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C13

但凡是人,就一定有做傻事的时候。

回顾过往,尚嘉其实也能很坦荡地承认自己十几岁的时候的犯过的一些傻。

比如搬去徐家最开始的那段时间,她虽然表露得不多,但其实在很多生活细节上都不太能一时间彻底习惯下来。

这就是犯的要强的傻。

在尚嘉从小到大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中,无论是在老家还是在临南,衣食住行上大多数的事情都是由她自己一个人完成。除了自己的事,还有不少额外的忙要时刻准备着帮大人去做。要这样一个独立惯了的人立即适应每一件事都有人照料的生活状态,其实也是一件难事——

以前习以为常的做饭家务之类的事情肯定是轮不到她的。

不仅轮不到,饿了的时候,无论何时打开冰箱都有水果和零食,有一些甚至看起来是聊天的时候无意间顺口提到过的东西;暑假天气太过闷热,如果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呆久了,阿姨还会端着一杯鲜榨橙汁敲门,又专门问她要不要吃点冰淇淋,口味可以任选;再不然只是稍微说漏嘴想出个门,当时接她来徐家见过面的司机就会发来消息,问尚小姐打算什么时候用车;等真要出门了,碰上指挥着人打理园子的管家,就算是她表情稍显得有点紧张,对方也只是会主动提醒她带好阳伞和遮阳帽,如果没有又急着要走,也可以让他准备……

在这些生活细节之前,尚嘉对徐家的认知,也仅仅只是因为尚子欣的事情,非常浅显地停留在自己用堂弟电脑偷偷搜索过的人名和公司名字上面:

互联网大拿,某某知名公司的老板,名下公司规模很大,全国各地都有分部和相关机构,涉及各种和网络相关的领域。那个时候,智能手机的概念刚刚在大众视野里普及开来,短时间内掀起了一股手机行业内的革命,放到普通消费者身上,彻夜排队购置一台时下最流行的电子设备就成了一种追赶潮流的象征。

尚嘉的确见过小姑买了新手机以后,在堂弟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中下了那家公司旗下的购物软件,给他买了心仪已久的游戏卡带,但那会儿显然也不会想到,当时用来下单的平台软件原来就是徐家的主营业务。以前初中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偶尔也会提到通过它买了漫画或者游戏碟片——未成年用不了,得是父母专门办的网络付款的账号。有的还会刻意写学校的地址收件,拆快递的时候,惹去一大堆同班同学围观和艳羡。

但这些叙述的文字或者间接的体验,和直接地面对生活的差异性比起来,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尚嘉不知道尚子欣的情况是不是和她相似,但出于作为不愿意给对方丢脸的、懂事的妹妹的心理,她心里更明白的还是在他们亲生父女联络感情的紧要关头,自己应该尽量不要给对方添麻烦。既然来了,那就要以安稳平淡为佳。相比起和长辈主动提出在某些方面特殊化的请求,更应该做到的是非必要不要打扰到他人。

在这个基准下,尚嘉稍微琢磨了几天,立刻迅速明快地理出了自己的一套逻辑:可以尝试去学长期在这栋房子里生活、也是和她最常见面的人的状态,尽量观察其中的细节,加以模仿就好。

与此同时,尚嘉当然也看出来很明显的一点:

最常见面的徐见鹤大概很不喜欢和她交流。

上一回,她去书店买一本觉得以后能用得上辅导书,回来的时候却无意间闯入他和朋友们的聚会。当时,屋内的几个人悠闲散漫地凑在客厅里看一部外国电影打发时间,自己也只是帮忙顺手将他们点的外卖带进屋子里,徐见鹤却看起来冷冷的,整个人不太高兴——神色还不如第一次和她见面时候的漠视和不耐烦。

尚嘉倒也不觉得这件事有让人难以接受。

她比同龄人经历得要稍多一些,但凡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就从来都很能找到办法。对方不想交流,那就不问不聊只看,尽量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和对方打照面。马上就要升入高中,需要面临更加繁重的学业,她刚好能用满这些时间花在预习和复习上。

这种处理办法,在他们最开始平时日常的生活中当然很行得通。

可暑假剩下的日子一过,高中开学始终是避不开的。

在姜女士的主动安排下,她参加了学校的入学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了所有考核,和尚子欣进入了同一所高中。只不过她是高一,尚子欣却是马上就要面临毕业的最后一年。学校本身在本地是出了名的难进,学费自然不菲。尚嘉长了个心眼,曾经试图在私下问及关于自己学费的问题,但还是在通话的时候,被尚子欣简单直接的一句“不用考虑这些”打了回来。

“……就算是以前,在你读书的事情上,我也是提前计划好了的。”

尚子欣说得自然又平淡,一段时间不见,好像比以前更加成熟稳重不少,气势更足。

“嘉嘉,你还小,在这些方面不用想太多。”

