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武将建节

“恩相,其实单论卢天象和他夫人刘氏的事情,晚生都要佩服此人的心胸大度了,这件事要是发生在晚生身上,只怕是杀人都是轻的!”

李邦昌点头点,“卢天象在朝堂之上受到的功涵,是因为他擅自将河北无主的土地,分给了南下的流民义士,他说分的那些土地都是无主的,尤其是这无主的土地!那些土地的主人,早就跑到南边躲灾去了,他们是见了匈奴兵退才有回来了。刚进京就敢闹腾,他们也算是读书人,都不知道抬头看看,严京童三天的人头还在城门上挂着呢!匈奴来了跑的比谁都快,走了有来抢土地了,真当咱们陛下是好糊弄的?”李邦昌不屑道“什么武将建节,什么藩镇林立,这都是小事儿,说穿了,就是有人想用那些无主之地养兵,为朝廷节约开支,也算是一种改革了,可偏偏就有人却想守着田地,继续过那人上人的日子。”

周儒万躬身问道“恩相,晚生请教,陛下对此事是什么意见呀?”

李邦昌微微一笑,他确实已经把周儒万当成关门弟子,心里头更是明白天子赵桓的意思,可到底还不能告诉眼前的人,“你问这个干什么?这是朝廷大事,你暂时还掺合不了,慢慢看着吧,总会出结果的。”daqu.org 西瓜小说网

周儒万沉吟片刻,突然撩开袍子,跪在了李邦昌面前,诚恳道“恩相,晚生现今以是而立之年,比卢天象大了足足六七岁,如今不是太平年月,王德能在一年之内升任枢密使,卢天象这个年纪,眼看就要建节了。接下来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文官武将,要骤然崛起,晚生,晚生实在不愿意在傍边观看,也想求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李邦昌认真看着面前跪拜的人,一声叹息,“你想求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可就算有机会,你有打算如何在众文武中彰显而出呢?”

周儒万向前跪了半步,诚恳道“自然是要靠着恩相相助!”

李邦昌思忖了一下,笑呵呵道“要我相助,那你可要做好了被天下人唾骂的准备!”

“天下人唾骂有能如何,只要手中有权,足矣!”周儒万咬着牙齿,断然道。

“好!”

李邦昌也不客气,立刻提纸动笔,写了一封信。

“带着这东西去晋阳府见陛下去吧,到了之后把你知道的事情,悉数告知,不要有任何隐瞒,负责,我定要你人头落地!”

周儒万用力点头,怀中揣着李邦昌的书信,当天夜里带领七名侍卫离开太平城,快马奔向晋阳府。

七天之后,从晋阳府发出了这样一份邸报,上面介绍了一位年轻将领的故事。

匈奴南下,荼毒家国,他率领众将士死命抵抗,守地被破,他毅然和匈奴展开山地战,接连立功,数次破敌,还挽救了百万军粮。

而此时消息走露,胡虏的兵马竟然偷袭家乡,逼得老母不得不带着儿媳孙子躲避,可谁知逃亡路上又遇到了一伙山中歹徒,一家人在歹徒的追赶下分散,老母带着几个孙子躲进一所有军户避难。而独身一人的夫人,却流落到一个县令之家。

太平几天之后,竟有消息从前线传来,说是那位与敌人血战身亡,夫人悲痛欲绝,可为了生存,被迫和县令之子成亲。

可就在成亲之后,不过两三日间又传来消息,那位将军非但没死,反而还击杀敌军主将,立下赫赫战功,一连升任数级,闻名天下。

县令得知后心惊不已,连忙派人请罪,将家中金银尽数送到将军府前,还说要杀掉儿子,只求将军宽宥绕一家老小性命,虽为结发之妻,却因为战争的错误,阴差阳错的嫁给别人,将军大恸。可木已成舟,回天无力?

将军当夜辗转反侧,思来想去,自己为国忘家,难免那天就要为国捐躯。

胡虏入寇,天崩地裂,妻离子散,家人抱受茶害的又何止他一人!

便是将夫人接回来了,破镜难圆,不仅会多害了一族性命,恐怕两人也在难回到从前。

因此将军准备了三百贯钱,让前来请罪之人带走,当做夫人成亲贺礼,送给那县令,还特地嘱托他们,要互相扶持,好生过活。

胡虏一日不除,百姓便一日不安,风雨吹打到了哪位将军的身上,也会落到每一个人头上。

千言万语一句话,抗战!

务必同心同德,全力抗战!

抗战并非为了一家一姓之尊荣,实为九州万民之活路,实为天下百姓之乞活!

邸报的落款,署名:李若冰。

这一份邸报发自晋阳府,很快就送到了太平城,又从太平城飞往天下各地,自然也包括军前。接到邸报的那天,卢天象破天荒没有去参与筑城,而是提了一坛老酒,独自骑马来到黄河岸边,一口接着一口灌酒。

一直到夜半子时,他才爬在战马身上返回了住处。

有人说听到卢天象痛哭流涕,念念有词,说什么结发之情,夫妻山盟海誓,又说什么生儿育女,不能白头到老,禁军营将士,各各义愤填膺,只待磨刀霍霍。

只是等到第二天,卢天象竟然起的比往常还早,他到了筑城之地,直接道“都统制卢天象战时酗酒,违反军规,罚苦役十五天,以儆效尤!”

