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异地过年

(1988)2月14日星期天阴

如果以母亲的辈分做为时间节点,那么我们徐家的第三代中,侄女徐婧称得上是正宗的城里孩子,开了我们家族的先河。

因为大哥和二哥都是农村户口,后代暂时算农村人,今后面临着与我们三兄弟一样,通过考干、入伍或者考学等等方式改变身份。

徐婧的眼睛煞是好看,水汪汪的,像两颗黑色的小宝石,而且格外爱笑,声音好好听。

由于三嫂奶水很少,徐婧得天天补充牛奶,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牛奶也没有母乳有营养。

我这个人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面很善,又长得小,没有什么威胁性,所有的侄儿侄女都很喜欢我这个小叔叔,哪怕不经常见面。

放寒假回来的第一天,徐婧见到我伸开的双手,稍微犹豫了片刻,就毫无认生感地让我抱,血缘亲情真是奇妙,或许就是一种意念上的传导。

(1988)2月15日星期一阴

三哥决定明天全家去他岳父那里过春节,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老家以外过年。

四哥说他要在单位值班,就不去了,实际上,四哥暗地里已经告诉我了,他是找借口,专门申请值班,因为在别人家过年,不习惯。

可是,我和母亲就无可奈何了,再不愿意,也不能拂三哥的面子。

(1988)2月16日星期二雪

除夕下雪,多少年才会碰到这种“瑞雪兆丰年”的好彩头。

如果是在自己的老家,全体成员根据分工,准备饭菜、写对联、放鞭炮、打扫卫生等等,那种直接参与在里面的感觉,才算自己真正过了年。

我好想念去年春节参与的老家舞龙灯活动。

上午十一点多,我抱着徐婧,和母亲一道跟在三哥三嫂后面去粮食局。

三嫂的娘家住着单位的房子,两室一厅一厨一厕,本来也不宽,加上我们五个人,就很拥挤了。

三嫂的娘家人很是热情,但我和母亲什么都插不上手,只能尴尬地等待。

当然,年夜饭相当丰盛,但是,我似乎感觉到一种失落,一种悲哀,犹如没有根的浮萍。

我想念老家的春节,母亲应该比我更甚。

(1988)2月17一23日七天阴晴相间

初一到初四,不好串门,大部分时间看《红楼梦》;实在无聊,一个人到街上或者河边蹓跶。

初五,我带了点糍粑、一包糖和一瓶酒去给汤卓父母拜年,顺便问一下困难补助金的事,汤股长说领导已经签字,春节假后可以去教育局办理。

刘少平读大学后,居然谈了高中补习时67班的一个女同学,看来,这家伙属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高手。

初六,我在街上碰到他和女友一起,因为都是老同学,便一道到了他女友家里,畅谈校况、篮球以及毕业分配等等。

初七,四哥提供信息说他们厂里的磷肥相当紧俏,如果能搞到领导的批条,就可以低价拿货,然后高价脱手。

按照昨晚我们三兄弟的商议,三哥负责搞批条,大哥联系下家,四哥负责联络,一旦成功,就可以帮助大哥还一点债,减轻负担。

今早,四哥专程去凤凰湾溪村找大哥沟通。

(1988)2月24日星期三阴雨

今天上班,我早早就到了教育局等候。

因为“十五冒过还是年”,工作人员都是姗姗来迟;汤股长是按时来的,他把领导批复的报告给我,叫我去局财务室领取。

我在财务室等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出纳来办手续,我取了伍拾元钱,终于可以缓解一下开学的压力了。

当面向汤股长说了感谢话后,我回到三哥住处。

三嫂已经连续几天不在家吃饭,我问母亲是不是我在这里的缘故,母亲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但猜测有这样的成分,毕竟房子太窄了,多一个人确实不方便。

我打算下午走,开始提前准备行李;母亲在我的行李虽放了花生、瓜子和一根香肠,但香肠是瞒着嫂子放的。

四哥给了我一袋生花生米,一瓶罐头。

下午,我打电话叫四哥来接我过河乘客车,但四哥告诉我明天有便车,索性明天走。

晚上,我辞别三哥、三嫂和母亲,同过来接我的四哥一起去他的住处,便于明早乘车。

县城,已是我们新的憩息地,会成为故乡吗?所谓故乡,只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