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人间烟火气1

不管有没有真正的心智成熟,反正上了高中的孩子大都认为自己是“大人”了,是大人就可以有社会交往了。

胡若云初中时班里有五十四位同学,中考后只有十三个人升入了高中。于是,没有上高中的四十多人就基本上很少再和上高中的联系了,而上了高中的同学之间的联系反而更加密切了。

安南县八中在高桥镇镇上,距县城还有三十多公里,因为骑自行车太远,搭班线车一来一回就得两块钱,胡若云和在县城上学的彪哥他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社会交往的方式有多种,写信就是其中之一,信的内容也没有什么主题,就是日常琐事和见闻,写在长格稿纸上,装进信封,贴一张八分钱的“长城”邮票,就会有邮递员帮你送过去。

除了与彪哥保持密切联系,胡若云也和考入其他几所高中的同学互通着消息,但收到江秋莹的来信还是让他多少有点意外。

江秋莹在信上说她是从彪哥那里问到了胡若云在八中的几班,然后才写的信,简要说了现在高中的情况和一些新鲜事,又回忆了初中三年的点点滴滴,最后才说,大家分开几个月了,能不能等到放寒假的时候聚一聚?

胡若云以四十六岁的阅历总觉得这信的内容里有着其他意味。

都有谁?以哪种方式聚?在那儿聚?wutu.org 螃蟹小说网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在校园以外,男生和女生的非组织行为的聚会多少有点不合适宜。

可人家一个女生发出这样的倡议,他没有理由不附和,于是含糊地回信说“放寒假过年时一定聚一聚。”

阴历的腊月二十三前后,中小学生就开始放寒假了,按农村的习俗计算,一过农历的新年,所有人就都长了一岁,这也就是春联上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吧。”

胡若云小姨赵美霞就是嫁在高桥镇上,姨夫姓张,胡若云只是记得大概的样子。

到学校报到之前,老娘就千叮咛万嘱咐:“到那儿了先去你小姨家认认门,这三年你都在她家门口读书,万一有点啥事她和你小姨夫还能照拂一点……你小姨夫他哥还是小队队长哩……”

说实话,胡若云对小姨的印象并不好。

在农村,有段顺口溜形容“三大不亲”:姑夫、姨夫、舅的媳妇。

说的是姑夫、姨夫、和妗子(舅妈)只是理论上的亲戚,实际是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亲情。

胡若云的老娘在姐弟四个中排行老大,下面相差一岁多、两岁多依次还有妹妹-弟弟-妹妹,一共姊妹四个。小姨嫁到了高桥镇上,不但家里有田,还在镇上卖点日杂百货啥的,据说日子过得比她在纯农村那一亩三分地上刨食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松活的多。

过年的时候,也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一家人回娘家看父母、串亲戚的时候,无形中,也成了各自展现自己生活水平的时候。女儿走后,眼皮子浅的妇人常常会在街上扯闲话时炫耀自己女儿女婿拿了几色的点心。

小姨没有成家之前,胡若云的妈妈都是和二妹妹赵美英商量着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回娘家,这一天可以错开弟弟、弟妹初二串亲戚的日子,赶到和弟弟赵顺强、弟妹候凤彩一家聚到一块,一大家人热热闹闹的。这么多年也一直是这样走下来的,可自从三年前小姨成了家,她就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这一现状。

结婚第一年,她自做主张初二回娘家,并且只是“照会”了两个姐姐,没有给她们商量的余地。

搞的嫂子不得不临时通知自家娘家,改变回娘家门上的日子。

这就在自己嫂子心里栽了根刺,哥哥嘴里劝媳妇:数她最小,别跟她一般见识!其实心里也是不痛快。

初二那天,姐妹三个携家带口地回到了娘家,哥哥做为家里唯一的男孩,热情地让媳妇张罗着吃喝迎接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和外甥们。

胡若云的老娘和胡若云的二姨主动上前帮着兄弟媳妇忙活。以往,这样的热络情景总是让日渐老去的姥姥欣慰得直擦老花的双眼。

这一年,小姨的做法彻底改变了这个家过年的祥和氛围。

你说你显摆你都给老娘拿了啥礼也没有什么,显摆你骑着崭新的自行车也没有什么,显摆你家里在市集上有生意也没有什么……

千不该万不该地就是不该自己磕着瓜子却对在厨房里忙活的姐姐、嫂子指手划脚:什么这个菜放的盐是不是有点多、那个菜放油大一点……

小姨夫张铁山也是一个本分人,对媳妇的表现不过眼,不时丢眼色过去让她收敛,可小姨却是装着看不见。

两个姐姐没好气地说她:“自己啥都不干,就别搁那儿吆三喝六的!”心里还是把她当那个最小的妹妹宠着。

嫂子侯凤彩一句话都没说,心里却是积下了火。

让人想不到的是,饭桌上,小姨的又一席话彻底让众人的心里发堵了,她举着筷子,先是把一片牛肉放进嘴里,然后冲正对门坐着的姥爷说:“爹,咱家屋里存着多少钱?开春我们进货,手里钱不够。”

在农村,爹娘老子的财产都是儿子的,这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小姨挑战这一个铁律不但让爹娘措手不及,嫂子、哥哥脸上也是变颜变色,饭桌上的气氛就有点诡异。

小姨却还是不算完,又转头冲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哥,姐,你们一家再帮我们500块钱呗!”

这操作把一屋子人彻底整不会了。

在农村借钱,那怕是向至亲的人借钱,你也得先话里话外的预热铺垫,因为你不但要考虑人家愿不愿意借,还得考虑人家有没有能力借给你。

否则,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张了口却借不出钱来,双方都不好看。

通常都是先拐弯讲自己遇到点啥事,一时手头紧张、磨不开了……

有能力借给你又愿意往出借的一般都会回应:“还差多少啊?我看看能不能帮你凑凑……”不搭你话茬、顾左右而言他的,一般就是没能力或者不愿意借你的,你也就不用再张这个口了,不然搞得张了口再被拒绝,让两方心里面都疙疙瘩瘩。

今天,小姨的操作就让所有人心里都有了疙瘩。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