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

第七章(1)

要么忠于我,要么干掉你

死里逃生

朱元璋正往屏风上贴纸条,云奇提了一包东西进来了。

朱元璋问提的什么。

云奇打开,全是珍珠、珠宝。

“哪来的?”

“别人送的。”

“你敢收别人礼?”朱元璋怒斥,“这是死罪,有规矩的。”

“皇上忘了?皇上不是特许我可以收礼吗?这不是交来了吗?我收了,才让送礼的人不心惊,有话才对我说呀。”

“有长进,朕忘了允许过你的。这是谁在巴结你呀?”

云奇说:“胡丞相。”

朱元璋大惊,想了半晌,点头说:“这事你不要对别人说了。”云奇不明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巴结他这么个没用人干什么。

朱元璋轻轻带过地说,“看来想交你这个朋友吧,人家宰相用你这个人物有什么用。”朱元璋不想让云奇明白他这天子近侍的真实价值。

云奇说:“是呀,他天天在皇上跟前,也用不着我美言啊!”

云奇说起了马二,说他挺可怜的,还是个不懂事的毛孩子,稀里糊涂地送了命太可惜了。他没有正面求朱元璋网开一面,意思却到了。朱元璋岂不明白?但朱元璋有个基本的尺度,他要求所有的人只能忠于他一个人,马二只忠于郭惠,甚至为虎作伥,这本身就是不可饶恕的。

所以朱元璋根本不搭这个茬,只是说他要到万春宫去了。

到万春宫去干什么?云奇知道郭惠的大限到了。

云奇挺同情郭惠,可又不理解她,守着皇上,当了妃子还不知足,还要去偷鸡摸狗,这不是活腻了吗?云奇猜不透朱元璋会怎么处置她,郭惠是正宫皇后的妹妹,又是朱元璋岳父最疼的小女儿,估计最多是打入冷宫,不再受宠。至于蓝玉,可是要大倒其霉了,说不定押解回京,在奉天门外车裂。

在朱元璋起身上万春宫的时候,马秀英和郭宁莲刚刚知道郭惠在鸡鸣寺的事,还是达兰告诉她们的。马秀英只好找朱元璋直说,结果碰了一鼻子灰。马秀英坐在那里垂泪,郭宁莲在劝解:“光哭有什么用,得想想办法救惠妹妹呀。”

“还怎么救?”马秀英说,“人证物证都在,皇上盛怒之下,我刚说了一句,就把我也骂了。惠丫头也是的,当了皇妃了,怎么做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事来呢!”

郭宁莲倒以为惠丫头叫人佩服,敢做敢当,敢爱敢恨,现在后宫可热闹了,一个楚方玉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再加上一个惠丫头。马秀英说,这事朱元璋以为只有马秀英一个人知道,连郭宁莲也不让告诉,嘱咐她千万别在皇上面前提起,也永远不要问。

“笑话,一个大活人连个影儿都没有了,大家不问?”

马秀英说:“你听我的话没错。”她不好贸然到万春宫去看看,方才小太监来报,皇上过去了,她只能派人去打探消息。

从外表看,万春宫与平时没什么两样,明眼人会发现,多了很多太监,对进出的人一律盘问,特别是不经许可进入万春宫的一律挡驾。

此时朱元璋和郭惠面对面地坐在万春宫的小客厅里,灯光昏暗,气氛紧张。朱元璋坐在那里铁青着脸,拍打着桌上的情书,说:“朕万万想不到你做出这等有辱门楣、有辱皇家的丑事来,你还有什么可说?”

郭惠显得很镇静,也毫无悔意,她说,她知道迟早有这一天的,早来了也好,其实,活着真不如死了。

朱元璋冷笑道:“朕也可以让你活着受罪。”

郭惠并无惧色,她指斥朱元璋没有资格对她的人格说三道四。

“你当皇上的可以抢男霸女,别人就不能有自己所爱吗?”

朱元璋说:“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我真不忍心杀你。但你叫我太失望了,你只好在冷宫里待一辈子了,这只能怪你自己。”

郭惠却并不恋生,她说:“你留下我这个活口,你会后悔的。我有机会就要对人说,你是怎样假造遗嘱,把我骗入宫中的。”

朱元璋并不知道此事已泄了密,他诡辩:“这叫什么话?遗嘱是保存在你母亲手中的,白纸黑字,现在物证还在呀。”

郭惠说:“到如今你这伪君子还在巧言令色!我母亲咽气前把什么都告诉我了,这是我恨你的原因,也是我决心报复你的原因。”

如果郭惠不捅破这层纸,朱元璋也许会让她屈辱地活着。现在就不行了,她活着,就存在一个知道朱元璋底细的人。

朱元璋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他说:“朕多么希望你能装聋作哑,不捅破这层纸呀!可你非要一点后路不给自己留,这你可怪不得朕了。”

