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罪魁祸首太上皇

做不到???

曹文昭不免思搜起来,片刻之后沉声说道“卢天象想分出一支兵马布列黄河,截断匈奴退路,将几万匈奴围歼在黄河以南。”

“可先不说截断匈奴需要多少兵马,光是包围晋阳城的匈奴精锐一但放弃晋阳南下,倒时不仅是黄河边上布置的兵马要灰飞烟灭,就连太平城,都可能保不住。”曹文昭顿了顿有道“而且几万的匈奴,还是耶律师亲自领兵,岂是想吃就能吃下的?卢天象到底年轻,还是沉不住气,看不懂局面。”

张九崴却摆摆手,露出了一丝欣赏的笑容。

“老夫敢说,只凭卢天象今日的眼光,他日必是天下少有的名将,甚至做到武将领袖也未必不可,此人眼光之高,绝非你我能比的。”张九崴却又有些无奈,又道“倘若时间倒退十五年,以那个时候组织成的敢战士,说不定还真能分兵滑州,一举剿灭耶律师所率大军!现在,不行了……”

十五年前,正是太上皇登基之时。

那时候敢战士说不上巅峰,只是在那个时候敢战士中也是猛将如云,一渡打了西凉连连求和称臣,一想起那时风光,曹文昭不经得意一笑。

“老将军说的是,卢天象虽然跟随过老将军上阵厮杀,可他未必知晓军中详情。”daqu.org 西瓜小说网

张九崴继续说道“卢天象之论,还算是出于公心。可那张俊义之言就是完全的贼心了,偏偏朝中诸公喜欢听的就是张俊义的这般话!咱们的大难要到了!”

曹文昭低头寻思,额头渐渐冒出冷汗。

卢天象之言,只说敢战士战力不行,没了往日风光,虽然挺丢人的,可是承认也就承认了,不至于出什么大问题。

可张俊义的那番话,摆明了是说他们包藏祸心,不忠朝廷,佣兵自重!这可是要命的罪名。

更让人可悲的还是,当朝御史言官大多还都喜欢听这番话,往往都会把事情往大了说,好证明他们这些御史言官的眼光高人一等,他们忠心朝廷。

就像那些在遇到危险,总爱将希望托付与神明的人一样。

朝中执宰,当朝御史,还有那些最让人头疼的太学生,他们只会看到禁军营能战,敢战士成立可是要比禁军营还早,还一度担任了大奉军队的代言词,可是面对匈奴,为什么不敢战?

为什么!

还不是他们敢战士居心叵测,他张九崴图谋不轨吗?

“末将认为,如果只靠一两个小人上书,恐怕还撼动不了老将军的地位,陛下自登基起,斩杀童三天,痛击匈奴,大有明君气象,想必陛下也能体会到老将军的艰难。”

“哈哈哈……”

张九崴突然发笑,有看向有些懵的曹文昭。

“你真以为老夫要靠着以前的功劳簿维持现在的状况?”

曹文昭有些不理解,现在这样不好吗?。

张九崴叹息说道“不整军,大奉亡,整军,敢战士亡!”

这一句话,弄得曹文昭傻了,怎么回事?大奉和敢战士就非得死一个吗?大奉那些大型的胜利不就是靠敢战士打的吗?就不能回到那种相互依存的情况吗?

敢战士负责打仗,朝廷负责赏赐,就像当年老将军南下剿寇的时候。

大奉和敢战士之间,二选其一的话,似乎牺牲掉敢战士是天经地义的。

可问题是他们这些勤王军队大部分都是敢战士出身,一生荣辱,甚至连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全都跟敢战士相互依存。如果真的要把敢战士消灭,他们又该办?

甚至说,朝廷要怎么安抚他们?

曹文昭傻了,他突然发现,敢战士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消灭的,会不会这次改动会跟前两次的变法一样,无疾而终呢?

毕竟他们文官都联合不起来,想要消灭掉敢战士,真的可以吗?可陛下,有明君之象啊。

张九崴顿了顿,艰难说道“这些话老夫跟别说不了,只能同你讲。”

曹文昭有些迷糊的看向张九崴,他好像也不算是张老将军嫡系中的嫡系吧?这话只能同他讲吗?

张九崴笑了笑,显然是看出了曹文昭内心的想法“你是蕃人出身,虽然你在老夫军中厮杀多年,可你怎么也不会像老夫一样,军中的兄弟子侄一大帮,老夫已经被他们拴住了,即使想动也动不了。”

曹文昭苦笑道“老将军高看我了。”

张九崴愣了一下,摇头道“不管怎么说,你都是从西凉过来的,不管做什么事,那些人对你也说不出什么难听的话。不过,记住我说的……”

张九崴语气稍微加重了些,曹文昭不敢怠慢,连忙起身伏耳。

“你曹文昭不无论如何还是要给咱敢战士留下一点颜面,人陈广还敢领兵出城杀敌。陛下一但真的动起心思,不管是谁要指挥敢战士威逼朝廷,就算是我亲兄弟,你也得站出来,以社稷为重!”

说完,张九崴起身一拜,这一举动可怕曹文昭吓坏了,他连忙伏身在地。

“还请老将军放心,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末将定然站出来,一切皆以社稷为重!不过…老将军是不是把事情想的严重了?”

张九崴摇了摇头,终究是叹息一声,他已经老了,能做到也只有这些了。

“传我的命令,三更做饭,四更拔营,明天一定要赶到太平城外。”

夜晚悄然已过,张九崴率领的勤王大军,紧赶慢赶还是在日落之前赶到了太平城外。

张九崴刚翻身下马,还不等喝一口水,喘口气,眼前的一幕竟让张九崴说不话来,只见汴河边,数不尽的棺材正在被数以万记的百姓抬着走来,在他们的面前还站满了僧人,他们口中小声念着经文,超度这些亡魂。

在他们身后的百姓,哭泣之声充斥耳边。

饶是张九崴这般活过一个甲子的人,也有些不明所以。

这么多大的阵仗,是给谁送葬啊?

终于,迎面而来的一面旗帜,给出了答案。

“自太平围城以来,殉国将士百姓,凡九千七百三十三人,壮士长存,英灵不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