿绯色云雁官服满身书卷气的高瘦老者,再看到水边停着的那艘的官船,立即就知道这名老者必是徐光启无疑。

他隔着老远就滚鞍下马,快步上前恭敬行礼。

跟随陈建前来的边中奇四将也毫不怠慢,跟着躬身。

徐光启仔细一看,陈建身穿轻甲腰佩钢刀,身材高大挺拔如松,脸容俊朗眸正神清,对他也是态度严谨执礼甚恭,尊崇神色发自内心,绝非是为讨他欢心而刻意作伪。

“中则无须多礼。快快请起。”

徐光启心中大悦,两步上前扶住陈建。

只一眼,徐光启就对陈建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第一印象。

先前的打探中,徐光启对陈建创造出的‘美肥’和‘肥皂’深感兴趣。因为他也曾经有过不少创造发明。他当时就觉得陈建虽不是‘关学’文人,却做着‘关学’文人之事,本就已经对陈建非常有好感。

现在见到陈建真人,见到陈建身上雄健之中隐隐透出的文气,再结合安东卫城上下都一致认同的陈建全歼倭寇之大功,已经六十三岁,算得上久历风霜的徐光启竟然一下子真心喜欢上了陈建,脱口喊出陈建的表字。

这是对上位者对下位者,或是长辈对晚辈认同度非常高的亲近称呼。

“谢徐大人。陈建慕徐大人‘关学’贤达之名已久,常恨山高路远,不能亲至大人座前聆听教诲。今闻大人至安东卫城,乃喜不自胜,冒昧前来,斗胆邀请大人前往在下虎山口备御所一叙,以全在下聆听贤达教诲之念。”

陈建听出了徐光启对他的认可,心中顿时一喜,立即借机发出邀请。

在他的话语里,没有使用‘下官’‘卑职’之类公事公办味道很浓的的自称,也是为了配合徐光启对他‘中则’表字的亲近称呼。

他知道徐光启忧国忧民,不但关心农事,也异常关心兵事,必然对全歼凶残倭寇的虎山口军队大感兴趣,不出意外必然要去虎山口备御所看一下。

但是由徐光启自己提出来,肯定不如他主动提出来的效果好。

他当即毫不犹豫地发出了邀请。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想对了。

“中则无须自谦过甚。实不瞒中则,老夫此来安东卫,原也是要看一看全歼倭寇之虎山军以及率领虎山军之陈守备之气象。今日一见中则,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中则之雄壮气象老夫已见,果然远超老夫事前之期望。中则麾下之虎山军,老夫更欲先睹为快。”徐光启笑容满面,狠狠地夸奖了陈建一番。

“建实不敢当大人盛赞。大人乃练兵行家,知兵之人,建末学后进才疏学浅,麾下之虎山军亟需大人提点。若徐大人果然不吝教诲,乃建之幸,乃虎山军之幸。不知徐大人是坐船前往,还是骑马前往?”陈建乖觉地说道。

“哈哈,中则已有言,老夫也是知兵之人。知兵之人自可骑乘。”徐光启哈哈大笑道。

“如此,在下等护卫大人骑乘前往虎山口。”

陈建命几名军兵让出马匹,簇拥徐光启几人上马,往虎山口徐徐而去。

PS:求看官们票票支持创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