郭惠说:“下手吧,我早不想活了。”

朱元璋没有马上叫人下手,郭惠又要求朱元璋只办她一人,与别人无涉,马二也好,那些宫女、太监也好,都不知情,都没罪过。

朱元璋说了一句:“还是先想想你自己吧!”就走了出去。

他怎么会饶了马二呢!马二是谁?一个世上多他不显多,少他不显少的小奴才而已,杀鸡不用牛刀,在来万春宫的同时,他已令云奇去悄悄结果他了。

黑漆漆的夜,一辆小圆篷车巨大的车轮滚动在大道上,在山坡上停住,赶车的是云奇。他打开车篷的门,对绑在里面的马二说:“下来吧。”马二跳下来,问:“就在这处死我?”

云奇说:“不该处死你吗?你真是发疯了,干这种事,最终是连惠妃娘娘也害了,自己小命也丢了。”

马二说:“就你一个人来处置我?”

“嫌人手少?”云奇说,“捅你一刀,或是挖个坑把你埋了,就完事了。皇上怕知道这事的人多,才只叫我一个人来。”

云奇告诉他记住,明年的今日是他的周年,叫他别恨别人。

“我怎么能恨你。”马二说,“是你把我领进宫,是你让我成了男不男,女不女的人,今天又是你结果我的。我只恨皇上,他心好狠啊,是不是惠妃娘娘也得死?”

云奇说:“她也太过分了,让皇上戴绿帽子,皇上不杀她,这口气咽得下去吗?”马二眼一闭,听凭他下手,只求让他死得痛快点。云奇却走上去替马二解开了绳子,马二大为惊奇,道:“你不怕我跑?”

云奇忽然动了恻隐之心,可能有物伤其类的怜悯吧。正如马二自己说的,成了男不男、女不女的残废,还要每天装笑脸侍候主子,叫干什么得干什么,何罪之有?这是云奇头一次叛逆,是连自己都不理解的壮举。他告诉马二,今天放了他,马二必须改名换姓逃到最远最远的地方去,永远不许再回京师来。

马二真是绝处逢生,连忙跪在地上叩头:“谢谢哥不杀之恩。”

“你也怪可怜的。”云奇说,“带你入宫的是我,杀你的人却不该是我。”他又把一贯钱塞到了马二手中,然后跳上小篷车走了。

马二直挺挺地跪在那里,一直到望不见小车的影子。

掩人耳目

郭惠是被人处死还是自缢而亡,这在大明王朝的后宫秘史里恐怕永远是个谜了。

后半夜,马秀英刚刚入睡,外面有人急促地叩门,马秀英坐起来,命宫女:“快点灯,去开门。”进来的是郭宁莲,她说:“不好了,惠妹妹吊死了。”

马秀英惊得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说:“这丫头,怎么这么想不开呢。”郭宁莲反倒说:“也许这是最聪明的了结,不然怎么办?等着皇上赐死?还是在冷宫里活受罪?”马秀英说:“走,我们过去看看。”

万春宫门前的灯笼依然在风中摆动着,木门紧闭,没有什么异样。

奇怪的是门里门外都冷冷清清,十分安静,并不像有大事发生。马秀英和郭宁莲脚步匆急地带人来到院外,问一个打更的:“惠妹什么时候出的事?”打更的太监竟然一无所知,他说:“没出什么事呀!我一直不停地在巡夜呀。”

马秀英和郭宁莲交换了一个目光,二人都感到此事颇为蹊跷,便抛开打更的往万春宫里走。万春宫里静悄悄的,打更的宫女在打瞌睡,听见脚步声才揉揉眼睛站起来。马秀英又一次问她:“不像出事呀,你听谁说的?”

郭宁莲说:“不知道报信的是谁,咚咚咚地砸我的门,说惠妃上吊了。出去时,已没有人了。”

马秀英说:“这事有点怪,怎么倒是外边的人来报信呢?”郭宁莲也说:“是啊。”一进入惠妃的卧房,她二人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屋内已经是油尽灯灭,灯盏上残留着一丝油烟,弯弯曲曲上升。一条摇晃的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印在墙上。她们都不敢把目光对准悬在梁上的郭惠,马秀英的声音都变调了,大叫“来人”。

到底是上过战场的人胆大,郭宁莲亲自踩着板凳和两个太监把已经僵硬的郭惠从房梁上卸了下来。

这时外面有人报:“皇上驾到。”

二人忙往外走,与朱元璋走了个碰头,朱元璋说:“你们来了?”他似乎刚刚得到郭惠死讯,并且有几分吃惊,他的语调是伤感的、惋惜的:“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么想不开呢!”