说完,卢天象甩了身上的衣服,加入搬运砖石的队伍,足足忙碌了半个时辰,浑身冒汗,东方才升起朝阳,卢天象的脊背之上刻满了刀剑伤口,熠熠生辉!

邸报进京的第四天,朝堂之上便无异议通过升任卢天象为定远军节度使的议案,就等着天子返京拟旨下发官服了,到时候卢天象就会成为大奉国中,最年轻的建节大将。

不但是节度使,还给了河北路制置使的官职,统管黄河防务事宜。

其实在这一块,政事堂本身还是有些争论的,张彦昌希望只要卢天象统领河北路的军事,可顾南风却坚定认为应该节制一起,最终妥协的结果,就变成了防务事宜这种模棱两可的用词,狭义的防务就是防止匈奴入侵保卫黄河一代,可广义上征兵啊,修城啊,安排人事啊,全都属于防务,就看卢天象本人和河北当地官员怎么理解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政事堂会议,李邦昌和白时中这些个六部尚书大多也都参加了,可是身为门下省领事的吴敏,则是染病卧床,并没有前来。

在政事堂中,李邦昌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等待着在场诸公讨论出一个结果,他双手双脚赞成就是了。

这家伙越来越觉得自己英明了。

其实升任卢天象为节度使这件事很复杂,就包括讹传卢天象战死,妻子改嫁,后来有说卢天象立下泼天大功,有去寻他,光是听这个故事确实感人,可在往里面深听一下,就会觉得不对劲了。

按照李邦昌的估计,一但陛下得知此事必定雷霆大怒,然后大肆抓捕背后推波助澜之人,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用滚滚人头,证明天子的威严。

可李邦昌万万没有想到,天子赵桓竟然把一件复杂到了极点的事情,处理的这么简单。

借助邸报的优势,就用一编小故事,不但洗刷了卢天象的委屈,还塑造出一个为国忘家,有情有义的武人形象。这一篇文章,让卢天象名声大噪。

朝野上下,全都知道了这位精忠报国的好汉子,好些个文官武将都深感佩服,甚至把他和王德并列,称为大奉双璧,国之抵住。

有了这些评价,大势所趋,卢天象升任节度使统领河北路的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

这种处理事情方式,虽然出乎预料,让不少都放下了担心的心思,但也符合赵桓一切以抗战为主的主张,算是预料之中。

可真正惊人的是赵桓用的手段。这位陛下还在晋阳府中,身边也只有一个李若冰,就把这件事情解决了,更没有大动干戈,而是仅仅是一篇小文章,就达到了目标,朝中的文官,一时间都有些羡慕李若冰了。

不得不说,邸报可真是神奇!

天子手里,又多了一样大杀器啊!

作为几十年宦海历练出来的老油条,李邦昌对于朝堂权力的运行,有着独到的见解。

谁都知道,天子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生杀予夺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权力大得吓人。

没有人可以明面上反对天子,也没有谁敢正面抗衡天子权威,哪怕是朝堂里负责拨乱反正的给事中也不行,那叫谋反,谋大逆!

是要诛杀九族的。

可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满朝大臣,都是天子手上工具人?

恰恰相反,正因为皇帝的权力太大,所以皇帝的权力才太小。

很矛盾吗?

原则上皇帝什么事情都能管,可偏偏天下这么多事情,皇帝也是一天十二个时辰,就算不吃不喝,他能管多少?

因此就要有一群人,替皇帝整理各种事务,安排轻重缓急,请皇帝示下,形成旨意,然后落实下去。

皇帝也不可能无所不懂,还要有人给皇帝提供咨询建议,如果皇帝年轻,还要有师父教导,

假如皇帝身边的这群人,都有着共同利益,彼此勾结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皇帝的知识获取被限制了,说白了,就是三观由人家塑造,平时做什么,由人家安排,面对问题,也要靠这些人提供建议。

这要是能不成傀儡,简直都是奇迹了。

可是有了邸报就不一样了。

当这东西冲破官场限制,走进民间之后,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天子有什么事情,朝廷上有什么安排,包括一些政策改变,可以直接告知百姓,而不必等各级衙门一层一层传达,四处贴告示,天下百姓更不会在被一些士子文人给哄骗喽。

很有可能,一些外官还不如老百姓知道的早。

上意下达。虽说范围还相当有限,但已经产生了,二哥还走出了第一步,了解天子用意的百姓,对各地的官吏自然会有不一样的心态了,甚至还能在当地官吏乱收税的时候跟他正面刚,最少也是一条出路呀。

而且他们也能知道,陛下的心是好的,下的命令也没有错,要怪也会怪在当地官吏的身上,对朝廷也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抱怨了,民间造反也就可以被缩小了。

要是在有人喊一苍天以死,黄天当立的话,估计也不会出现不可收拾的情况,反而还可能被当成傻子看,当然这是在邸报普及之后

这对赵桓来说,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作为善于用豹变抱大腿的高手,李邦昌已经在其中嗅出了契机,因为他很清楚,估计往后没人能和天子抗衡了,至少在破解邸报治国之前,是不行的。所以接下来,自然无条件支持陛下了,如果要杀自己的头就算了。

李邦昌又燃起了强大的斗志,翘首以盼,可他心心念念的赵天子,却没有在晋阳府的事情处理好之后返京,而是在离开晋阳府之后,直接沿着黄河,来到了滑州城,随后又马不停蹄,带着李若冰在李陵卫的互送下,来到了黄河岸边。

随在赵桓后面的,俨然还有李邦昌推荐的周儒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