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风波

那些赵氏家族里忠于赵何的后辈新人,在军伍的范围实际上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能耐。

兵家之道,在于敏、灵、实、正。在兵书上的东西,那自然是那些宗师的理论和心得。

关键在于运用。

如果脱开了运用,只读兵书的话,所谓的天赋仅仅在于读书学习而已。

结合运用之后的天才怕是只有明面上那些那些病假天才里一万个出得一个。

而这些人之间的差距也很大。

关键是,这武洲四国之内的皇室,只有秦地嬴氏那是正儿八经军阵之上打下来的天下。

鲁国的皇室,那基本就是继承而来,论及先祖,那也只是前周那一大批贵勋中勉强算得上战将的一位。

而且,那位先祖的军功那是冲锋陷阵而来,之后的勇武之风传了没两代就消失无踪。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过惯了富贵日子,那里还肯不惜命地去冲杀。

而后带,干脆转成机关师了,无论是修炼还是用人,鲁国姬氏那是算得了中上,再多便是苛求。

兵家?那和鲁国皇室基本无关。

至于夜国,靠刺杀得来的小国,嘿嘿,别跟他谈兵家,夜国的皇帝从开国那一位开始,就没有一个是着调的,而且是越来越不着调,关键就是,夜国看着一个狗屎烂摊子,偏生还维持着不乱。

至于赵国赵氏,嘿嘿,那和兵家的关系就更是扯淡了。

赵飞廉就是个痞子混混出身,论及本事,自然是在用人上。

他倒是也曾经试图膨胀过,差点给自己小命玩没了。

要不是手底下有着两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帅才,他哪里还能建立武洲霸主之一的赵国。

所以说,赵氏的能耐,和兵家都扯不上一丝关系,要不是姜子良和韩重言把赵飞廉架上去,他在军伍中难有声望。

他儿子倒是心底有数,靠着仁勉,守好了祖宗基业不说,还把赵国发展的像模像样。

到了赵何这一代,就有点心里没数了。

和当初赵飞廉志满意得膨胀起来那个死样子差不多。

区别就在于,赵飞廉被现实毒打了一顿,然后很明白自己不是那块料,老老实实去当人主。

赵何不是啊,他没被现实毒打过不说,还想着抓权。

而能让他相信的,自然是优先从皇族子弟中挑选。

姓赵的,学习学习不灵,玩乐玩乐门清。反正后辈子弟中就没几个算得上有出息的。

可是赵何着急啊,矮个子里拔将军呗,倒还勉强有几个能看。

跟着学了一段日子的兵法,一个个都是兵家论辩的货,嘴上就是绝世帅才,搞不好能说的过他们的没几个。

毕竟要不是展现出来点东西,赵何怎么能大力扶持他们上位?

忠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出身就决定了他们没办法不忠心,皇族本来就是被目光注视的,要是和其他家族勾勾搭搭,一旦被发现,嘿嘿,家里剩不下一只活的狗子。

所以,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效忠皇帝,一个姓的,血脉上的联系占了极大的优势,只要皇帝能信任,再表现出点能力,走个后门什么的不要太爽哦。

嗯,赵氏子弟这一类的聪明人很多。

赵何在皇族赵氏中选了好大一批,又在里头挑挑拣拣,一股脑子塞到军部去了。

对此,军部那些大佬多多少少是有些意见的,不过既然是皇帝要做的,他们也不好硬阻。

但军部大佬总是有着他们自己的办法,第一就是架空,没有足够的中基层支持,所有的军令都没办法得到贯彻,士兵对你阳奉阴违,要指挥部队?那得看大家服不服你。

你就是沾了皇家姓氏的便宜,来镀金可以,别指望真的大权在握。

再一个就是闲置。

其实部队里清闲的位置非常多。

一则是因为塞人需求,哪个大佬家里没点近远亲眷的?

