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胯下之辱

待张良离开大殿后,秦奋哈哈大笑道:“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汉初三杰的张良也出现了。来了大秦,我必让其为秦所用,现在就剩一个韩信了。”

泗水郡淮阴县

此时十几岁的韩信母亲已亡,他耗费家中剩余的所有银两,将母亲葬于一处风水宝地。

自己没有技艺,只能摆摊维持生计。

这天,韩信刚摆好摊位,远远看到几个流里流气的人朝这边走走过来。

旁边的一位中年摊主低声说:“带头的那个是地痞吴六,家里和县官是亲戚,这一带都是他管,又来收保护费了,你小心点。”

韩信还来不及回应旁边的大叔摊主,地痞吴六已经来到韩信的摊位上,道:“看你面生的很,新来的?”

“是。”一身布衣的韩信回道。

“新来的,我这道上的规矩你还不知道吧!要想在这里摆摊,需要交保护费,不多,十两银子就行。”

“十两?你抢劫呀!我才葬了母亲,身无分文,请宽限几日吧。”

“娘的!身无分文?”地痞吴六本来看他腰间佩剑,还以为有点小钱,没想到竟是个身无分文的。

“哪里来的破落户,没钱赶紧滚蛋!”说着,吴六一脚踹翻了韩信的笔墨摊子。

一时间,墨汁横流,竹简散落一地。

“你!”韩信气愤的用手指着吴六。

“怎么着,我们六爷也是你能指的,信不信我们剁了你的手!”吴六的狐朋狗友一掌拍开韩信的手道。

“就是,也不撒泼尿照照镜子,自己什么怂样!”另一个年龄跟韩信差不多的小跟班说。

“爷今日心情好,不想见血。爷也不要你的手,今天你要是从爷的胯下钻过去,这件事就算过了。怎么样?”吴六一脸嚣张。

“哈哈哈……”

“六爷这主意不错!”

“快钻吧,这可是你小子的福气……”

小小年纪的韩信僵立不动,耳边听着这些地痞流氓的话,脑海里回忆起母亲临终的嘱托:

“信儿,你这一生老天不眷顾,祖上到你阿爹这代破败了,你阿爹早逝,阿母又重病,不久于人世,独留你孤孤单单在这乱世中生存。

阿母不望你成为什么大人物,阿母只希望你好好活下去。

未来的日子你肯定要忍常人所不能忍,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无论如何,你要好好活下去,你就是阿爹和阿母生命的延续。”

“怎么样,钻还是不钻,爷可忙着呢!难道还真想见血不成?”吴六皮笑肉不笑道。

韩信解下腰间佩剑,置于自己的小矮凳上。

又仔细地打量了吴六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

吴六见他真打算钻,嘲笑道:“呵,还以为来了个坚贞不屈的,没想到你小子这么没骨气。”

然后撩起衣袍,双腿分开。

一脸得意的看着韩信。

韩信双手撑地,匍匐前进,从吴六胯下而过。

“哈哈哈……”

人群中爆发一阵阵哄笑。

韩信在这阵笑声中从容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尘土,又弯身轻抚掉衣袍上的灰尘。

吴六他们看韩信面不改色的样子,觉得没意思,去找其他人收保护费了。

旁边的中年大叔看韩信的样子安慰道:“莫欺少年穷,小公子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必会有大出息!”

韩信久久望着他们离开的方向,暗想:今日我韩信受此屈辱,他日必百倍还之。信必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成为人上之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少年韩信根本不会挣钱。

饥肠辘辘的韩信收了摊子,想去河边钓鱼饱腹,于是拿了鱼竿来到河边,一下午过去了,也没有钓到一条鱼。

一旁漂洗纱的大娘见韩信在这里钓了一下午的鱼毫无所获,说:“小公子,回家吃饭吧。都钓一下午了。”

“大娘,我阿爹阿母都不在了,家里没有饭吃,所以我来钓鱼,但是连鱼都钓不到。”

大娘见才十几岁就没有双亲的韩信,可怜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布包着的饼子,说:“给你吃吧。”

往后几十天都是如此,直到漂洗的活完毕。

大娘对韩信说:“这里的活干完了,以后你好好照顾自己。”

韩信很感谢这位大娘,对她说:“等我以后有钱了,我一定重重地报答您。”

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都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韩信对大娘深深鞠躬,说:“韩信不会忘记大娘的恩情!”

这几十日,韩信痛定思痛,把阿爹留下的《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他决定去咸阳寻找机会。

……

咸阳城

此次秋收共收了四十万石红薯,亩产达四十石。虽然和秦奋预计的每亩五十石有差,但是也是很大一批粮食。

接下来就是收获玉米了,收获完,刘邦来宫里给秦奋做汇报。

章台宫里,秦奋对刘邦道:“将薯种和玉米种子分给三十六郡,让明年每个郡县都能播种红薯和玉米。

另外各郡均派一名农家子弟去指导。”

“陛下,臣担心……”刘邦欲言又止。

“爱卿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臣担心会有人贪赃枉法,将物种据为己有……”刘邦在基层生活,最是知道这一现象,自己又曾是亭长,所以心里门清儿。

秦奋想了想,道:“多亏爱卿提醒,朕倒是疏忽了。”

“朕打算设置一个单独的监察机构,爱卿任监察机构长,各郡县派专职的监察人员,确保每个县都会把物种分发下去,一但发现有人据为己有,不用禀报,立即撤职查办。”

刘邦听到陛下如此信任自己,委以重任,立即拜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如未完成任务,邦提头来见!”

“爱卿说的什么话,朕自然是最信任爱卿的。爱卿快快请起。”

秦奋觉得和郡县打交道的事交给刘邦最合适,他能言善道,又最了解下层的一些规矩,必然能办好这件事。

秦奋能想象的到明年秋收的场景,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了。

百姓将更信服大秦,大秦的江山亦更稳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