她是关心她,为她好,态度斩钉截铁,大不了几岁也像长辈。

说话语气比起以前有点……

尚嘉隐隐出神。

有点像电视新闻里的徐父。

她听着对面的人的声音,微微默了默,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

徐见鹤当然也是进的同一所学校。她对这一点心知肚明。

关于这个事实,高中开学的那天,尚嘉的计划其实原本已经非常周全:她提前几天就研究好了去学校的交通出行路线,又预备好了第二天早点出门,定了个极早的闹钟,准备一个人去学校。结果第二天书包收拾到一半,她轻手轻脚去洗手间,又轻手轻脚回房的时候,依然碰见阿姨从厨房出来,笑盈盈地跟她打招呼,又说,早饭已经准备好了,和之前一样,是她一直说好吃的南瓜粥配小菜。

楼上卧室的房门开了。

徐见鹤连着睡了一个暑假的懒觉,过得自由自在,这会儿却不得不重归早起的生活,自然而然地带着点儿起床气。精神气是够,表情却很低气压。人和上一次两个人正儿八经的对话时相比,好像又稍微长高了一点儿。

……

姜女士信奉的生活准则之一,就是万万不能为了孩子耽误自己的生活安排。

放在徐见鹤高中开学这件事情上,表现就是仍然选择了赴很早之前好友设计师的邀约去米兰看秀。不过,她人在千里之外,也仍然记得跨时差打来一通电话关心孩子们。先跟徐见鹤说了会儿,也记得不落下尚嘉。

“哎……知道知道,您就放心忙自己的吧。”

第一个接电话的不太走心。

“找你的。”

不仅不走心,餐桌对面,徐见鹤打了个呵欠,顺手把自己的手机滑到她面前,简短说完该说的,又低头慢悠悠地啃起吐司。

“子欣那边估计刚下飞机,你徐叔叔会亲自送她去学校,不用担心。”

电话那边,姜女士看透她心里最关心的要紧事,又把其它方面交代得很详细,慢条斯理,有条不紊。

“学校里有什么不适应的,都只管跟阿姨或者徐见鹤说。他要是耍什么脾气,就直接联系我,不用怕打扰。如果一时间没人接,也可以发短信。”

尚嘉乖巧应好,挂了电话,正静静地抬眸,预备起身,碰上阿姨刚好放下一盘切好的橙子,主动帮她把手机接过去,还给了对面的人。

徐见鹤头都懒得多抬。

答应姜女士和做当然是两回事。

一顿早饭吃得寂静无声。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各动各的筷子勺子饭菜,也没人试图找个话题,只剩阿姨忙里忙外的脚步声。

等上了车,也是同样的无话可说——两个人之间的后座隔着车载冰箱,徐见鹤戴上耳机,闭目养神,看起来是实打实地不打算再吭声。

直到进校,无话可说的两个人才不得不被迫发现一个共同的事实:他们不仅同校,而且是同一个班。

尚嘉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

在过往的学校生活中,她在任何集体里的角色几乎从没有变过:成绩不错,拿过一些表彰,但不是最好的;性格不错,但也不是最外向的,人缘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多数时间都很安静,习惯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和人主动交流的时间很少,但日子长了,因为个性温和又很能忍让,聊天的时候习惯倾听,慢慢就会有几个说得上话的同班同学和朋友。

一中和她过往读过的学校都不大一样。管理模式更接近私立,虽然是高中阶段,也依旧很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便是每天相处的同学里面,根据一些同学彼此之间的聊天讨论,也是所谓家里“非富即贵”的学生更多。

尚子欣显然比她适应得更快。她马上面临人生发展方向上的选择,在经过和徐启的沟通交流后,目标仍然原定不变,按照以前的人生规划走——参加高考,尽量争取能上首都最好的医学院。

开学是在九月,十月就有国庆晚会和运动会。

尚嘉还在渐渐适应高中课程的过程中,这些天来,和她渐渐熟悉起来的同桌女生却已经把注意力和重点转到了其它方面。

“尚嘉,你玩社交软件吗?”

课间时分,同桌用胳膊肘捅捅她,小声地往下解释,“就是微博,模仿国外推特的,好几家公司都有这种平台……”

尚嘉很实诚地摇摇头。

同桌有些失望,但转念又问:“不然贴吧也行啊,虽然现在玩的人是少了点儿。”

贴吧尚嘉知道,但她确实是不怎么看,只能又摇摇头。

“哦,”同桌叹了口气,失望之余,但仍然记得提醒她,“不过你最好还是看一下吧,下个月晚会,学校里有个关于社团和节目的投票来着,这两边都能投。”

尚嘉听出她的好意,这回终于点点头。

后来她才知道,这个投票与其说是节目投票,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校内关于所谓的“知名人物”的讨论——哪个班有帅哥美女,哪个班的某某家原来是干这行的,哪个班的谁和谁走得很近,有成为情侣的嫌疑,其中的谁谁谁报名了这次的晚会节目……