郭宁莲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得看了马秀英一眼。马秀英没出声,又随朱元璋返回郭惠卧房。

朱元璋看了一眼已蒙上白布的尸体,吩咐说,对外就说她得了急病死的,上吊自杀总不是好事,容易引出许多谣言。郭宁莲冷冷地顶撞一句:“好好的,什么急病?哪个御医看过?说得过去吗?”

朱元璋说:“急病有的是呀,绞肠痧、丹毒,随便说吧。”朱元璋对几个在场的太监说:“你们都出去。”

太监们走后,朱元璋对马秀英二人说:“她为什么寻短见,你们也能想到了,朕并不想为难她,她也太不像样子了,居然干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事来。”

郭宁莲说:“传闻当不得真啊!”

“什么传闻!她和蓝玉的来往书信都在朕手上了。”

马秀英说:“皇上没有追究蓝玉的意思吧?”

朱元璋摇摇头,一来他手握重兵,事急会生变,二则家丑不可外扬,他只好忍下这口气了。郭宁莲不禁为惠妃抱屈,太不公平了,也太便宜蓝玉这小子了,他伤风败俗,欺君罔上,又害死了惠妹一条人命,岂能饶他?马秀英认为皇上是对的,这事不想宽容也得宽容,传扬出去,皇上脸上有光吗?其实朱元璋放蓝玉一马,也有另外的意图,让他感恩图报。

郭宁莲原以为惠妃的丧事一定是草草了事,却没想到朱元璋很动感情,他决定要为惠妃办一个隆重的葬礼,让她风光风光。马秀英感到吃惊,道:“这……一个自裁的人,不是不能招摇吗?”

朱元璋说:“谁说她是自杀的?她是病死的。”

郭宁莲马上理解了朱元璋的想法,看来,她的担心是多余的了。朱元璋点拨马秀英:“皇后得操点心,把凡是知道一点真情的宫女、太监都召集到一起,封住他们的嘴,这些人单独放在一个院里,严加看管,永远不给外差,不能走出宫门半步。”

马秀英虽知道他们太委屈了,可为了保守秘密,也只能这样。

比起郭惠母亲张氏的葬礼,惠妃的葬礼要隆重得多了。出殡这天,轰动了金陵城,通往钟山的路上,万人空巷。巨大的棺椁,硕大的遗像和册封诏书,和尚执法器念经的队伍,以及百官的送葬队伍络绎不绝,人人是麻布圆领衫、麻布冠、麻经、麻鞋,内眷均为麻布大袖长衫、麻布盖头……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

达兰的轿子在队伍后半部,她忽见胡惟庸骑马站在路旁,便命轿夫停住,她探出头来叫了声“胡丞相”。

胡惟庸下马过来,谦恭地问:“真妃娘娘辛苦。”

达兰说:“这葬礼够风光的了,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第一次呀,惠妃很有福气。日后我死时,就不见得有这样的哀荣了。”

胡惟庸说:“娘娘怎么说这样不吉利的话。吉人自有天相,不会像惠妃这样命薄。”

达兰说,听说她犯了什么事,好像是给她娘在鸡鸣寺守丧时与什么人私通。胡惟庸矢口否认,可没听说这种事,也劝她还是少说为佳。

“你知道实情吗?”达兰说,如果这是真的,那皇上办这么风光的葬礼,就是掩人耳目了,年纪轻轻的,什么暴卒,说不定是下了毒手。

胡惟庸四下看看,说:“娘娘管好自己的事吧,这种事知道得越少越好。”

“看把你吓的。”达兰说,“你对我好点,不然我有倒霉的一天,你跑不了。”当轿夫远离他们时,达兰向胡惟庸抛了个媚眼,说:“该死的,你又半个月不去我那儿了,你是看我徐娘半老了,对不对?”

胡惟庸吓得四下看看,小声说:“你怎么不分场合呀!我有空就去,还不行吗?”

“这还差不多,我给你做芙蓉莲子糕吃。”说罢放下轿帘,说了声“起轿”,轿子上了路。胡惟庸的鬓角都渗出了冷汗,所幸跟前没人。自从那次他被达兰用蒙汗药麻翻,不得不与她有了肌肤之亲以后,达兰隔三差五就召他去幽会,他又不敢不去,他真是把脑袋提在手中去享受美人的,这种滋味难以言表。更可怕的是,胡惟庸渐渐明白了,达兰与他有染,是想把自己绑在她的战车上,为她的儿子朱梓日后登基篡位当马前卒,这虽很遥远,却也相当可怕,他迄今想不出摆脱的办法。

再辉煌的葬礼也是给别人看的,掩人耳目而已,根本不能抵消朱元璋心底的恼恨和伤感,他对郭惠这样宠爱,最终是这样的结局,他没有想想自己霸王硬上弓给别人造成什么伤害,他想的是他自己。

今天奉先殿要暗得多,反倒是外面亮。朱元璋心灰意冷到了极点,半躺半坐在椅子里发呆。殿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朱元璋没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