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边关

烽火边关

正值文朝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之时,北梁陈兵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关百姓生灵涂炭。一时间,数座城关落入敌手。

文朝自高祖皇帝建国以来,“尚文抑武”之风愈演愈烈。军队越发懒散,毫无斗志可言。

朝堂之上,当仁德帝得知几日之内,连失数座城关,龙颜大怒,询问满朝文武有何退敌之策?大多文臣,因安于享乐,惧怕这来之不易的高官厚禄付之东流,便集体谏言谈和之策。大多武将则持反对意见,愿征战沙场,马革裹尸,誓与敌军生死相搏夺回城池。主和派与主战派各抒己见,彼此相持不下,金銮大殿瞬间乱作一堂,仿佛成了喧闹的市集一般。

“够了!”仁德帝心烦意乱地大喊道。随即将目光投向了太师刘博仁身上。开口询问:“老太师,你德高望重,又是两朝元老,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陛下,老臣以为当和……”刘太师说罢,便扫视了一圈众臣。

仁德帝:“啊,那就说说你的高见吧”。

刘太师:“皇上,当今天下之势,以我朝经济最为繁华,北梁虽国力贫瘠,生存环境恶劣,但尚武精神尤其可贵。通过这几日的战况分析,敌我态势一目了然,望陛下夺之”。

大将军孙祥紧着上奏:“陛下,老太师所言有几分道理,但老臣不敢苟同”。zusu.org 茄子小说网

“哦,哈哈,大将军有何高论,说与诸位臣工听听!”仁德帝说道。

孙将军:“两国交战,战略固然重要,战术也不可小觑。我朝虽兵力上不如北梁,但经济、文化上远超四方蛮夷。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夷人不善兵法,即便部分城池已夺之,也是守不住的”。

刘太师:“孙老将军不可轻敌呀,近百年来,我朝多次与北梁交战,始终处于下风。哦,对了,老将军亦数次与之交手,老夫没记错的话,也是败多胜少吧?”

“你,你……刘太师,你简直是岂有此理!”孙祥大将军被刘太师当众揭短后,被气的是结结巴巴。

平日里文臣派以刘太师为首,武将派以孙大将军居尊。仁德帝是看在眼里的,只因两党门生势力甚大,家族根深蒂固,均为国丈之尊,两者半斤八两,让其相互牵绊也是对自己眼下最有力的。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时,仁德帝说道:“两位老臣所言是各有千秋,平分秋色。军国大事,不可儿戏。朕有一策,愿说与列位臣工听之”。

随即,仁德帝说道:“四个字,亦战亦和”。

众人不解,仁德帝继续解释道:“犯我境者,当以重拳击之。边打边谈,静观其变,争取战略时机。哦,记住,一定要取胜,甚至是一场大胜,才可和谈之”。

众臣:“遵旨,臣等谨记”。

随即,仁德帝派遣孙大将军领十万大军北伐侵略者。着刘太师准备谈判相关事宜。

经过半月有余的急行军,大军终于来到了边关。孙祥排兵布阵,首回合便与敌军展开了激烈厮杀,却被骁勇善战的北梁军杀的丢盔弃甲,损失惨重。次回合同样如此。当一连数次战场失利的消息传到朝廷时,仁德帝勃然大怒,拍案说道:“天不助我也!”

仁德帝看着文武百官,一连三问:“还有谁?”众臣低头不语。

片刻后,仁德帝脑海里想到了年少有为的锦王宋建。随即下旨传宋建觐见。

宋建不敢怠慢,急忙跟随传旨太监奔赴皇宫。宋建接过仁德帝赐予的“北伐将军”令,并保证:“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宋氏子孙定当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宋建接过兵符,返回到四海客栈,与众友拜别。席间,叶梓枫等人提议,愿一同前往前线,为国杀敌。

叶梓枫:“某虽不才,愿与君同甘苦,共患难!”

众人随即附和道:“对,同生死,共患难!”

宋建被大家的举动深深地感动,道谢后,商议着北伐之事。

夜已深,烛光众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直至次日清早,众人便轻装上阵,快马加鞭北上边关,接替孙祥大将军,继续与敌征战沙场。

心语666·作家说

!-- 本周热推 S --

!-- 本周热推 S --

本周热推:

!-- 本周热推 E --

!-- 本周热推 E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