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1弹劾

随即文武百官面向御座,依照鸿胪寺官的唱赞,垂首肃颜,三拜九叩,山呼万岁。

今日是新帝御朝听政的第一天,群臣都是来向他朝贺的,新君即位,新时代新气象,本该是一片和谐,喜气洋洋的。

这时候,侍御史焦禄却突然出班奏道:“臣有本奏。”

“嗯?”

李晔疑惑的看了他一眼道:“焦卿有何事要说?”

“臣要弹劾观军容使,陇西郡公杨复恭!”

焦禄语不惊人死不休,话音刚落,殿内一片惊呼,位于西向殿首的杨复恭只在一旁冷冷地看着,也不说话。

李晔也被他的大胆吓到了,脑子一下子清醒了许多。

这焦禄到底几个意思?不要命了么?

杨复恭何人啊!

那可是当朝第一权阉!

更是一手将他扶上皇位的定策功臣!

这厮早不弹劾晚不弹劾,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弹劾,难道是受人指使?抑或想要博个忠直敢言,不畏强权的清名?

眨眼的功夫,李晔脑中已经转过了无数个念头,他强按住内心的震惊,微皱着眉头道:“杨国老犯了何事,你要弹劾他?”

焦禄一脸肃容的道:“杨复恭作为天子家臣,竟敢步撵入殿,目无君上,按罪当诛!”

言罢殿内再次哗然,众人纷纷朝他望去,有惊讶,有佩服,有怜悯,有恐惧等等,神色复杂,难以尽述。zusi.org 狐狸小说网

李晔看着一脸正气的焦禄,心中没来由的一阵愤怒,不知道该赞他是忠还是骂他蠢了。

虽然他前世只是个普通的历史教师,没有经历过什么朝堂争斗,但是几十年的史书读下来,就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

一个是新上任没几天,连皇位都没坐稳的新君,一个是党羽遍布朝中内外,手握长安城内数万禁军兵权的权阉大佬。

用脚想都知道谁是强势的一方谁是弱势的一方了,真要依律治那杨复恭的罪,他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都是未知了。

李晔没想到刚登基第一天,就这么毫无准备的遇到了一个如此尖锐而棘手的难题,那焦禄看似一心为公,明显是在为难他!

大殿内气氛突然变得很是紧张,与刚才轻松愉快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臣交头接耳了一番后,纷纷看向了坐在龙椅上的李晔,静静地等待着新君怎么处理。

李晔虽然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前世几十年的阅历告诉他,越是关键时候,越是要能沉住气,不能露怯,不能心慌,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

他深吸了口气,脑中思绪飞转,想着化解之法,隔了好一阵子,方才不疾不徐的说道:“朕王初登皇位,尚无执政经验,不太清楚朝廷的各项规制。

依朕看,不如这样吧,外朝的事儿问韦阁老,内朝的事儿找杨国老,焦卿,这件事就这么处理吧,不必再议了。”一番话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众臣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愕然。

整个过程,杨复恭一直冷着脸一言不发。

好不容易挨到了退朝,李晔终于稍稍松了口气,隐隐感到后背有些微湿,到底是经验不足。

作为一个由藩王继位的皇帝,除了尊贵的出身外,要兵权没兵权,要人没人,除了几个王府属官和内侍亲随外,没有一点根基势力,几乎是光杆司令一个,要开始这样的皇帝生涯好难!

抬首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不觉间竟有些痴了。

……

几天后,政事堂首席宰相韦昭度突然上奏疏说自己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已经不能下榻理事了。

当李晔收到韦昭度的这份奏疏后,心下微有些意外,不过转念一想,很快又释然了,杨复恭威势熏天,敢得罪他是需要冒着莫大的勇气的,更何况韦昭度本身就与杨复恭走得比较近。

李晔也能够理解,于是便批准了韦昭度的病假,首相不能理事,审查议罪的事就落在了大理寺卿徐彦若身上,谁知徐彦若也是有样学样,第二天一早便给他上了奏疏,说自己昨晚回宅的途中不小心落马摔伤了脚,连走路都难了,请皇帝陛下准他休息几天。

李晔看了他的奏疏后顿觉有些好笑,这理由用的也太牵强蹩脚了一点,一点创意都没有。

笑过之后,神色渐渐有些凝重,外朝首相和大理寺卿两个南衙大臣先后意外病倒,没一个敢审杨复恭,无疑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位内廷大佬的权势。

时至今日,他算是初步领教到了,这杨复恭作为北司群宦的首领,宦官集团利益的总代表,在这长安城内的权势比之秦末的权臣赵高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他,充当的恐怕就是那秦二世的角色。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李晔觉得自己若不处处小心,结局恐怕并不会太美妙。

……

昭化坊杨府。

杨复恭此时正悠闲的坐在凉亭内的石凳上赏花。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青色窄袖圆领袍衫的瘦脸男子很快走到杨复恭身前,在其耳边低声数语了几句。

“都病了?”杨复恭虽如此问,脸上却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

“是的。”来人是前去打探消息的杨复恭义子,名叫杨定。

他看着杨复恭,低声道:“那焦禄呢?阿父打算如何处置?”

“不过是一条小杂鱼,先不要动他。”

“可是,此次若不严惩他,那厮以后必定会更加放肆,说不定还会引得旁人争相效仿,落井下石,时间久了孩儿担心会有损阿父的声誉。”杨定略有担忧的道。

杨复恭闻言,呵呵一笑道:“芝麻绿豆大的一个官儿,背后又没啥同党,大方一次又如何?

他若敢得寸进尺,到时候再收拾也不迟,这会儿正好可以借此看看朝中哪些人是和咱家一条心的,特别是咱家的这位门生天子,登基前一向十分低调,虽是咱家一手扶立起来的,但是咱家对他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也不知贴不贴己。

也罢,找个机会姑且试他一试吧,若是不知感激,过河拆桥,说不得祭庙大典要再拖上一拖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