徐见鹤占了几头,名字不免就出现得有点频繁。

尚嘉不参与,但同桌和后桌收集完网络消息,又要面对面小声议论。

“徐见鹤啊,他帅是帅,但主要是综合分数高吧。”

“我妈非得说他家是站在风口上,以后只会更好不会差,让我跟他走近点儿。我当时就回她这不开玩笑么,我们家搞餐饮的,饭菜酒水又不能放到他们家App上去卖……跟他打球,他也从来不留手,没什么意思。”

说话的后桌男生格外直白,“要我说,比我们高一个年级的邢严师兄人就好多了,如果是跟他打球,他看你不行了,还会主动让一让……要不然人能在学生会那堆装来装去、拿着鸡毛当令箭又只会翻白眼的人里混那么好呢!”

同桌女生被逗乐了,趴在桌子上直笑。

……

徐见鹤和尚嘉同校又同班,但除开一些正常的班内同学交流,几乎不怎么说话,自然也没几个人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自从上次老宅里的误会以后,薛陶和汤家兄妹倒是知道个大概,只是和他们不同班,和徐见鹤关系又近,更不太可能往外面多说什么。

十月国庆晚会当天,尚嘉原本打算留在教室里背几课英语单词,架不住同桌实在热情,非得要拉她去凑热闹。

人声鼎沸的礼堂里,她们两个人坐在最靠近外面的一侧,离音箱有点远,听不太清楚。

实在太热了。明明已经是十月,天气却莫名还维持着夏日残存的热气,这会儿在学生聚集的室内不断蒸腾。

尚嘉来之前早有准备,带了一本作文小册子,当下被她当成扇子,有一下没一下地给自己和身边人扇着风。台上的节目进行到组团的舞蹈表演,身旁的同桌站起身,跟着其他人喊得兴起,她就低头,借着仅有的一点头顶光慢慢地翻册子。一物两用。

……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Some say in ice……”

一道男声隐约从音箱里飘过来。

尚嘉从册子里抬起头,刚好看见舞台正中央穿着白T黑裤的男生——身形高挑,应该是有点近视,戴了一副眼镜,皮肤很白,静静地念着一首英文诗,声音又低又缓。身后的不远处,一个女生正在另一束光里慢慢地弹着钢琴。

节目氛围格外安静,台下的气氛也跟着慢慢变得缓和。

她微微蹙眉,盯着台上的人仔细看了一会儿。

身边人以为她终于对晚会有些兴趣,很适时地为尚嘉科普起已有的信息,“邢严师兄,在学校里很有名的……一直是他们的年级第一,当年就是特招进的学校。”

尚嘉点了点头,只是略略沉思,没出声。

不过很快,这种异常安静的氛围走入了尾声。

几分钟后,第一排的学生突然开始欢呼,欢呼声中,几男几女从幕布后面走了出来。晦暗不明的灯光间,台上到处都是乐器搬动噼里啪啦的声响,中间还夹杂着几声对东西太重的抱怨和骂声,逗得台下的人笑倒成一片。

“……谁下次要打这玩意儿能不能自己搬啊!”

有人不顾观众的笑声,人还在不死心地絮叨,愤愤敲了下架子鼓的节奏镲,立刻被旁边的身影轻踹一脚,激起更大的起哄声。

灯光很快再次亮起来。

尚嘉眨了眨眼,手上翻书的动作停了,思绪即刻被拉回了眼前。

领头的人当然是眼熟的,只不过脸色显然不怎么好——

徐见鹤既没有站在键盘面前,也没有背上吉他贝斯,更离架子鼓远得很。身后的其他男生女生,有几个她上次在别墅内见过,大都忍了点儿笑,却都尽力绷着脸装出认真严肃的样儿,余光聚集在舞台最前面的人身上。

徐见鹤今天穿得很随意,浑身上下的黑,干净冷冽,只多了一件西服外套在外面,但没有一点不伦不类,反而显出薄透有力的身形棱角和肩背轮廓。他面色不佳,甚至其实听得出不太耐烦地呼出了口气,但音乐响起,出声时却是从容不迫——是绿日的《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尚嘉很少听英文歌,全靠身边的同桌女生反应过来。

“……怎么竟然是徐见鹤当主唱?”

同桌有点惊讶,模模糊糊地感叹,“我看贴吧他以前初中部同学说的,他不是五音不全嘛?”

不至于彻底的五音不全,但有些飘忽是真的。

少年站在舞台上,音调上的确听得出尽力,和台下随意互动之间气势却很自在。

他没怎么笑,只是扶住话筒专注地唱,偶尔抬手顺着打个节拍,无论唱得如何,人都是从容坦然。实在飘忽的时候,有人没忍住笑,他就微扬眉,懒懒地回以一个笑,没有半点尴尬和不自然,大大方方地,反而引得台下的学生自觉欢呼鼓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