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蜂窝煤的百亿项目!玉米种子(求鲜花!求评价!)

路边。

刘备拿着石墨查看,像是没见过似的,并且露出一副欣喜之色。

卫家兄弟十分好奇。

“王爷,这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卫觊小心翼翼的上前询问。

在他看来,眼前的石墨在河东郡,几乎是遍地都是。

并不稀奇,也十分无用。

“这是煤炭吧?”

刘备并不是非常确定。

他用过蜂窝煤,也见过电视上转运煤炭的视频,可实际上在南方生活的他并未见过真的煤矿。

“煤炭?”

卫觊愣了一下。

“回禀郡王,这些黝黑的石头我们叫做石墨,或者涅石,或许其他地方叫做煤炭也说不定。”

卫觊还是稳了一手,没有直接反驳刘备的说法。

这样会让刘备下不来台。

“石墨,涅石?这应该就是古代对于煤炭的叫法,那应该就是同一种东西了。”

刘备闻言欣喜,拿着这些黑黢黢的东西露出兴奋之色。

“好,好啊!”

这些。

可都是好东西,好货色啊!

山西不愧是中国的产煤大省,这上好的煤炭居然裸露在空气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些宝藏。

要是后世的人发现,不得蹦个三米高?

“好?”

卫觊和卫德两兄弟面面相觑,不知道刘备在高兴什么。

他们也不好意思询问。

“伯觎,在河东郡,像是这般暴露在山野之中,或者地面上的涅石,或者石墨多吗?”

刘备想到一个项目,那就是煤炭生意。

如今用到煤炭的地方不多。

但转化一下思路。

那就是蜂窝煤。

这可是御寒过冬的好东西。

若是可以烧制出蜂窝煤,那在汉末可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买卖,绝对可以风靡整个大汉朝南北。

要知道。

在这个过冬就会冻死人,甚至冻死不少人的年代。

蜂窝煤的出现,会极大缓解过冬难题。

拯救无数穷苦百姓的同时,还能让那些达官贵人们舒舒服服的渡过冬天。

这里面有利可图!

且利益巨大。

“回禀王爷,这样的石墨在河东郡不少,基本上都是在各处山林之中,卫家封地内也有不少。”

卫觊想了想,当即回答道。

他虽然不知道刘备想干什么,但这件事情他还是知道大概。

“好。”

刘备大笑一声,欣喜之情无以言表。

“从今往后,本王会将你们卫家带向更高更大的舞台,让你们在商业领域上超越冀州,徐州的一些经商世家。”

刘备很自信,可以凭借一手蜂窝煤,将卫家带上更高的舞台。

尤其是蜂窝煤前期,主要还是供应贵族,豪族,官员。

让他们出大价钱购买,大赚一笔。

等蜂窝煤可以量产之后,甚至刘备拥有一定地盘之后,就可以低价卖给平民百姓,博取一个好名声。

“王爷,此言何来?!”

卫觊闻言,不禁一愣。

卫家的资本虽然庞大,可与冀州,徐州的一些商族来说,体量还是小了些。

要知道。

这些专门的商族,拥有庞大的产业,外加无数的门路,资源。

基本上都是一本万利,每年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卫家与其相比,还是差了些。

“就凭此物。”

刘备笑呵呵的拿着涅石,递给卫觊,卫德两兄弟。

二人拿着黑漆漆,脏兮兮的涅石一脸疑惑。

“就这?”

这不就是普普通通的涅石,石墨吗?

卫家兄弟疑惑不已。

却又不敢问。

纠结无比。

“你们让人开采一石的石墨,本王传你们一种特殊技法,可以将这些石墨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贵族们追捧之物。”

刘备渐渐平息下心中的兴奋,暂时没有说出蜂窝煤的想法。

要知道,在没有系统的奖励下,刘备要自己搞出蜂窝煤还是需要试验之后,才能得到完整配方。

他依稀记得自己在某个栏目里听到过蜂窝煤的制作工艺。

基本上。

没有太多技巧。

将煤炭磨成粉末,再配比水,木屑,甚至黄泥等等,进行混合,最后放入模具里压制成型。

“这配方还需要多试验几次,才能制作出蜂窝煤,要是开了大口最后失败,可就太丢面子了。”

刘备没把话说太满,继续吊着卫家两兄弟的心思。

这几日,二者茶不思饭不想,都在琢磨这石墨的用途,如何才能做到化腐朽为神奇,让达官贵人追捧。

而这几日。

刘备让一群匠人先是打磨石墨,再运来木屑,黄泥等,亲自下场将这些粉末混合在一起糅合。

直到三日后。

刘备才算是成功制造出一块成型的蜂窝煤。

看着眼前这块来之不易的黑不溜秋,且中间钻孔的蜂窝煤,倒是让刘备心中大喜。

“不错,这半年先让卫家大批量生产蜂窝煤,等到冬日到来,必然可以一炮而红火遍大江南北。”

刘备恍若已经看到源源不断的钱财,涌入卫家以及自己府中。

这蜂窝煤的生意,自然是由刘备和卫家来做。

刘备出技术,和人脉。

卫家出力。

“这下子养一支大军倒是不愁没有军饷了!”

曹老板当时没钱打仗,偷偷摸摸组建摸金校尉去挖别人家祖坟,败坏阴德,引来不少谩骂。

孙策孙权还要听从江东世家的命令,才能得到物资粮饷,可谓低声下气。

“有了这蜂窝煤,本王就完全不会被世家掣肘。”

刘备心中喜悦之余,揽着貂蝉和杜氏再次大被同眠。

隔日。

刘备就收到一条消息。

“叮!恭喜宿主,子嗣加一,获得十斤高产玉米种子!”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