军伍之事又不能轻易被他们干涉,弄个清闲无事的位置,领一份俸禄就得了。

第二个则是为了皇帝准备的。

在队伍里,总是有很多皇帝的人。

监军之流自然不谈,那是明摆着的事情,更何况,军队不动,一般也没有什么监军常驻军营。

再就是皇帝的沙子,军队里面没点他的暗探,皇帝都不放心。

这几乎都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情,各安其职而已。

军部大佬不会戳穿,皇帝也不会掀开这层遮羞布。

但军部大佬也会做一件事,就是把他们闲置起来。

毕竟心怀二胎,可以在军营里走,可以传消息,可以自由活动,但是队伍里的事,少掺和,给个位置你,别捣乱就行。

但赵何不想吃这一套,他塞人进去就是为了抓权的,所以军部大佬这些手段,在他眼里就是对他的阳奉阴违。

说实在的,皇帝哪有想象中那么爽,不是想干啥就干啥,想干谁就干谁,很多时候都是要和重臣之间彼此退让的。

军部就是如此,那一套基本都是皇帝和军部大佬的潜规则。

奈何赵何不想遵守。

在他看来,自己乃是一代雄主,英雄如此,文韬武略。

他选的人又是天才无双,皇家的血脉还能差了?哪怕看看他自己,比不上他这个皇帝那是自然的,不过比起其他家族要强出一大截吧?

更别说那些人平日难得一见,见了之后夸夸其谈,连赵何也是被震得一愣一愣的,自然就是觉得他们天才之资,万中无一。

于是赵何自然就想着如何尽快让他们上位。

他看那些军部的老家伙早就不爽了。

一个个,对赵氏还算忠心,但天天把太祖和先帝放在嘴边,他们把朕又放在什么地方?

一个个也没看见有什么实打实的能为,全都是靠着祖辈余荫居得高位,不把君父放在头顶也就算了,尽然还想着架空皇族子弟!简直狼子野心!

所以,赵何想到了破解之法。

那就是军功。

对于普通人来说,军功自然是如天上星辰一般只可远观,哪怕是军伍之中那些士卒,积年下来也未曾能摸到一个最底层的男爵之位。

了不得在乡下积攒些家底,弄个庄子能够全须全尾地退伍做个富家翁已是老天爷眷顾。

但对于皇帝来说,要找军功还就真没有那么难。

边关并不太容易插手,因为边关事关国体,一个弄不好别把自己皇位弄得不稳当。

那就只剩下剿匪和泰山演武。

剿匪,这可大可小。

说实话,在赵国就没什么积年的大贼。

赵国朝廷不剿,那些大家族都看不过去。

整个江湖,能算得上大匪的只能是那些豪雄,可是豪雄一般不张扬,都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好招牌。

哪怕背地里无恶不作,在面上也是仗义疏财,锄强扶弱的豪侠。

所以,赵国剿匪的功劳,怕是难以满足赵何。

这得剿多少匪类才能扶持起一大批皇族子弟和心腹啊。

何日才能掌控军部啊,没有军队,又如何保证自己大权在手?

所以,赵何不可避免地把主意打到了泰山演武头上。

其实这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自从姜子良不参加之后,老一辈基本都不会拉下脸来,即便拉下脸,也要看别人同意不同意。

其他三国同意的,那就证明你弱,一把年纪,还不能让他国忌惮,你害臊不害臊?

要是足够强,那铁定不同意啊,所以干脆不提起,给自己和别人多留点面子余地。

问题就是赵国的统治力一直在下降。

唯一算得上不用担心的贵族场,也是姜家为首在撑着。

军事场本来是赵何的主要目标。

毕竟他第一步就是要在军部扶持起自己人。

还有别的功劳比得上泰山演武军事场吗?

可是,两届一下来,赵何就有些无语。

那些绝世天才,兵家未来的宗师,一个个都在泰山演武灰头土脸。

赵何开始对他们有些失望,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只要守成而已,总不至于不够吧,只要先把权力抓在手里,后面慢慢挑选就行了。

但问题是,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抓不住啊!

总不能一直输还给你个大功劳让你上位吧?

总算,这一次让赵何逮住了机会。

虽然说军事场有点难看,但好歹也是在泰山之巅插旗的,总战绩好就是遮掩过一切。

所以,在计算功劳,论功行赏的时候,那一批赵氏子弟,就得了大彩头。

但问题就是军事场输得一塌糊涂啊!

本来军事场中的注码有一部分就是军部出的,让赵何安排自己人输掉了筹码不算,现在还搞这一套?

这不典型的损人利己吗?

关键还是拿着军部的利益来军部抢位置!

如果仅仅是军部,倒还没那么大声势,毕竟军部那些人,深谙兵法,要不是把握很大,断然不会闹事。

是因为贵勋。

要把功劳安在自己心腹身上没问题,要指鹿为马扶持自己人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赵何的做法。

损了军部一出一进,再就是抽了贵勋们的功劳出来。

毕竟按照赵何的德行,他也在打着小算盘。

把功劳按在自家人身上,也是要发赏赐的,虽然不用太多,甚至用不着如数下发,给了地位和权利,再多做贪念,那就是怨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