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伟大的制造构思,困难的现实

江昌盛提出的这个决议,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但是很快江昌盛又说出了一个难题:

“主攻振动时效实验论证工作,我们将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振动设备。”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振动设备是一种手动机械设备,在对构件执行振动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人力运转,这不仅使得振动工作繁杂沉重,而且更重要的是无法确保振动频率上的一致性。”

“现在我们虽然在单方面的实验过程中,可以人力振动,但是一旦上了军舰,面对长达几十米上百米的冷裂缝焊接,如果使用人力振动的方式,我担心会大大降低释放残余应力的成功率。”

江昌盛这个忧虑,瞬间令在场的科研人员全都沉默了下来。

其实也有人早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只是还没来得及说而已。

随后江昌盛又笑了笑,自信的道:

“怎么了,我刚刚说出一个难题,大家就都沉默了?搞科研工作嘛,总是困难重重,随时都可能会遇到你无法想象的难题,当初我在特别会议上,南部军区的海军副司龄员说的一句话,我如今记忆犹新。”

“大家想听一听他说的是什么吗?”

所有人聚精会神的看着江昌盛,满脸的期待。

江昌盛笑了笑道:“这位副司龄员同志说,当困难来临时,困难常常会把我们分为两类人,一类是面对困难,丧失斗志,郁郁寡欢,另一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出攻克困难的条件。”

“今天我把这句话说给大家听,也说给我自己听,以此共勉。”

“我们不是没有先进的振动设备吗?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创造出一套可以满足我们当前情况下需要的振动设备?”

江昌盛最后一句话一说出来,全场震惊。

毕竟振动设备在国外来说,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目前即便在国外,这种技术设备,也没有完全成熟。

大家虽然知道江昌盛能力出众,但是想要自己制造出一套振动设备,其难度之高,很难想想。

当下有位同志就弱弱的问了一声:“我们自己制造?这……这行吗?”

问完之后他又立马低下了头,其他的同志虽然没有开口,但大多数其实心里也充满了疑问和焦虑。

这时江昌盛解释道:

“大家不要把制造振动设备想象的那么难,我没有说要制造出一套先进的振动设备,因为目前我们的条件还有时间是不允许的,我的想法只是快速制造出一套比人力振动要更具优势的振动设备。”

“全自动的振动设备,我们做不出来,但是一套半自动的振动设备,我想并不是很难。”

所有人继续吃惊的看着江昌盛。

江昌盛继续解释道:

“我们现在采用的人力振动,其实可以通过一台直流电动机来取代人力,具体的做法是利用直流电动机和偏心齿轮箱组成一台机械式的激振器。”

“一旦组成这台激振器,振动的大小可以通过偏心齿轮的心距来调节,振动的频率由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来决定,这样就能确保振动频率和大小的一致性。”

江昌盛所说的这些话,如果听在普通人的耳朵里,自然会一阵云里雾里,但是在座的除了来自沈钢大学的三位女大学生外,其余的都是机械领域的专家,江昌盛这么一说,很多人瞬间都明白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当下有位同志就猛地拍了一下脑袋:

“江工,好想法啊,我……我怎么就没想到。”

“通过直流电动机结合偏心齿轮箱组成一台机械设备,这的确不难,我们在机械方面都有涉猎,如果群策群力,我相信很快就能制造成功。”

随后大家纷纷大笑起来。

这时候,有位戴眼镜的男同志站起来,江昌盛认得他,他的名字叫周振涛,之前江昌盛还让他负责第一小组的工作。

“江工,你说的这个激振器,不是你想出来的名字吧?我好像在国外一本科研杂志上见到过。”

江昌盛微微有些吃惊,笑了笑问道:“你是从哪里搞来的国外科研杂志?”

那个年代,信息堵塞,全面建交还未覆盖,所以在国内想搞到国外的科研杂志,那不是一般人能搞得到的。

江昌盛所提出的激振器的说法,自然是从军工辅助系统上得来的。

“我父亲是五羊器械重厂的工程师,几个月前他刚刚从国外考察回来,并且带回来了几本科研杂志,当时我正好在家,就随便看了看。”

“据我所知,国外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开始研制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先进振动设备了,一台先进的振动设备,包括激振器,传感器和控制器三个组成部分,控制器是核心,可以调控和检测所有的振动情况。”

“江工,虽然你的想法很好,可以制造一台半自动的激振器,但是在没有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控制器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证振动的精确性呢?”

周振涛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又有些略带歉意的朝江昌盛道:

“江工,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想到了杂志上的内容,所以好奇。”

江昌盛满意的笑了笑,随后朝所有人道:

“大家一起为周振涛同志鼓掌,他刚刚的一番话,让我见到了我们年轻一辈发奋图强,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一种可贵的科学精神。”

很快,办公室里,掌声雷动。

……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